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春·冬至阳生

:
冬至阳生,迎春拨雪黄芽好。人惊早。香如芝草。玉碾胜磨捣。神水烹煎,自是除阴耗。金童报。绝品珍宝。啜罢游蓬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685篇诗文

猜你喜欢

京都元夕

: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2、 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3、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4、 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xuàn)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袨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华妆:华贵的妆容。着处:到处。闹:玩耍嬉闹。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何为:为何,做什么。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2、 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3、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4、 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诗中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人们盛装出游的欢快气氛。全诗浅白如话却富有情趣,用短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的欢乐之情。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落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参考资料:

1、 管晓莉,王艳梅 .《元曲三百首(上)》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未知 :2-3 .
重冈(gāng)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xiù),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要就:要去的地方。远岫:远山。

参考资料:

1、 管晓莉,王艳梅 .《元曲三百首(上)》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未知 :2-3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城子·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予三河坐中赋此

: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坐中赋此。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坐中赋。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喜鹊登枝声声迎客人到院落。问起是谁来了,原来是乘车而来的老朋友。从千里之遥的远方归来,行人衣服上拌满路上尘土。称谢主人盛情留客,仆人吃白米饭,马儿喂饲料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入眼风光东城杏花已开了千株。杏花如春雪一片模模糊糊,杏花俯视着平镜的湖。我同你携手花间,随便地将酒倒出金壶。你回去询问一下,东垣诗社的老诗友,还曾思念不思念我,还像当年那样酒醉清狂不。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23892、 吴彬,冯统一.唐宋词选注: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3583、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华诗词经典 第五卷:学习出版社,2011:3109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坐中赋。
王温季:一作王季温,词人的朋友。北都:即大定府,当时又称北都、北京,在今辽宁宁城。三河:在今河北,词人在此任主簿,本词作于此间。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yú)?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chú)
鹊声迎客:古人以为鹊声噪门则将有客相访。除:台阶。庭除:门庭前的台阶。故人车:故人的车子,即指故人。千里:北都到三河县不足千里,这里举成数。征裾:旅人的衣裳。裾,衣袍。奴白饭,马青刍:蒸白米饭给仆人吃,用青刍来喂客人的马。青刍:刚铡下的草。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yuán)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杏千株:杏树多,花盛开。雪模糊:形容杏花盛开.远望似一片白雪。随分:随缘、随便之意。 金壶:盛酒器。东垣:东垣:古县名,秦置。汉时改真定,今名正定,在河北省境内。东垣当为客人此行的终点,亦是词人的家乡。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23892、 吴彬,冯统一.唐宋词选注: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3583、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华诗词经典 第五卷:学习出版社,2011:3109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坐中赋此。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上片起文随新意,“鹊声迎客到庭除。”不写客来而用象征吉祥的喜鹊着笔,由其欢快的声音引出来客,使人未闻见其人,先感到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问谁欤?故人车。”既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承接了前意,又使人进一步产生一种渴望,只见到车未见到人,仍然感到一种渴望。“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终于见到从车中走下来的是千里迢迢而来,满身灰尘的老友。一句“尘色半征裾”衬托主人见到友人既惊又喜的心情,喜的是千里之外相见,惊的是征尘沾满身。一个“半”形象说明灰尘之多,相见之不易。终于在主人且惊且喜的心情见到了客人。“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词人笔锋一转,避实就虚,不言如何好好款待、细细攀谈的相见之景。而却从侧面写出殷勤待其侍从的表现。“珍重”三句,写主人待客之殷勤。留客本为常事,此处因是老友,主人盛情款待,故用“珍重”二字,宴会气氛之热烈,酒宴之丰盛,尽在此二字之中。不写待客人之酒宴,只写款待客人仆马,从侧面写出主人的盛情,进而看出他们之间情谊之深挚。迎客、待客层次井然,由远而近,渐次清晰。“奴白饭,马青刍。”出自杜甫《入奏行》中“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之句,顺手抄写,自然贴切。

  下片写与友游乐,游湖赏景对饮之趣。以铺写景物发端,巧妙承上启下:延友游乐,极尽东道之谊,是上片“留客意”的继续,真所谓语断而意不断;赏花东城,是介绍时间、地点,为下片游乐张本,为分别作铺垫。“雪模糊”二句继续写景,以雪花比杏花,简单六字,便勾勒出一幅仲春图画:杏树匝匝,白花纷纷,透过那树间花隙看去,只见一泓春水,满湖涟漪。“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短短几语把游乐的景色——千株杏园,洁白的杏花,以及树间花隙中隐隐闪现的一湖春水映上眼帘。“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绮丽春光之中,但见主客开怀畅饮,觥筹交错。主客相会畅叙,相得之乐;相处之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末笔词人笔锋又转,文势随之一折,留聚虽乐但也难脱别离。因而在别去之后。希望老友回到故乡,见到亲朋好友之后不要忘记“我”。“东垣”今河北正定,词人的故乡,也是客人此去的目的地。回到故乡,见到亲友,总会谈及词人的情形,因而称为“归报”。下片虽写景用词颇多,但着意点,即末尾三句却把词人心中愁思写得更加浓愈了。“曾念我,醉狂无?”表面上潇洒,而实则沉重。

  此词写客中送客的情态。上片起调不俗:“鹊声迎客到庭除”,以下描写远客乍至的惊喜与忙碌。下片移情换景,续写“留客意”。“归报”以下三句,笔势陡转,由留处之乐,衍为别去之念,不说我怀念故人,而以故人是否忆念我一问煞拍,其笔致通脱潇洒,巧妙地传达了词人乐极生悲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金元浦主编;汪剑钊选评.新编绘图本华夏千家词: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3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论诗三十首·二十二

: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诗至于唐,本已难于再出奇境来,谁知宋人偏偏翻空出奇在奇境之外。标新的诗论刚一下垂,立刻就引来千万缕波纹、层出不穷的流派。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我只知诗歌在苏黄之后再无新意,又有谁能够成为诗坛上的逆流,横流沧海?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苏黄:苏轼、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苏诗气象阔大,豪放飘逸;黄诗气象森严,生新瘦硬,对北宋诗坛都有很大的影响。沧海横流:狂流泛滥,比喻诗坛上的逆流,可能是指江西诗派。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自苏、黄更出新意,一洗唐调,后遂随风而靡,生硬放佚,靡恶不臻,变本加厉,咎在作俑。先生(元好问)慨之,故责之如此。”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

  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泰和年间,大名府民间有对男女青年因痴情相爱却不能如意地在一起而双双投水自杀,官府搜寻他们的踪迹却不能找到。之后,种藕的人在水塘中找到两具尸,衣物可辨,此事才真相大白。这一年,这个水塘中的荷花盛开,而且株株皆开并蒂莲。沁水的梁国用当时担任录事判官,向内翰李用章这样叙述。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根须?莲心是苦的又为谁而苦?并蒂莲的花为什么含情脉脉娇嫩地相互对望,怕是大名府那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的化身,天公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不教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却让他们死于鸳鸯偶居的水塘中;夕阳西下悄然无声。看来谢灵运经常游览的烟雾霭霭的名山胜水,潇湘妃子殉情的湘江楚水,都不是这对儿女的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这对恋人相亲相爱,本可以在灵芝仙草与吉祥晨露中,幸福生活长生不老。他们的感情即使“海枯石烂”情缘仍然长存,但被迫死去的幽恨是黄土无法掩埋的。被害死去的韩凭夫妇所化的相思树,随着时光的流逝,又无缘无故地被秋风所摧残。精美的小船稍稍停一停,让我再看看并蒂莲 怕将来我载酒重来时,它们已红瓣飘零,散乱地卧于风雨中了。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 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武汉出版社,2016年:234-235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bēi)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qú)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lián)集》中自序语。
  摸鱼儿:又名“摸鱼子”、“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泰和:金章宗完颜璟年号。大名:宋时大名府,元时大名路(今河北大名县)。陂:水塘。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mò)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脉脉:含情欲吐。旧家儿女:民家小儿女。已许:如此,这样。甚:什么。生死:偏义复词,指死。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后用以比喻夫妇。浦:水滨,这里指水塘。谢客:即谢灵运,南朝宋代诗人。

  香奁(lián)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香奁:盛放香粉、镜子之类的匣子,引申为香艳之意,比喻恋人的相亲相爱。灵芝:古人迷信,认为芝是仙草,服则长生,故称“灵芝”。瑞露:吉祥的晨露。俯仰:瞬息,指生活。相思树:指古代韩凭夫妇的悲剧故事。流年:年华,如流水之易逝。无端:无缘无故。西风:秋风。误:指损伤、摧残。兰舟:船之美称,指精美的小船。少:稍稍。住:停一停。红衣半落:指荷花花瓣飘落。狼藉:纵横散乱,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形容花瓣散乱。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 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武汉出版社,2016年:234-235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作者在小序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凄切哀婉的爱情故事。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固而愤而投河自尽。后来人们才发现他们在水中的尸体。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故事哀婉,令人动情。这首词就是作者闻听此事后,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显示作者比较进步开明的思想。此词与《雁丘词》同为姊妹篇。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天已许”两句,更表现作者愤怒的心情。他们的爱情感动的连苍天都允许了,让他们化作并蒂莲,生死相依,为什么仍有人不让他们偕老白头?这一问,感情更为强烈,矛头直指禁锢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礼教,表现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夕阳无语”四句,面对词人义正言辞的责问,没有人能回答,只见夕阳也在沉思,为苦命的鸯鸯哀悼。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是谢灵运所写的伤感之词,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谢客”指谢灵运,善写伤感之词,造伤感之境。“湘妃”,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寻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称她们为湘妃。以这两个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扬今,更加衬托出作者对这样事的悲伤。“未是断肠处”,谢客的伤词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但接下来的“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却盛赞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相思树”,等三句更确切地表明作者的进步立场。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因而又有下句“兰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就会“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全词句句有情,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