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忘机索妙

:
忘机索妙。万法皆空心上了。无徼无边。一片清光万里天。明明净体。不放星尘蝇点翳。内外圆融。正住空空法界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志渊

金道士。河中万泉人,字海南,号元冲子。童时不作嬉戏,事亲至孝。慕仙学道,后遇长春真人丘处机于栖游庵。金末兵乱,避于绵山。卒年七十九。 63篇诗文

猜你喜欢

日暮倚杖水边

: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人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水国秋风萧瑟被西风摇落片片黄叶,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绪被撩拨得乱如发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像是屈原在江边深情吟诵的地方,又像是白居易江边送别的时候。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你们怎么能诋毁中伤我的道义所在,我的这份心思只有那苍天才知道。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增添了些许白发,现在想辞官归隐已经太迟了。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jī)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pàn)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大夫:此指屈原。泽畔:湖泽之畔。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蔡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区,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国”代称之。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依杖水”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出句是因,对句是果;前句写景,后句抒情,写景具体,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风拂动的、郁结在诗人心底的“羁绪”究竟是什么。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自况,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的命运,何况自己?不过,自己虽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样含冤至深,但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同样仿佛一二。因此,颈联就直接怒斥那帮专门罗织罪名、陷己于不义之地的奸佞小人,尽管他们费尽心机,陷害贤良,并且得逞于一时,然而天理自在,道义犹存,鬼神可鉴,苍天有知。如果说,“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作者借古人写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事实的话,那么,“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两句,则是作者对这一既成事实的不满、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对陷入于罪的小人的轻蔑,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现实终归是严酷的,尾联即明白无遗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当道、君主寡恩、伸冤无望、前途渺茫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绪。自古官场皆为是非纷争之地,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这些烦恼,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不失为一条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几经折磨,“苍颜华发”,垂垂老矣。经历了这样身心俱瘁的痛苦后,即使是辞官归隐,作者也嫌太晚太迟,何况获罪之人,羁绊在身,并无辞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懊悔心情,同颔联,颈联相比,虽然显得压抑沉闷,令人有迟暮之感,但同时也能激起人们对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从诗题来看,西下的夕阳映照着波光鳞鳞的水面,作者倚杖伫立水边,映入眼帘的景色当远远不止“水国西风小摇落”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却无心观景,除了这一句外,全诗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其实就在他眼前的具体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羁绪”该有多么复杂,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触动,便同决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绝。

参考资料:

1、 山东省实验中学网.日暮倚杖水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点绛唇·长安中作

: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在水边,春天归来了,绿纱窗轻轻的吟唱着长留春在的歌。春在何处?落花纷飞,莺燕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情意绵远的抒发我内心的情怀,却只见树木在朦胧的烟中。日下西楼,独剩下帘外的细雨,怕是只能在梦中去寻找春的踪迹。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yīng)无语。
沙际:沙洲或沙滩边。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miǎo)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mù),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渺渺:悠远的样子。吟怀:抒发情怀。漠漠:迷蒙的样子。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

  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之所以说说春从水边归去,北宋诗人苏轼的《春江晚景》中所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就是说,春来之时,柳树发芽,杨柳青青,而春归之时,柳絮飘飞,随水而去。真有唐代诗人韩愈在《晚春》中说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最终却是“花落有意随水流,流水无心恋落花”。这里就表现出了残春时节凋落的花瓣随着流水飘去的景象。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词牌有《留春令》,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

  词人对春天是无限的眷恋的,也是没有放弃才对春的追求。所以,下片词人接着写道:“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渺渺”即悠远的样子。意思是说,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所见是雾气沉沉中隐隐约约的树林。这里,词人化用了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眺《游东田诗》中“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的诗意。词人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见雾气沉沉中的树影,心中无限惆怅。于是,词人写道:“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西楼”也许就是在西边的一座楼,也许就是一座楼的名称,在诗词中经常用到,也许就是一种情怀的表现。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的《相见欢》中写道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们都有用了“西楼”,但各自有不同的情怀。元好问这里的意思是说,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上西楼,在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心中的春意。特别是最后“梦里寻春去”一句很有用意的。梦境本来是虚幻的,可词人偏偏要到梦中寻觅。从这里,我们不但感觉到词人对寻春的执着与对春的深情,而且也能感受到词人即使伤春,也没有那么失望,那么感伤,毕竟是在“长安中作”,比起“悲秋”来,感觉还是要温和多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该词在艺术特色上,语浅意深,意蕴深厚。侧面落笔,尽情抒写。以梦结尾,提升境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392-239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雁丘词

: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参考资料:

1、 人间自是有情痴——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语文月刊》2000年第08期 作者: 邓新跃 第(12-13)页 2、 摧刚为柔 雄思情婉——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赏析 《阅读与鉴赏(中旬)》2005年第03期 作者:梁俊仙 第 (19-21)页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fén)水之上,垒(lěi)石为识(zhì),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识:标志。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无宫商:不协音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直教:竟使。许:随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招魂楚些(suò)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招魂楚些:《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暗啼:一作“自啼”。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名远播,使天地忌妒。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骚人:诗人。

参考资料:

1、 人间自是有情痴——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语文月刊》2000年第08期 作者: 邓新跃 第(12-13)页 2、 摧刚为柔 雄思情婉——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赏析 《阅读与鉴赏(中旬)》2005年第03期 作者:梁俊仙 第 (19-21)页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逢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些,句未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论诗三十首·二十二

: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诗至于唐,本已难于再出奇境来,谁知宋人偏偏翻空出奇在奇境之外。标新的诗论刚一下垂,立刻就引来千万缕波纹、层出不穷的流派。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我只知诗歌在苏黄之后再无新意,又有谁能够成为诗坛上的逆流,横流沧海?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苏黄:苏轼、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苏诗气象阔大,豪放飘逸;黄诗气象森严,生新瘦硬,对北宋诗坛都有很大的影响。沧海横流:狂流泛滥,比喻诗坛上的逆流,可能是指江西诗派。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自苏、黄更出新意,一洗唐调,后遂随风而靡,生硬放佚,靡恶不臻,变本加厉,咎在作俑。先生(元好问)慨之,故责之如此。”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

  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关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迁徙。早上云雾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来时水面徒然加宽变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我已经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惊飞它。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之乐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4、406、420、4442、 夏征农.《辞海·语词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0803、 刘兰英.《中国古代文学词典·第五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5124、 宋协周,郭荣光.《中华古典诗词辞典》.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8105、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9046、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秋后亭皋(gāo)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稀:稀疏。关塞:边疆防守之地。雁:大雁,一种候鸟。晓:天亮。宿雨:昨夜下的雨。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ōu)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机:机灵。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4、406、420、4442、 夏征农.《辞海·语词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0803、 刘兰英.《中国古代文学词典·第五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5124、 宋协周,郭荣光.《中华古典诗词辞典》.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8105、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9046、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词的开头,点出季节“秋后”,接着选写了两个带有秋天特征的景象:“亭皋木叶稀”和“关塞雁南归”。“晓云”二句,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晓云散尽、宿雨来时山间之朝暮变化。一“瘦”字写出了山腰的线条,清晰又柔和;一“肥”字点出了秋雨后水面宽阔的情景。云去山瘦了,雨来水肥了,极有趣味。以上四句道出了自然界奇妙无穷的变化,用笔洗练,秤色俱佳。秋天,对于文人来说,本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借秋景写凄冷之情是词人们的惯技,而这里则不然。词虽写秋风扫叶、大雁南飞,但不动声色、不露凄寒之感,在写法上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词人直接呈现秋后物态,差不多看不到词人把景物作为自己情绪的烘托,但词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却可感人。其含意与王维《山居秋暝》“随意香芳歇,王孙自可留”相近。

  过片抒怀,叹自己年迈,自愿过这种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已久。忘机,与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中“忘机”义相同。“沙鸥”一句化用了孟浩然“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夜泊宣城界》)句,但形象更具体含蓄。沙鸥与人相对,本在画中才有可能,这里沙鸥见人不惊,说明人鸥相处已久。词人飘然一身,正像广阔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但词并无飘泊无依的感伤,相反宕开一层,写“柳溪父老”、“溪南旧钓矶”,转而急止。这一笔,回应“久忘机”,又让读者体昧到作者人世的机巧之心确已荡然无存,寄托的是淡泊而活远的情怀,写得超然。

  这首词上下片乍看好象没有直接关系,其实是横云断岭,似断实连。上片四句秋景,已淡淡地暗示了词人的心迹,即;春天的芳华消歇了,秋景也佳,我自可留在山中。这种恬静执著的情怀,暗度下片,为下片定了基调,其内容也是“天梯石栈相钩连”的。下片的中心是“久忘机”。正因为山中有无穷的景致可供欣赏,在这儿,他可以得到灵魂的休息,可以保持着一种独立的不媚世俗的人格,所以他人虽老,仍不改初衰,喜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自甘恬淡一生。这里正是“金针暗度”手法的妙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44-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