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qì)(zhāng)楼。
蓬丘:蓬莱山也。樟亭楼: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楼(áo)游。
三: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五马:古太守事。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sà)惊秋。
飒:形容风声。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zhàng)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叠嶂:重叠的山峰。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钱塘江潮。
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注释
唐时,杭州隶江南东道。州有天竺寺,乃今之下天竺寺。《咸淳临安志》:下竺灵山寺,在钱塘县西十七里。隋开皇十三年,僧真观法师与道安禅师建,号南天竺寺。唐永泰中赐今额。《淳祐志》云:大凡灵竺之胜,周回数十里,而岩壑尤美,实聚于下天竺灵山寺。自飞来峰转至寺后,岩洞皆嵌空玲珑,莹滑清润,如虬龙瑞凤,如层华吐萼,如皱縠叠浪,穿幽透深,不可名貌。林木皆自岩骨拔起,不土而生。传言兹岩产玉,故腴润能育焉。其间,唐宋游人题名不可殚纪。《一统志》:下天竺寺,在杭州府城西十五里。晋咸和中建,寺前后有飞来、莲花诸峰,合涧、跳珠诸泉,梦谢、流杯、月诸亭,游人多至其间。
《十洲记》:蓬丘,蓬莱山也。
《梦梁录》:樟亭驿,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三山,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五马,古太守事。
杨齐贤曰:自西湖入天竺寺路,夹道皆古松,其地名曰九里松。灵隐、天竺同在一处,皆由松门而进。
颜延年诗:“振揖发吴洲。”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崇义里滞雨

: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落莫:落魄潦倒。

壮年抱羁(jī)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mò)败草,雨沫飘寒沟。
秣:饲养。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chóu)
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湿景:雨影。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天东头: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在长安之东。

忧眠枕剑匣(xiá),客帐梦封侯。
客帐:他乡的住处。这里指崇义里。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漫成一绝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gēng)
“去人”句:意谓月影靠船很近。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沙头宿鹭(lù)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là)鸣。
“沙头”句: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沙头:沙滩边;沙洲边。拳:屈曲貌。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静:一作“起”。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或许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这首诗写夜泊之景。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而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已暗示出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寂静幽独该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0-59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去婢

: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心中爱恋之人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324-325页 .

公子王孙逐(zhú)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公子王孙:旧时贵族、官僚,王公贵族的子弟。后尘: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指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情景。绿珠: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非常漂亮,这里喻指被人夺走的婢女。罗巾:丝制手巾。

(hóu)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xiāo)郎是路人。
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成为诗词中习用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这里是作者自谓。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324-325页 .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此诗首句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次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三、四两句说女子一进权势之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全诗高度概括地写出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上句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即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下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公子王孙的行为正是造成女子不幸的根源,然而这一点诗人却没有明白说出,只是通过“绿珠”一典的运用曲折表达的。用绿珠坠楼的典故一方面形容女子具有绿珠那样美丽的容貌,另一方面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劫夺的不幸命运。于看似平淡客观的叙述中巧妙地透露出诗人对公子王孙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写得含蓄委婉,不露痕迹。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两句没有将矛头明显指向造成他们分离隔绝的“侯门”,倒好像是说女子一进侯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了。但有了上联的铺垫,作者真正的讽意已经非常明显。之所以要这样写,一则切合“赠婢”的口吻,便于表达诗人哀怨痛苦的心情,更可以使全诗风格保持和谐一致,突出它含蓄蕴藉的特点。

  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据说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从语言上看,这首诗用词很准确。在封建社会里,造成这类人间悲剧的,上自皇帝,下至权豪势要,用“侯门”概括他们,恰当不过,比喻生动形象。诗人以此诗赠给心上人,既写女子的不幸,也描述了自己所爱被劫夺的哀痛,而造成这种痛苦的,正是那些只顾个人喜恶的侯门贵族、公子王孙。作者并没有直接指斥,但诗中流露出的弱者的哀怨、深沉的绝望,却比直露的指斥更厚重,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诗中的情感实际上也超越了一己的悲欢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51页 .2、 乐云 等 .《唐宋诗鉴赏全典》 :崇文书局 ,2011年11月版 :458-459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张四

: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黄昏时分的枫林似乎在惆怅夜晚即将降临,楚水向东,水声催人心中悲起。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和你分别后,山寒月冷,两岸猿声似永无断绝之时。

枫林已愁暮(mù),楚水复堪悲。
暮:傍晚。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杨长史赴果州

: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bāo)斜不容幰(xiǎn),之子去何之。
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车幔,代指车辆。之子:这个人。

鸟道一千里,猿(yuán)声十二时。
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猿声:一种“猿啼”。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官桥祭(jì)酒客,山木女郎祠(cí)
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山木:山中的树木。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此诗开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两句,明知故问,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颔联“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二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颈联“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二句,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结尾“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纪晓岚说“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