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稍登陆…主人燕饯至频暮宿东溪

:
暗滩水落涨虚沙,滩去秦吴万里赊。马上折残江北柳,
舟中开尽岭南花。离歌不断如留客,归梦初惊似到家。
山鸟一声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386篇诗文

猜你喜欢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建造的居舍临近古渡口,卧躺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寒山上一只孤雁飞过,幕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著.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02.2、 吕树坤,徐潜选注译. 唐诗一千首 新编·注释·今译[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7 ,217.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huái)流。
淮上:淮上,淮水边,今江苏淮阴一带。李主簿:即李瀚,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 拜洛阳县主簿。主簿:官名,掌文案。结茅:筑庐,建居舍。古渡:古渡口,西涧有渡口。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人:作者自指。

寒山独过雁,暮(mù)雨远来舟。
远来舟:指李主簿来访。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旧游:旧日的交游,指作者昔日在洛阳时与李主簿的交游。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著.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02.2、 吕树坤,徐潜选注译. 唐诗一千首 新编·注释·今译[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7 ,217.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这首诗以淮上众多秋天意象为比,抒写人生易老之慨叹和孤独寂寞之境况,末以日夕遇旧友作结,情深意长。全诗构意新奇,对仗工稳;情与景会,意境深婉。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38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司马将军歌

: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叛将康楚元、张嘉延非法弄兵,窃取荆州。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战争胜利在望;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靠近天的长剑像闪电一样地挥动,直斩长鲸,劈开海水。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我看到楼船这样壮阔,就像王浚当年率领军队从三蜀东下,直取吴国,接受了吴军的投降的景象。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扬兵开战,虎旗张扬,杀声震天,江中顿时白浪翻滚,犹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指挥的将军身居玉帐之内,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若戟,头冠崔嵬,十分威武雄壮。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天子驾临,细柳营开,细柳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才知道灞上的队伍,就像孩子们在做游戏,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羌笛横吹《阿亸回》曲子,月光笼罩下的戍楼中吹起《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将军舞起长剑,壮士呼声震天。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军队得胜庆功,演奏献凯之曲时,功臣的画像能被画在未央宫的麒麟台上。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86页

狂风吹古月,窃(qiè)弄章华台。
古月:是“胡”的隐语。这里指叛将康楚元、张嘉延。窃弄章华台:指康张叛军弄兵窃取荆州。窃弄,非法弄兵。章华台,楚灵王所筑造,旧址在今湖北省。这里代称荆、襄一带。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北落”两句: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北落,星名,即北落师门星。位置在北方,古代常用此星占卜战争胜负,如星光明亮,就认为胜利在望。

手中电曳(yè)倚天剑,直斩长鲸(jīng)海水开。
电曳:像闪电一样地挥动。倚天剑:意谓靠近天的长剑。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xiāng)下三蜀。
龙骧:人名,指益州刺史王浚。官至大将军。三蜀:指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皆在今四川境内。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虎旗:即熊虎旗,古时主将的军旗。

身居玉帐临河魁(kuí),紫髯(rán)若戟(jǐ)冠崔(cuī)(wéi)。
玉帐:指主将所居的军帐,坚固不可侵犯,像玉制作的帐篷一样。临河魁: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原为三国时吴国孙权容貌的美称,这里指南征将领容貌的威武。崔嵬:高耸的样子。

细柳开营揖(yī)天子,始知灞(bà)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羌笛:由西方部族传入的笛子。这里泛指笛。《阿亸回》:即《阿滥堆》,乐曲名。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ɡāi)
九垓:九重天。麒麟台:麒麟阁,在汉代的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的图像在麒麟阁上。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86页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司马将军歌》,乐府《征伐王曲》调名,是李白模仿《陇上歌》而作的乐府诗。诗中歌颂南征将士威武的气概和严肃的纪律,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康张叛乱的必胜信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宗武生日

: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莱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我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仙酒美肴、饮食是莫大享受,然我体衰、不能多饮,为你生日那就缓缓干杯吧。

参考资料:

1、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6-1 .2、 张忠纲选注,杜甫诗选 插图版,中华书局,2009.08,第171页3、 宗武生日,宋守潭,《父母必读》,1983年5月4、 翟博主编,中国家训经典,海南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309页

小子何时见(xiàn),高秋此日生。
小子:指杜甫的儿子杜宗武,小名骥子。见:出生。高秋:八九月份。宋子侯诗:“高秋八九月。”

自从都邑(yì)语,已伴老夫名。
都邑语:《大戴礼》:百里而有都邑。此处指在成都写的诗。宗武是作者幼子,乳名骥子,作者多次写诗称赞他。老夫:杜甫自谓。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诗是吾家事:杜甫祖父杜审言,以诗知名于世,为“文章四友”之一。杜甫认为诗为自己的家学,故云。人传世上情:承上句,意为诗是杜家祖辈以为的事业,人们会以为我在成都给你写诗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mì)彩衣轻。
文选:指《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先秦至梁的诗文总集。集古人文词诗赋凡三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休觅彩衣轻:这句是说不必像老莱子身穿彩衣在双亲身边嬉戏。

凋瘵(zhài)(yán)初秩(zhì),欹(qī)斜坐不成。
凋瘵:老病。筵初秩:生日之筵刚排好。古代举行大射礼时,宾客初进门,登堂入室,叫初筵。后泛指宴饮。又解:十岁为一秩,初秩即第一个十年,此时宗武十三岁,此处为约指。欹斜:倾斜,歪斜。杜甫衰弱多病,筵席间不能端坐,故云“欹斜”。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流霞:传说中的仙酒。形容美酒。奇思妙想,用法奇特。涓滴:一滴滴。徐倾:慢慢地饮酒。杜甫因病,不能多饮酒,故云。

参考资料:

1、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6-1 .2、 张忠纲选注,杜甫诗选 插图版,中华书局,2009.08,第171页3、 宗武生日,宋守潭,《父母必读》,1983年5月4、 翟博主编,中国家训经典,海南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309页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宗武是诗人的幼子,诗人曾多次提到并称赞他,在《忆幼子》诗中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在《遣兴》中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说明宗武聪慧有才,可惜没有诗传下来。杜甫死后,是由宗武的儿子嗣业安葬的,并请元稹作墓志铭,人称不坠家声。

  首句的意思是:何时看到小子的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之时,点名宗武生日的时间。次句“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回想昔日写诗赞宗武懂事乖巧,宗武也随着诗文的传播而被人熟知,字里行间透着些许自豪。“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的远祖杜恕、杜预是汉、晋时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著名诗人,诗人自己更是以诗著称于世,故勖勉宗武: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要继承和发扬,不仅是一般的世间亲情而已。“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自己得力于《文选》,所以勉励儿子熟读精研,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时穿着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两句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在为小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父子深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也透出些许悲凉,适逢乱世,国破家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即使分隔两地,拖着病体也要为儿子摆生日宴席,写诗勉励宗武,此情可叹。

参考资料:

1、 喻岳衡编著,历代名人家训,岳麓书社,2002年03月第2版,第10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寻西山隐者不遇

: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茅茨:茅屋。

扣关无僮(tóng)仆,窥(kuī)室唯案几。
扣关:敲门。僮仆:指书童。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差池不相见,黾(mǐn)勉空仰止。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黾勉:勉力,尽力。仰止:仰望,仰慕。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虽无宾主意,颇(pō)得清净理。
“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参考资料:

1、 李文初,陈海烈选注.历代理诗精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05:第133页

(záo)崖泄奔湍(tuān),古称神禹(yǔ)迹。
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自:本来,原来。云,语助词。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相激:相撞击。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

(yí)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参考资料:

1、 李文初,陈海烈选注.历代理诗精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05:第133页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李文初,陈海烈选注.历代理诗精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05:第133页2、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4-385页3、 姜剑云著.禅诗百首:中华书局,2008.10:第16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