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
间:一作“下”,一作“前”。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yāo)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将:和,共。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下”,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燕归梁·春愁

: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一年又一年,春草总是惹起离恨,回想前事总是心中忧愁。伤春伤别的情怀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从古到今的人们,都是为了男女情事。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春天的山林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眉头。不知道能献上多少忧愁!已是夕阳西下,倚着高楼极目远望。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dài),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翠黛:画眉用的青黑色螺黛。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这首词托为女子口吻叙写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看见春草萌生,引起对遥远前事的深长追忆。

  下笔即包蕴深意。“年年”、“悠悠”两叠词用的好,有形象,有感情。“年年”,层次颇多:过去一对恋人厮守在一起,别后年年盼归,今后定有将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悠悠”,形容前事是遥远,形容“想”是深长,都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

  “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这是说,伤春与伤别的感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了,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

  上片把女主人公的感情潮水般的倾泻出来了。“春愁”之意,到此有了着落。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换头三句是说,就像是春山把自己的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的眉头。换头三句特写女子双眉。“春山”是眉之色,造语别饶韵致。

  “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结尾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而又堆集在眉头上。夕阳西下,江楼倚望,有多少愁自在不言之中。

  “不知供得几多愁”一句,既关合山,又关合眉。联系全篇来读,这里用下片写这一日的特定愁绪,写出年年的长久愁绪。一日之愁已是“不知供得几多愁”,何况这种伤春伤别又是无时无休呢!这首词的结尾,颇采用了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的意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边卖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去追逐蜜蜂。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拨弄出的声音是悲伤的。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参考资料:

1、 周子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柳永周邦彦词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04月第1版:第72页

争挽桐花两鬓(bìn)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挽:攀引、牵拉。桐花:桐树开的花。两鬓垂:古代未成年女子不挽发髫,两边鬓发下垂。小妆:稍稍打扮。踏袜:打着袜角,还没来得及穿鞋。趁:追逐。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跳脱:又称“条脱”,手镯。拨尽:弹奏。剪:裁制。

参考资料:

1、 周子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柳永周邦彦词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04月第1版:第72页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本词写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歌女,其活泼姿态表现得十分生动有趣。词的上片三句似电影中三个画面。首句“争挽桐花两鬓垂”,点出她们的年龄和活泼。古代孩童不束发,两鬓下垂,可见是一些小小女孩儿。她们在树下争着闹着,将桐花摘下来,插到自己的鬓发上。次句“小妆弄影照清池”,写年龄虽幼小,已经很爱美了。她们插好花稍稍打扮后,纷纷跑到清池边,欣赏自己美丽的倩影。一个“弄”字,活现出装模作样、顾影自怜的可爱相。她们不仅爱美,还十分顽皮淘气。上结“出帘踏袜趁蜂儿”是多么有趣的一笔。她们为了追逐一只小小的蜜蜂儿,只打着袜脚,来不及穿鞋,就掀开帘子蹦跳出去了。以上写她们平时是爱美、爱玩的天真无邪小小孩子。上片没有写明她们的身份,但从下片可看到这是一群被送到坊曲(唐宋时的妓院)强使学艺的小女孩儿。

  过片两句“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写她们一本正经练艺时的情况:此时坊曲主人给她们戴上饰物。那用金子镶嵌的手镯带在两只手腕上感到沉重。这“重”字语义双关,既是手上沉重,也是心中沉重。琵琶弹尽一曲声调悲哀。“悲”字也是双关,既是曲调之悲,也是女孩儿们内心的悲伤。结句“岁寒谁肯剪春衣?”这轻轻一点,实是重重一笔,本词的主旨终于显示出来。岁暮了,春天来临,究竟有谁肯为这群女小孩儿添制春衣呢?意思是,根本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她们的生活。

  本词为四十二字的小令,在美成的笔下,显得十分出色。写法上很有特点,一是全词多用对比:上片女孩儿们的活泼笑闹和下片受管束、内心悲凉形成对比。二是下片中“跳脱添金双腕重”,坊曲主人为她们外表打扮、装装门面,和结句实际上丝毫不关心她们生活冷暖形成对比。三是上片起句女孩们争着采桐花打扮自己,非常愉快和过片被动戴上手镯感到沉重不自在形成对比。通过种种对比,以层层加深的笔法以突出主旨。词的上片三句从不同角度大力渲染女孩们的活泼娇憨和自由欢乐。过片写出她们的沉重,接着又写出她们的悲哀,最后点出根本无人真心照顾她们。这样前面种种的可爱处更引起读者的爱怜。其三,下片的写法,特别符合《浣溪沙》这词调格律的要求。按《浣溪沙》作法,上下片各七字三句。分两句一组,一句一组。这一句一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能收住,本词的结句“夜寒谁肯剪春衣”,正是全词的重心所在。

参考资料:

1、 钱鸿英.《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6页—第27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可叹

: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去了城东曲江游宴至今未回,空空地等待辜负了大好光阴。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昔日梁冀家嬖奴与梁冀妻孙寿相通,赵后与宫奴赤风私通,每能得逞。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竹簟生凉徒有美人的玉枕,孤眠独卧,无缘坐在宴席上与美人共醉霞觞,实在可叹。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此情景就好像宓妃坐在宫馆中因刻骨相思而愁肠百结,而曹植用尽才华写出《洛神赋》一样。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注疏. 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M].黄山:黄山书社. 2009.11 .第462-466页 2、 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 第193页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催:一作“漼”。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chì)凤来。
梁家:后汉梁冀;冀妻孙寿。秦宫:梁冀嬖奴,与梁冀妻孙寿通。赵后:汉成帝后赵飞燕。赤凤,燕赤凤,宫奴,与赵氏通。

冰簟(diàn)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冰簟:凉席,竹席。簟,竹篾或芦苇所编之席。金缕枕:以金丝编织串连之玉枕。琼筵:宴席之美称,盛宴、美宴;琼,玉之美者;交杯:旧时婚礼,新婚夫妇交换酒杯饮酒,称为交杯。所饮之酒曰交杯酒。

(mì)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宓妃: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陈王:曹植封陈王,谥曰思,称陈思王。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注疏. 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M].黄山:黄山书社. 2009.11 .第462-466页 2、 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 第193页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此诗内容似是与某官女有爱恋而未能如愿之事,故诗题曰“可叹”。后人对此诗有“一首中五人名,未免獭祭之病!”这样的愤然的评论,原因自然还是不明白李商隐想说什么,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所讽指的事情不得而知,难道是有贵人年迈,而他年少的姬妾却恣意放荡?“ —— 这是字面上大致的含义,因为诗里的第二句讲得是汉代跋扈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与他的属下秦宫私通的故事;第三句讲得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与燕赤凤私通的故事;第四句第五句又无比的香艳,以至于有人斥责此诗”大伤忠厚“,不该流传。但是问题是,这首诗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回到曹植与洛神的故事中去了,而曹植对于宓妃则只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并没有无礼之事,与前面孙寿与秦宫,飞燕与赤凤对比明显。但与此同时,宓妃却在愁坐,而陈思王亦在惆怅,叹宓妃之不得陈王,从陈王方面落笔言其用尽才思,冀得宓妃,两情虽通而事终不谐矣。显然李商隐是在“可叹”一件事。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情相感而事不谐,恣行放诞者,反可遂愿,亦泛言心中之感慨不平,不必有寄托。全诗跌宕有致,尾联最妙。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 第193页 2、 陈祖美主编. 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集[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5-11. 第289-29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观音台望城

: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城百千家的分布像围棋的棋盘一样,十二条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齐的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远远的可以辨认出百官上早朝时所持灯火,宛如天空一道星宿直达大明宫。

参考资料:

1、 师长泰注评. 白居易诗选评[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273-274.2、 廖仲安主编;王新霞,王军编著. 新选分类唐诗三百首[M].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7,171.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qí)
观音台:指唐长安乐游原上观音寺(后改名青龙寺)内的高台。观音,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从梵文本译为“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略称“观音”。局:棋盘。菜畦:菜田中划分的方形小区。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xiù)五门西。
入朝火:官员早朝时所执之灯火。一条星宿:形容百官所执灯火,宛如天空一道星宿。五门:当指长安大明宫正门丹凤门。

参考资料:

1、 师长泰注评. 白居易诗选评[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273-274.2、 廖仲安主编;王新霞,王军编著. 新选分类唐诗三百首[M].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7,171.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此诗前二句用“围棋局”“菜畦”作喻,描画长安城整饬、匀称的布局,笔直、宽敞的街道;后两句笔锋转向唐都政治活动的中心即大明宫,写早朝情景,以“一条星宿”为喻,写出火把之多,官员之众,仪礼之盛。此诗的描写具体生动,言简而意丰。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两先写天亮后所见,从鸟瞰的角度写长安的全貌与特点。唐代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城市之一。它按照事先设计的规划施工修建,将全城分为宫城、皇城、坊里(即住宅区)三部分。宫城是皇宫所在地;皇城则是朝廷官员办公之处,城内的南北七街、东西五街排列着尚书省、御史台等各级官署;围绕宫城、皇城的一百一十四坊,以承天门为界,东西各占一半,南北十四条大街、东西十一条大街穿插在坊市中间,将城市分割为一块块的小方格,方格内分布着千百家居民、住户。“围棋局”、“种菜畦”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长安城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建筑格局。作者之所以未按时间顺序描述,目的是从全局上突出长安建筑的独特,气魄的雄伟,让它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两句写拂晓前所见,选择百官上朝途中的一个场面,反映了京城的独特风貌。古代百官早朝时,必须在天亮前就赶到宫门,等候皇帝上殿。唐代自高宗以后,举行国家大典和接见百官的地方,由太极宫移至大明宫。作者在台上看到,远处百官上早朝时的灯笼、火把,像天空一条蜿蜒的恒星,向着大明宫的西门移动、伸展。这些微小、闪烁的火光,在黑夜中,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增加了京城的神秘与宁静,而星宿的比喻,又与地上的天廷(即朝廷)有几分联系,显示出首都的尊严。一早一晚,一总一分,长安城的万千气象就尽集其了。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内皇宫衙署、市民住宅,布局规整,不相混杂的风貌。

参考资料:

1、 鲍思陶 郇玉华等主编. 中国名胜诗联精鉴[M]. 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651-652.2、 汪旭编著. 唐诗全解[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5,1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朝天子·小娃琵琶

:
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动。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玉葱,翠峰,骄怯琵琶重。
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动。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玉葱,翠峰,骄怯琵琶重。
暖烘烘,酒醉人,缠逼得芳心萌动。小黄莺儿一声声在帘栊鸣啼,唤醒了花前的春梦。指甲纤细轻柔,眉毛轻轻泛动,和唱一曲相思曲没有到终。玉葱般的手指,云峰般的秀发,娇柔无力,偌大的琵琶沉重得让她胆怯心惊。
暖烘(hōng),醉客,逼匝的芳心动。雏(chú)莺声在小帘栊(lóng),唤醒花前梦。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玉葱,翠峰,骄怯(qiè)琵琶重。
朝天子:中吕宫曲名。又名谒金门、朝天曲。句式: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逼匝:一作“逼拶”,局促在狭窄之地,即逼迫意。小帘栊:挂帘的小窗。玉葱:形容手指细白。翠峰:指发髻高耸。
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动。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玉葱,翠峰,骄怯琵琶重。

  诗人乔吉一生是个落魄文人,爱好喝酒,以诗寄情,浪迹江湖。但他绝非轻薄之流。在这首曲子里,他描写的虽是一个弹琵琶的“雏妓”,他自己也与酒徒醉客为伍,但他内心的那份善良柔情却脱颖而出,与他人判然有别。  面对天真纯洁的琵琶女,诗人的心底萌动着丝丝柔情,不胜怜惜。他的笔落得很轻很轻,他的词用得极柔极柔,只怕一不小心惊扰伤害了面前的人儿。“纤柔,轻纵,玉葱,翠峰”这四组词用得极为小心翼翼,又妙笔升华。既把女子的容貌体态烘托了出来,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美妙空间。诗人虽然没有具体地描画女子的外貌,但读者可以从那些生动的词语中品味体会她的美。另一方面,她的娇羞胆怯,不谙世事,与酒徒醉客,狂欢热闹的场面形成巨大的反差,强烈地衬托出她处境的弱势与辛酸,引起诗人与读者的同情。

  “和相思曲未终”,这一句值得玩味,它像一个省略号,把小小琵琶女难言的心理作了微妙的处理。同时,也把诗人的心理作了微妙的处理。她为什么没有把这一相思曲子唱完,是忘记了歌词,是不愿唱,还是唱不下去,不得而知。而善良的诗人,恰恰抓住了这个微妙的时刻,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想象的空间,给读者留下空白,留下富足。

参考资料:

1、 闲云耕博客.朝天子·小娃琵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