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摘自《战国策·魏三·华军之战
割地给秦国(来求得暂时的安稳),就好像抱着木柴救火一样,木柴烧不不完,火就不会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侠客行

: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7-26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5-1073、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67-168

赵客缦(màn)胡缨(yīng),吴钩霜雪明。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ān)照白马,飒(sà)(tà)如流星。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将炙啖朱亥(hài),持觞(shāng)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救赵挥金槌(chuí),邯(hán)(dān)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7-26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5-1073、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67-168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7-26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霜天晓角·旅兴

: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我坐船顺流而下,转眼便在这吴头楚尾的地方行了千里。不说那些令人忧愁的事情,看长亭边的大树已经长成今天的样子了。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我已经厌倦了宦游生活,幸好有美人留醉。明天就是寒食节了,风雨吹打落花,暂且住留几日,等天气好了再走。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50页

吴头楚尾,一棹(zhào)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里树,今如此。
吴头楚尾: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吴头楚尾”。长里树,今如此:以“树”代“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huàn)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宦游吾倦矣,宦场中的生活,我厌倦了。玉人:容貌美丽的人。后来多以此指美人。这里指高贵的朋友。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50页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该词从所表现的情调来看,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宦游的厌倦之情。而对宦游的厌倦,又是出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颇想在一个地方与美色亲近盘桓而留连不归。此词抒情,有词人一定的真实情感在内,如对情欲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官场往来的厌烦,但从总体上看,似乎带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此时的词人,正当意气风发,在朝廷任职,当更激发词人奋身为国的决心。可此词却写得如此颓丧,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词人写这首词的真实思想。

  上片写旅途中所见,舟行千里,看到长亭边的树木已经长大,不由想起了“旧愁新恨”。词人此时已经三十九岁,南归也已经有十六七年了,几十年间作者频繁的调动职务,抗金恢复的壮志一直不能实现。这让词人感到十分的愁苦。

  下片词人直抒胸臆,点出来主旨,这分明是对自己饱受朝廷猜忌,大材小用的抱怨之辞,词人此时又遇到了一位美女,这位美人不仅邀词人共饮,而且还留词人多住几日,要词人等到寒食节的风雨过了再走,顺便解除旅途疲劳,这使词人归隐的想法更加强烈。

  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宦游吾倦矣”的感情。这首词所体现的归隐之意,还不同于词人后期词作中的那种归隐的心情,因为这只是一时的牢骚之语,词人仍然对朝廷能够振作精神、北伐复国抱有相当大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5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wèi)水东流去,何时到雍(yōng)州?
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凭:请求。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意

: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花斜。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花里才会摇曳生姿。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君在外春花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tù)丝花。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引:避开,退却。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托:寄托,依靠。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cháo)双翡(fěi)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上宿:指睡觉。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钱征君少阳

: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02、 何民胜.咏老诗词鉴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116-117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三月时:指暮春。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bǐng)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秉烛:以蜡烛照明。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如逢渭(wèi)水猎,犹可帝王师。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02、 何民胜.咏老诗词鉴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116-117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首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总的来说,这首五言律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结句雄奇跌宕,题旨全出,令人回味无穷。按格律论,五律诗应是颔联和尾联对仗。而李白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却不对,以使其豪放雄奇的情思与才气不为严密的格律的束缚。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83-28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