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这时君王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250页2、 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西安市:三秦出版社,1997年:103-104页

东风已绿瀛(yíng)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niǎo)(nuó)拂绮城。
萦烟:烟气缭绕。绮城:城墙之美称。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yíng),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雕楹:即雕梁画柱。楹,柱子。间关:鸟鸣声。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hào)京,五云垂晖(huī)耀紫清。
镐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处代长安。五云:五色祥云。这里指皇帝所在地。紫清:此指天空。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玉辇,美称。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chǎi)若听新莺。
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shēng)
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箫韶:舜乐。即圣人之乐。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故云凤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250页2、 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西安市:三秦出版社,1997年:103-104页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这首诗共十七句,有四层意思,层层相接,旋萦递进,依次写来。

  开头“东风”以下四句,写长安城初春景象。东风吹拂,宫苑草绿,殿楼生春,柳色半青,萦烟袅娜,拂城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境界。诗人描绘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绿草、紫殿、红楼、柳青等,构画了色彩斑烂的初春景象;“绮城”句一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诗人又用以拟人手法,写得春情洋溢,如风绿春草、殿楼觉好、烟柳拂城等,动人心扉,倍感真切。

  接下“垂丝”五句,写新莺春声。垂柳挂柱,莺鸟和鸣,春风知情,卷声入云,万户皆春声,好一番春日声情。诗人依题写意,开头写柳色初青,接写新莺百啭,由境出莺,莺境相合。前是绮城春景,后是万户春声,声景相融,此番意境,有画有音,有光有响,即声色并举。诗人写新莺百啭,声情结合,以情写声,如好鸟和鸣,间关早得春风之情,春风知情,将鸟声撒向万户,万户皆春声。人鸟春声,皆因情生,动人之处,在于声情相融。

  “是时”以下六句为第三段,写皇帝出游。五云垂晖,太平之象;皇帝出宫,仗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徐行;始看鹤舞,继听新莺,呈现出一副龙仪非凡的游春气派。既然是奉诏侍赋,少不了对帝王的称颂。诗人没有直接写帝王本人如何仪态非凡,而是采取烘托的笔法,描述皇帝春游的隆重仪止和心兴。五云垂晖,日转绕花,看鹤听莺,令人感到皇帝仪同天日,兴同世人,而不失尊贵高雅之趣。

  最后一段两句,写莺绕宜春苑,扣题作结。皇帝听莺,新莺知情,飞绕林苑,愿把自己的歌声汇入肃然高雅的箫笙之乐。

  全诗四段,诗意衔接细密,始有柳烟拂绮城,继有垂丝百尺挂雕楹;前有春风卷声入云,万户春声,后有五云垂晖,君王春游心动;上有听莺鸣啭,下有新莺飞绕,诗意衔接,丝丝人扣,层层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表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27-22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
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这时君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注释
侍从:侍奉皇帝。宜春苑:唐玄宗游猎的一所园林。《雍录》:“天宝中,即东宫置宜春北苑。”龙池:唐玄宗所建兴庆宫之宫池。《唐诗纪事》:“龙池,兴庆宫池也,明皇潜龙之地。”啭:鸟声宛转。
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萦烟:烟气缭绕。绮城:城墙之美称。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雕楹:即雕梁画柱。楹,柱子。
间关:鸟鸣声。
镐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处代长安。《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长安县:“周武王宫,即镐京也,在县西北十八里。”
五云:五色祥云。《宋书·符瑞志》:“云有五色,太平之应也。曰庆云。”天子之气。《宋书·王昙首传》:“景平中,有龙见西方。半天腾上,荫五彩云,京都远近聚观,太史奏曰:‘西方有天子气。”’这里指皇帝所在地。紫清:此指天空。
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
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玉辇,美称。
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见《三辅黄图》卷三。
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长安县:“上林苑,在县西北一十四里,周匝二百四十里,相如所赋也。”
箫韶:舜乐。即圣人之乐。《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故云凤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250页2、 于庆元.诗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西安市:三秦出版社,1997年:103-1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天宝初,李白被征召,当了两年供奉翰林,实际是文学侍从之臣。初始他以为可以实现政治抱负心情非常兴奋,所以奉诏所作多有称颂之辞。此诗是天宝二年(743)春诗人李白在长安宜春苑侍从玄宗皇帝游苑,奉诏所作。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250页2、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27-22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共十七句,有四层意思,层层相接,旋萦递进,依次写来。

  开头“东风”以下四句,写长安城初春景象。东风吹拂,宫苑草绿,殿楼生春,柳色半青,萦烟袅娜,拂城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境界。诗人描绘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绿草、紫殿、红楼、柳青等,构画了色彩斑烂的初春景象;“绮城”句一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诗人又用以拟人手法,写得春情洋溢,如风绿春草、殿楼觉好、烟柳拂城等,动人心扉,倍感真切。

  接下“垂丝”五句,写新莺春声。垂柳挂柱,莺鸟和鸣,春风知情,卷声入云,万户皆春声,好一番春日声情。诗人依题写意,开头写柳色初青,接写新莺百啭,由境出莺,莺境相合。前是绮城春景,后是万户春声,声景相融,此番意境,有画有音,有光有响,即声色并举。诗人写新莺百啭,声情结合,以情写声,如好鸟和鸣,间关早得春风之情,春风知情,将鸟声撒向万户,万户皆春声。人鸟春声,皆因情生,动人之处,在于声情相融。

  “是时”以下六句为第三段,写皇帝出游。五云垂晖,太平之象;皇帝出宫,仗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徐行;始看鹤舞,继听新莺,呈现出一副龙仪非凡的游春气派。既然是奉诏侍赋,少不了对帝王的称颂。诗人没有直接写帝王本人如仪态非凡,而是采取烘托的笔法,描述皇帝春游的隆重仪止和心兴。五云垂晖,日转绕花,看鹤听莺,令人感到皇帝仪同天日,兴同世人,而不失尊贵高雅之趣。

  最后一段两句,写莺绕宜春苑,扣题作结。皇帝听莺,新莺知情,飞绕林苑,愿把自己的歌声汇入肃然高雅的箫笙之乐。

  全诗四段,诗意衔接细密,始有柳烟拂绮城,继有垂丝百尺挂雕楹;前有春风卷声入云,万户春声,后有五云垂晖,君王春游心动;上有听莺鸣啭,下有新莺飞绕,诗意衔接,丝丝人扣,层层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表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27-22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重阳席上赋白菊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8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2-193

满园花菊郁(yù)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孤丛:孤独的一丛。

还似今朝(zhāo)歌酒席,白头翁(wēng)入少年场。
白头翁:诗人自谓。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8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2-193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8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2-19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
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润州刺史齐公开凿新运河,将会万古长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这是一座丰碑,丰功伟绩将使后人受惠,与天地同在。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河上有两座桥梁,正对着两座阁楼,河边树木苍郁,花朵盛开。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这树木就如同周召公办公事的甘棠树,深受人民喜爱,谁会去攀折呢?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吴国地界将因此固若金汤,从此这里就是天险。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水闸将海水阻拦,宽阔的人工湖使沙岸的河流交汇处显现。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
现在我送我们家长排行最小的叔父李贲外出,因为分别心里很不痛快,刚才的兴高采烈都是假装的,所以把船停下,多待一会。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你看着满江漂荡的柳絮,像龙山的雪花,仿佛也依依不舍你的离别。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
让我们珍惜在这里的聚会,就像七君子在竹林聚会一样情谊深厚,此别也像是他们的分别一样郁闷怆恻。

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望着你即将飞马绝尘而去的身影,我可以料想:我回家以后会是多么清冷寂寞。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ruì)

沙汭:水湾边的沙滩。

我行送季父,弭(mǐ)(zhào)徒流悦。

弭棹:亦作“ 弭櫂 ”。停泊船只。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chuàng)为山阳别。

怆:悲伤。

(zhān)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为农

: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锦官城置身于战乱之外,江村里有八九家人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圆圆的新荷小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嫩绿的小麦已在轻轻地扬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真想寻一住宅从此终老,耕田劳作远离长安。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很惭愧不能像葛洪那般,抛弃一切世俗求仙问药。

(jǐn)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shē)
从兹:指从此,从现在。赊:远也。国:指长安。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shā)
勾漏令:指晋葛洪。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湖早春

: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春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温暖又明快。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生的绿苹,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沉重,只得低空飞行;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渐渐的体弱多病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参考资料:

1、 朱金城,朱易安.《白居易诗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88:1712、 胡昭选.《唐诗宋词疑难解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303、 邹言.《唐宋诗词十大家·白居易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62-634、 萧漾.《华夏古典诗歌分类大系·满江红卷:历朝山水风光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195、 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一卷:东晋南北朝、隋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7196、 刘逸生,梁鉴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白居易诗选》.香港:三联书店,1985:367、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风回:春风返回大地。云断:云被风吹散。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pín)生。
乱:繁多。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发:开花。水蘋:水上浮苹。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翅低:飞得很低。白雁:湖边的白鸥。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黄鹂:黄莺。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不道:不是说。

参考资料:

1、 朱金城,朱易安.《白居易诗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88:1712、 胡昭选.《唐诗宋词疑难解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303、 邹言.《唐宋诗词十大家·白居易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62-634、 萧漾.《华夏古典诗歌分类大系·满江红卷:历朝山水风光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195、 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一卷:东晋南北朝、隋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7196、 刘逸生,梁鉴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白居易诗选》.香港:三联书店,1985:367、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四句之中,云、雨、阳光、山杏、水苹几个意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尽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来还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呜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

  前人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唐宋诗醇》卷二十三)正是指出第三联的关键作用。有了这一联,一幅完整的《南湖早春》图才宣告完成。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消沉的心情。面对如此美妙的春天,诗人尚且缺乏兴致,无心情可言,则其内心必有巨大的隐痛。此时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而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怎么会有兴致欣赏美妙的春色呢?同时,春色愈美,国家河山愈可爱,就愈让人担心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爽心悦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时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节,也有别于仲春、暮春。诗人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一下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严冬刚过,大雁尚未从冬天的慵懒状态中恢复过来,还不善高飞,在湖上飞得低而缓慢,诗人以一“重”字活现出了它此时慵懒、笨拙的神态。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禁锢,黄鹂在初展歌喉时也难免舌涩口拙,不能婉转高歌。白雁翅低、黄鹂舌涩,莫不带有早春时节它们自身的特征,也别具情趣。它们不惟使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了动感,且有了声音,也让人感到它们不久即会振翅高飞,舒喉长鸣。一幅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早春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

  诗人切人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鹂“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鹂“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鹂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景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毕竟属于外在、表面的东西,深入品味不难发现,这首《南湖早春》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精神、情感实灌注在笔下的景物中。风回云断,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风似也可吹去人心头的阴翳,让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时明朗起来。湖上安详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山杏、水苹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值此早春时节,诗人当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温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在此之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鹂,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总观全诗,诗人对江南春色是由衷喜爱,掩饰不住的,他虽自叹“年年衰病减心情”,可随着春光转浓加深,心情想也会日益开朗起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魏王堤

: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花儿在寒冷中还没有开放,鸟儿也没力气的叫着,我骑马随意而行游玩到了太阳西落。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哪里还不是春天,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魏王堤的柳丝垂的很长。

参考资料:

1、 李献奇,陈长安.洛阳名胜诗选: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12月:180

花寒懒发鸟慵(yōng)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魏王堤:洛水流入洛阳城,溢而成池。贞观中以赐魏王李泰。池有堤以隔洛水,名魏王堤。慵:懒,没气力。信马;骑马随意而行。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dī)
柳条无力:形容柳丝下垂很长。

参考资料:

1、 李献奇,陈长安.洛阳名胜诗选: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12月:180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诗的起始两句:“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但春天

  《魏王堤》诗意图 不可能没有一点踪影,细心而敏感的诗人突然发现了春已到来的迹象,那就是长堤两旁的弱柳,已嫩枝轻拂,给人间带来了一丝春意。

  从全篇诗意来看,这首小诗可以说是一首寻春、觅春诗;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已动春思,来到魏王堤觅春、寻春。这时虽仍然寒锁大地,不见花影,未闻鸟声,但从已变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踪影。诗中用“懒发”、“慵蹄”来形容花、鸟,以“无力”描写柳条,都给人一种娇不胜寒的感觉,但春既已萌动,毕竟是锁不住的,“何处未春先有思?”“先有思”,就是说,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她的脚步,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凭着诗人的敏感,在本无春景可写的记游中,却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诗以奇趣为宗”(东坡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引),实际也未必尽然。白居易诗惯以平淡语写日常平淡事,但凭着诗人的情怀和敏感,写得别有意趣,令人喜读,这首小诗正是一例。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18-51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