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626页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 第225-226页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庭影销魂处,还见篠(xiǎo)墙萤暗,藓阶蛩(qióng)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jué)
暗雨:夜雨。乍:忽然篠墙:竹篱院墙。篠,细竹。蛩:蟋蟀。水面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事。啼鴂:亦作“鹈鴂”“鶗鴃”,即杜鹃鸟。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zhǔ)寒烟淡,棹(zhào)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未款:不能久留。渚:水中小块陆地。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文君: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翠尊:翠玉的酒杯。玲珑:皎、晶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626页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 第225-226页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全词描述了离别前的忧伤、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悬想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前面实写,后面虚写,多次转移时间和空间,逐层抒发离情别绪,在章法和布局方面颇具匠心。

  上阕刻画客中庭院之萧瑟,为离愁作铺垫,可分两层。前六句为一层,以雨后寂寞萧条的庭院为背景,写别前的忧伤。莲花凋零了粉色的花瓣,桐树吹动着带绿的叶子,是初秋院中之景。竹篱边发光暗淡的萤虫,苔阶下鸣声凄切的蟋蟀,是秋夜庭前之物。篠墙,指竹墙。这四样景物,有昼景,有夜景;有植物,有动物;植物又有花、有叶,动物又有光、有声,配置匀整,而且从目见写到耳闻,从视觉写到听觉,造成一种冷清凄迷的意境,无限烦恼尽在其中。中间“暗雨乍歇”写天时,“抱影销魂”写人事。“还见”二字,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何以如此,是因为即将送别友人。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种离愁别绪,由于用了许多惹愁的景物层层烘染,便见得加倍的浓重。这六句词,使人俨然进入宋玉《九辩》的境界。

  “送客”以下开始转入离别,是第二层。场景由庭院逐渐移至送别的水边。西去,表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送行已非一回。“问水面琵琶谁拨”,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的诗句,而改为以“问”字领起的设问句,语简意深,余味悠长,极尽其缠绵情绪。接着,“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则声情激越,境界阔远寄慨遥深。啼鴂,或作鹈鴂、鶗鴂,又名子规、杜鹃,此鸟“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广韵》)。屈原《离骚》中有“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句。这里也是借啼鴂的鸣声来表现众芳芜秽、山河改容的衰飒景象,衬托离情,极为沉痛感人。其中还隐微地寄托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飘泊江湖的迟暮之感,山河异色的忧愁之悲,都体现在这一凄迷阔远的境界之中。正是无限感慨都在虚处,意愈切而词愈微。

  下阕写留客殷勤之意,也有两层意思。前六句承上,着重写惜别之情。“长恨”三句与柳永《雨霖铃》过片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有同工之妙。柳词以“更那堪”三字递进一层,此词则以“而今何事”的设问追进一步,以倾吐惜别的深情。然后再以“渚寒”三句景语来代替情语,这里又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相似,借淡烟寒水之中一叶行舟缥缈远去的景象,来表达送别者伫立江头,凝望着棹移人远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这与周邦彦《兰陵王》“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首迨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有异曲同工之妙。周词是站在离别者回望送别者的角度来写,姜词是从送别者眼中离别者远处的情景,虽角度不同而各尽其妙。

  最后六句写别后,用美好的设想来排遣双方的离愁别恨。文君即卓文君,借指胡的妻室。“倚竹”句借用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中的妇女形象,以表现想象中胡妻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翠尊”三句亦化用李白同诗的后两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描绘胡氏夫妇团聚的情景。点化前人诗句的艺术形象为自己所用,不着痕迹,尽得风流,这也是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之一。

  这首词以清笔写浓愁,以健笔写深哀,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表,符合白石词中和的特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声情激越,笔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伤,真词圣也。”细腻而有层次的抒情笔法,配合以移步换形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形成那种清健空灵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44-174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
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注释
八归:词牌名。姜夔自度曲。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始于姜夔,双调一百十五字。平韵体有高观国词,一百一十字,有脱文。二体虽用韵有平仄之异,而声调则同。
暗雨:夜雨。
乍:忽然
篠(xiǎo)墙:竹篱院墙。篠,细竹。
蛩(qióng):蟋蟀。
水面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事。
啼鴂(jué):亦作“鹈鴂”“鶗鴃”,即杜鹃鸟。
未款:不能久留。
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文君:汉司马相如卓文君
翠尊:翠玉的酒杯。
玲珑:皎、晶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626页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词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 第225-22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全词描述了离别前的忧伤、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悬想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前面实写,后面虚写,多次转移时间和空间,逐层抒发离情别绪,在章法和布局方面颇具匠心。

  上阕刻画客中庭院之萧瑟,为离愁作铺垫,可分两层。前六句为一层,以雨后寂寞萧条的庭院为背景,写别前的忧伤。莲花凋零了粉色的花瓣,桐树吹动着带绿的叶子,是初秋院中之景。竹篱边发光暗淡的萤虫,苔阶下鸣声凄切的蟋蟀,是秋夜庭前之物。篠墙,指竹墙。这四样景物,有昼景,有夜景;有植物,有动物;植物又有花、有叶,动物又有光、有声,配置匀整,而且从目见写到耳闻,从视觉写到听觉,造成一种冷清凄迷的意境,无限烦恼尽在其中。中间“暗雨乍歇”写天时,“抱影销魂”写人事。“还见”二字,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何以如此,是因为即将送别友人。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种离愁别绪,由于用了许多惹愁的景物层层烘染,便见得加倍的浓重。这六句词,使人俨然进入宋玉《九辩》的境界。

  “送客”以下开始转入离别,是第二层。场景由庭院逐渐移至送别的水边。西去,表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送行已非一回。“问水面琵琶谁拨”,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的诗句,而改为以“问”字领起的设问句,语简意深,余味悠长,极尽其缠绵情绪。接着,“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则声情激越,境界阔远寄慨遥深。啼鴂,或作鹈鴂、鶗鴂,又名子规、杜鹃,此鸟“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广韵》)。屈原《离骚》中有“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句。这里也是借啼鴂的鸣声来表现众芳芜秽、山河改容的衰飒景象,衬托离情,极为沉痛感人。其中还隐微地寄托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飘泊江湖的迟暮之感,山河异色的忧愁之悲,都体现在这一凄迷阔远的境界之中。正是无限感慨都在虚处,意愈切而词愈微。

  下阕写留客殷勤之意,也有两层意思。前六句承上,着重写惜别之情。“长恨”三句与柳永《雨霖铃》过片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有同工之妙。柳词以“更那堪”三字递进一层,此词则以“而今何事”的设问追进一步,以倾吐惜别的深情。然后再以“渚寒”三句景语来代替情语,这里又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相似,借淡烟寒水之中一叶行舟缥缈远去的景象,来表达送别者伫立江头,凝望着棹移人远的那种依依不舍感情。这与周邦彦《兰陵》“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首迨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有异曲同工之妙。周词是站在离别者回望送别者的角度来写,姜词是从送别者眼中离别者远处的情景,虽角度不同而各尽其妙。

  最后六句写别后,用美好的设想来排遣双方的离愁别恨。文君即卓文君,借指胡的妻室。“倚竹”句借用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中的妇女形象,以表现想象中胡妻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翠尊”三句亦化用李白同诗的后两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描绘胡氏夫妇团聚的情景。点化前人诗句的艺术形象为自己所用,不着痕迹,尽得风流,这也是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之一。

  这首词以清笔写浓愁,以健笔写深哀,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表,符合白石词中和的特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声情激越,笔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伤,真词圣也。”细腻而有层次的抒情笔法,配合以移步换形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形成那种清健空灵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44-174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考证,大约写于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以前,词人客游长沙时。胡德华,生平不详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44-174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姜夔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257篇诗文

猜你喜欢

哭曼卿

: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醉,醉倒不去眠君家。
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
春辉照眼一如昨,花已破颣兰生芽。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魂飘忽随朝霞。
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去年春风中百花盛开,和你相会欢乐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醉,醉倒不去眠君家。
你高声歌唱长吟诗篇,插花酣饮何其豪雅!我畅饮美酒喝得沉醉,不离去随意在你家住下。

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
谁知道今年竟然痛哭着为祭奠你来到了你家,怎能忍心送出那牵攀我心魂载着你长别的车马。

春辉照眼一如昨,花已破颣兰生芽。
春日耀眼的光辉一如往昔,花已破蕾兰草长出了嫩芽。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魂飘忽随朝霞。
只是再也看不见你亲切面容的光华,你飘忽的精神魂魄,悠悠远去跟随着朝霞。

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归来后我心中满是悲伤,什么饮食也吞咽不下,见墙壁上你遗留的墨迹,如同栖息着的点点乌鸦。

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
哀痛啊!就此同你生死永隔,使我伤心泪水在斜风中不断落下。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3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曼卿:作者友人诗人石延年,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累举进士不第,以武臣叙迁得官,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无涯:无尽。

高歌长吟插花醉,醉倒不去眠君家。

今年恸(tòng)哭来致奠(diàn),忍欲出送攀魂车。
恸哭:痛哭。奠:设酒食以祭。忍:怎忍,不忍。攀魂车:指牵攀自己灵魂的友人灵车。

春辉照眼一如昨,花已破颣(lèi)兰生芽。
春辉:春日阳光。破颣:犹破蕾。颣,丝上的结,比喻花蕾。一本作“破蕾”。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魂飘忽随朝霞。
精魂:精神魂魄。

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
呜呼:叹词,此处表悲痛。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3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醉,醉倒不去眠君家。
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
春辉照眼一如昨,花已破颣兰生芽。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魂飘忽随朝霞。
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

 石延年多才多艺,性格洒脱幽默,他的诗歌和书法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不幸只活了四十七岁。石延年的早死,对他的好友来说是晴天霹雳;唯其突然,更加重了作者的悲痛感。这首挽诗正是抓住了“突然”这一点来着笔。

  诗人采用了对照的手法:以一年前的春天与石延年欢会的场景与一年后的春天为他送葬的场面互衬,突出了他的去世非常出人意料,从而突出诗人的悲痛欲绝的心情。头四句写一年前的春天与石延年相会,细雨绵绵,百花盛开,其“欢无涯”。诗人写了两个具有喜剧性的事件:插花与醉倒。插花时“高歌长吟”醉倒后“眠君家”。既写出了欢乐,更表现了二人的亲密无间。紧接着,以“今年恸哭来致奠”承接上文,使气氛陡然一变,增强了事变的突发感。“恸哭”表明悲哀之至;“忍”实际上是不忍、强忍。以下几句写送葬的悲伤。“春晖”句与前文“春雨”、 “百花”相照应:百花盛开,春光依旧,但故人不可复见。“花已破蕾”句则与“插花”相呼应;一年前的春天插的花已经破蕾发芽了,可是插花的主人已经离花而去,“颜色不复见”了。但是在诗人的心中,他并没有死,“精魄飘忽随朝霞”,他的灵魂已化作美丽的朝霞。表现了诗人对亡友的眷眷深清。

  最后四句写诗人送葬归来后,目睹亡友遗物,再次勾起的内心波澜,是全诗抒情高潮。诗人送葬归来后,因悲痛而不能进食,挂在壁上的亡友遗墨更激化了悲哀之情。石延年善书,宋人评论他的书法“气象方严遒劲,极可宝爱,真颜筋柳骨。”(《诗人玉屑》卷十七)在这里诗人用“栖鸦”来形容他的遗作,点出了石延年书法的神韵和骨力,也巧妙地暗示睹物思人、黯然神伤的感情。这一切使诗人发出了无穷悲叹:死生之隔,竟如此不可逾越;遗墨在即,而音容难再现了。于是极度悲痛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此诗真挚奔放,构思精巧,是一首很感人的挽诗。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9-1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解语花·云容冱雪

: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翠丛深窅。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护香须早。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翠丛深窅。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冬云冻凝成雪片,为黄昏增添了几分寒冷,我们登上楼台一起望远。远方无人的绿草丛中,有几枝小小的梅花在召唤着春天。它挺着自己幽清娇美的身材与我们遥遥相望,含情一笑似乎懂得人的语言。为什么它默默无语?大概它有心事难于表达。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护香须早。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不要待在墙阴处暗暗地等着自己衰残,你最适宜于开在月光下,立在瑶琴边。在人们赞美你的笛声中绽放,在晨霜清冷中露出你的笑脸。喜爱梅花就要及早观赏,东风一吹,你便会发觉它已在身边围着画栏的池塘边出现。登高归来你又在我的梦中绕缠,歌声让我从梦中跌落下云端,突然惊醒后才发现只是一场虚幻。想到这个时候,入画的你应该在茶几旁的屏风上正经受着风寒。

云容冱(hù)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tiào)。翠丛深窅(yǎo)。无人处、数蕊(ruǐ)弄春犹小。幽姿谩(mán)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窅:深远。数蕊弄春犹小:指梅花迎春绽放的细小花蕊。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梅花善解人意,但它却不说话,一定是有难传的心事。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护香须早。东风度、咫(zhǐ)尺画阑琼沼(zhǎo)。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莫待墙阴暗老:不要等梅花在墙角老去凋谢。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指与赏梅相称的雅事唯有月下弹琴,凌晨吹笛。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东风很快就会来到楼阁池塘边,意指梅花也渐凋谢。恁时:那时候。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翠丛深楼。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护香须早。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此词咏梅。早春的时候,百花尚未盛开,眼前忽现一丛迎风绽放的梅花,词人欣喜之余,不能不提笔为它高歌一曲。上片略去对梅的形体描写而突出它的含笑多情,“遥相望、含情一笑”,在作者的眼中,梅花赏识作者的才情,懂得他的心思,是真正的“解语花”。下片写作者趁着冬雪未消,快意地弹琴吹笛,与梅花共舞。作者还时时提醒自己要早早护花,不要等到春风来临,梅花凋谢,才恍然失落,坠入相思之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江曲

: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鸀鸟双双飞离水面,水满小塘,菰蒲深处,鸳鸯两两戏水。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船桨划在满是白苹的水面上,我归来已晚,只看到秋日岸边的芦絮像霜一样。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我将一叶小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岸来,一阵秋风吹得我两鬓生起白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我不理万事,醉后又醒,只希望永远占据江上,欣赏这一轮明月。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16-717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gū)蒲深处浴鸳(yuān)(yāng)
属玉:鸀,水鸟名,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白蘋(pín)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白蘋:即白苹,水草。棹:桨。

(piān)舟系岸依林樾(yuè),萧萧两鬓吹华发。
林樾:指树林丛聚成荫处。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16-717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这首诗写于诗人三十七岁以前。清江曲是苏庠泛舟清江所作。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以其自得其乐的心情,描绘了啸傲江湖、放任自适的闲逸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一条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写,既是诗人隐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长年生活的缩影。一二句写观赏。诗人生活在江河边,触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鸟:鸀常常嬉戏在塘水中,不过一有动静,便双双惊起,飞离水面;倒是偶居不离的鸳鸯,在那菰蒲深处,“相对浴红衣”,可以不受外界“骚扰”。长时间地观赏这些可爱而有灵性的水鸟,诗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写归来。徜徉在“清江”之上,其乐无穷,诗人流连忘返,待回来时,往往天色已晚。桨划到白苹盛开的岸边,他向岸上望去,只见岸上挺立着丛丛芦苇。雪白的芦花连成一片,好像是给两岸铺上了一层皑皑的浓霜。情景如画,诗人心旷神怡。五、六句写系舟。将一叶扁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得岸来,迎面一阵萧萧秋风,吹起了诗人两鬓花白头发。如平镜的水面上起了一阵涟漪,诗人心田也掠过一个念头:对那些热衷于用世的人来说,这种江湖隐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过,他却觉得其中有无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两句,诗人表明自己的志趣。“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观其一生出处,这里有着诗人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在内。“弄明月”,指赏玩月色。诗人声称:我就喜爱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醒复醉、醉复醒外,便是“长占烟波弄明月”,小楫轻舟,永远占据在烟波江上,优哉游哉地观赏风景,玩赏月色,这是十分舒心惬意的。

  这首诗,以属玉、鸳鸯、菰蒲、白苹、芦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动在其间的诗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因此,全诗给人以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诗媲美。其与李白诗相似处有二: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萧散洒脱的不群风致相似;随兴挥洒、辞气夸张、清新自然的飘逸风神相似。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16-71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菊节

: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都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圆月和玉树只闪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50-252页2、 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18页

(piāo)(miǎo)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危楼:高楼。

(bì)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璧月琼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树的枝条。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50-252页2、 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18页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作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以乐景写愁情。开端“缥缈危楼紫翠间”一句,写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约可见的高楼,这种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饯别宴会的自然背景(略带人文色彩),然而“感时怀旧独凄然”,词人在这离别的时刻,禁不住感叹时光的流逝,怀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独自伤心起来。显而易见,这是以乐景写愁情。词人面对使人快乐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见离别时悲伤情绪的浓重,是收到了双倍的艺术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这首小词就有三处表现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乐事古难全”一句,实际意思是说,天下良辰(美好的时光)、美景、赏心、乐事,这四者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同时存在的。这里“良辰”涵盖“美景”,上承起句而言;“乐事”涵盖“赏心”,转出下句悲伤之意。虽有现成出典,却从词人的亲身体验出发,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高度和谐的境界(具有共时性)不可多得这样的感喟,还是耐人寻味的。第二是过片“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两句,写对别后岁月的想象,同样运用了有关语典。前一句以“璧月琼枝”状写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时间的漫长,而由于不能与友人相聚,佳境也无法共赏,词人用一“空”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遗憾;后一句以“菊花”与“人貌”对举,其实是“岁岁相似”与“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说是以花开依旧来反衬人貌已非,从而深化了词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来岁与谁看”。这里的“来岁”应指来年今日,所“看”的对象则包括开头所写的自然美景,也包括过片写到的“璧月琼枝”这种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传写出人生无常(由时间的推移引起人事的变化)、佳期难再的唱叹,

  总之,这首小词在抒写离愁别绪的同时,也写下了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诗的韵味;虽然调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迹,能给人以丰厚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50-25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几颗青梅已悄然出现在绿叶间,透露浓浓的春意。梅花本早于梨花开放,但这几朵梅花偏偏晚些开,它终于等到与春风相会的机会,似乎与梨花约好一同在梦中相见。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梅花的芬芳好像美人罗被上散发出来的熏香气息,而梅花欲落未落,欲残未残之状,好比美人瘦弱的肌体,仿佛连冰绡薄纱衣的重量都经受不起。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niǎo)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晚花:梅已结子,而枝上尚有余花,故称“晚花”。袅:摇曳。一痕雪:指晚开的几朵洁白的梅花仿佛一抹残雪。 痕,痕迹。几豆:指梅子。玉奴:南齐东昏侯的潘妃字玉奴,东昏侯兵败,玉奴与他同死。古人常以玉奴指女子,此指青梅。

香力添熏(xūn)罗被,瘦肌犹怯()冰绡(xiāo)。绿阴青子老溪桥。羞(xiū)见东邻娇小。
熏:熏炉。瘦肌:即瘦削的花瓣。冰绡:洁白的生丝制品。青子:即青梅。东邻:东邻原指美女,此处指梅花。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词的上片渲染梅花的冰清玉洁及其带给人间的浓郁春意。以“一痕雪”形容梅花,特别贴切。一是花自如雪;二是易于零落,如同春天的雪易于融化;三是稀少,枝头星星点点的白色仿佛残雪欲尽。再著一“袅”字,更给人以如虚如幻、缥缈如烟的感觉。词一开头,便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又显出那一股坚韧之气以及缱绻的深情。次句化用欧阳修:“叶间梅子青如豆”诗意,构思亦很奇巧。这句也暗含梅花在内,一个“藏”字十分生动,春光掩映了叶间的梅花,显得更加春意盎然,融人了词人对晚梅的礼赞。“玉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二韵扣住“晚”字写梅花,仍用拟人化写法。这一韵将晚花比作绝色美人,还沉湎于幽梦之中,远远落后她的姊妹们,“玉奴”袭用苏轼诗中之辞,用以比喻白梅。“最晚”应合词题中“晚花”二字。“嫁东风”化用李贺诗句,而词人笔下的白梅却不早不晚在东风中含苞绽放。原来白梅晚开是为了与梨花同温幽梦的。白梅本不该与梨花同时,好像这晚梅与梨花之间存在某种不解之缘。这句暗点出晚字、白字。所谓思致杳冥,空灵之处。

  词的下片仍以拟人之笔,赋晚花以人情,着意描绘梅花的冰肌玉骨,香气袭人和娇丽姿容。而词人那无限怜爱之心,尽在不言中。“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一韵,写梅香与娇态。一个“添”字,隐示出罗被原先已经被早梅熏过几次,而今晚梅又开放,其香气更添几重。“瘦肌”形容花形,梅花通体晶莹,宛如身着冰绡,作者于是生发出奇妙神思,那清瘦的梅肌,对着寒凉的冰绡,恐怕有几分畏怯。梅花那娇美柔韧、冰清玉洁的体格,跃然纸上。“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一韵,以“青梅枝上晚花”收尾,与词题扣合,首尾呼应。在那绿阴下,溪桥边,青梅日益成熟,而东邻的“枝上晚花”,却风姿绰约,不胜妖娆。两相对照,青梅不禁自惭形秽,羞于睹其芳华。词尾以烘云托月的笔法,借刻画青梅的心理,从另一角度却极写梅枝上的这“一痕雪”般的晚花,是何其娇小清丽。用待嫁的“东邻”美女来比况青梅枝上的晚花,既是拟人手法,又善于融典。

  统观全词,词人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仅仅八句,却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段:拟人、比喻、烘托、对比、用典、均自然贴切,富有艺术美感。见出词人构思、运笔、遣词的创作功力。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2、 (宋)周密编选.绝妙好词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21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