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乘着奔跑的马来看花开了没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开不容易,打发蜂婢莺使千方百计、不厌其烦的来回探看,人们扳手指计算,再过几天到清明、谷雨时就该看见花了,但到时候仍看不见花呢?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卢郎到了老年还多情,一夜之间就用剪刀把刚开的花减掉,在酒宴前还要面对着断肠花,人会流泪,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时候就会看见花已经落了一地。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2、 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17-518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bì),莺(yīng)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这里指及时开放的鲜花。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时当阴历三月,是牡丹花开的节候。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jiǎn)刀收玉蕊(ruǐ)。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剪刀收玉蕊:以剪刀剪枝喻张先老年娶妾。断肠红:断肠花。此处借喻张先所娶之妾。满地,指落花遍地。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2、 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17-518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词中作者纯用比兴,没有用一字道破张先物色美妾这件事实。那个“走马采花”者,即指积极物色美妾人选的张先。“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则写张先的千方百计与不厌其烦。这些比喻性的叙写,很有些漫画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此外,说出“人与化工俱不易”这样的冷唆语,对“谷雨清明”这种花开时节,又说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时本来是鲜花盛开的时候,然而这个季节却看不到花,体现了作者这一现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无讥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现于“走马”来探,在“屈指”计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现于打发蜂婢莺使千绕百看。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为了适应词的平仄规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须是先两个仄声、后两个平声;“谷雨”是仄声,“清明”是平声,所以说“谷雨清明”而不说“清明谷雨”。

  下片写面对花,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而其妾则很可悲。在写法上也略有变化,除了比喻之外,还用了典故。以“白发卢郎”这一典故暗写张先老年娶妾,实在贴切不过。“情未已”三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它与“白发”形成对照,同样暗寓讥讽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紧承前句,固然写出张先买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对鲜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等意象,略带悲剧色彩,似乎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观上也多少增强了对封建制度下不相称的婚姻的讽刺力量。

  此词咏的是好容易盼到花开,开的花却被一个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写人们盼花开的心切,下片写花被糟蹋以后人们的难过。实在当是惋惜一个少女被一个全不相称的人霸占。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2、 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17-5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乘着奔跑的马来看花开了没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开不容易,打发蜂婢莺使千方百计不厌其烦的来回探看,人们扳手指计算,再过几天到清明、谷雨时就该看见花了,但到时候仍看不见花呢?
卢郎到了老年还多情,一夜之间就用剪刀把刚开的花减掉,在酒宴前还要面对着断肠花,人会流泪,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时候就会看见花已经落了一地。

注释
天仙子:词牌名。唐教坊舞曲。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这里指及时开放的鲜花。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时当阴历三月,是牡丹花开的节候。
剪刀收玉蕊:以剪刀剪枝喻张先老年娶妾。
断肠红:断肠花。此处借喻张先所娶之妾。
明日酒醒应满地:可能从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词末句“明日落红应满径”变化而来。满地,指落花遍地。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2、 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17-5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张先是北宋词坛名家,亦富诗才。晚年与通判杭州的苏轼有交往。苏轼《诗集》卷十一有诗《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一首,用张子野的故事讽刺张先晚年买妾,诗编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本词应当与诗作于同时。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词中作者纯用比兴,没有用一字道破张先物色美妾这件事实。那个“走马采花”者,即指积极物色美妾人选的张先。“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则写张先的千方百计与不厌其烦。这些比喻性的叙写,很有些漫画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此外,说出“人与化工俱不易”这样的冷唆语,对“谷雨清明”这种花开时节,又说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时本来是鲜花盛开的时候,然而这个季节却看不到花,体现了作者这一现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无讥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现于“走马”来探,在“屈指”计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现于打发蜂婢莺使千绕百看。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为了适应词的平仄规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须是先两个仄声、后两个平声;“谷雨”是仄声,“清明”是平声,所以说“谷雨清明”而不说“清明谷雨”。

  下片写面对花,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而其妾则很可悲。在写法上也略有变化,除了比喻之外,还用了典故。以“白发卢郎”这一典故暗写张先老年娶妾,实在贴切不过。“情未已”三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它与“白发”形成对照,同样暗寓讥讽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紧承前句,固然写出张先买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对鲜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等意象,略带悲剧色彩,似乎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观上也多少增强了对封建制度下不相称的婚姻的讽刺力量。

  此词咏的是好容易盼到花开,开的花却被一个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写人们盼花开的心切,下片写花被糟蹋以后人们的难过。实在当是惋惜一个少女被一个全不相称的人霸占。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2、 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17-5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761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

: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见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襄樊战争已经进行四年多了,老百姓既不能打鱼又不能砍柴民不聊生。请见如今的国事是什么样子呢?耗费大量金银财宝粮食丝绸缴纳敌人。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再不要婆娑起舞了,丑恶之事实在太多了。权贵之家天天买年轻貌美的女子纵情享乐,却不管军事国事如何!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652页2、 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年:第390页

(xiāng)(fán)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qiáo)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弄干戈:指战争。

(zhè)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柘枝:舞曲名。能多:这样多。朱门:权贵之家,这里指贾似道。朱娥:年轻貌美的女子。军事:指襄樊城被围,贾似道不发援兵。民事:指贾似道对人民加重剥削,而襄樊一带的民兵却勇敢地参加了保卫襄阳城的战斗。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652页2、 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年:第390页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词的上片指出襄樊战事的形势。度宗咸淳四年(1268)九月,元兵筑白河城,始围襄樊。九年(1273)正月,樊城破,二月,襄阳守将出降。“襄樊四载弄千戈”,襄樊战事迄今已经四年,时城虽被围困,但仍未破。守城军民屡次向朝廷求援,但窃居相位的贾似道却置之不理。唐代诗人王维唱过“襄阳好风口”(《江汉临泛》),李白也曾歌唱道:“江城回渌水, 花月使人迷。”(《襄阳曲四首》其一)可是,如今在元兵的重围下,“不见渔歌,不见樵歌”,和平安乐的生活被破坏,再也听不到动听悦耳的渔歌、樵歌,更不用说诗人们的吟唱了。“襄阳之围,食子爨骸”(《随隐漫录》),到处是一片悲哀的呻吟。四年的战事并不算久,但为了守城而耗费的钱粮不知多少。 “金也消磨,谷也消磨”,除了这层意思外,还隐含着贾似道和元人密约,向他们输绢纳币的一层意思。向元人输金谷称臣求和,既不能挽救裹樊的命运,也挽救不了南宋朝廷的命运。

  下片,词人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襄樊战事危如累卵,可能遭致失陷的根溉,是因为奸臣贾似道之流“权奸方怙权妒贤,沉溺酒色”(《随隐浸录》)。“柘枝不用舞婆娑”,据《乐苑》记载:“柘枝舞曲,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扑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柘枝舞婆娑,金铃莲花,童女对舞,本来美妙无比,然而词人却重重地下了“不用”二字,对于置前方战事不顾,成天沉溺于酒色的贾似道等人来说,曼舞轻歌正是他们的丑处、恶处。‘“丑也能多,恶也能多”,这真是一种够丑够恶的行为了。“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 民事如何”,进一步揭露这伙人的丑恶灵魂。“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其中”(《宋史·奸臣传》)。贾似道之流劫买美女,把她们送入朱门深院,高筑楼阁,广置亭榭,歌舞婆娑,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襄樊被困,军事、民事如何! 这是一种强烈感愤的语气,贾似道坐视不救,襄樊危在且夕,军民命运可知。后方权臣的荒淫无耻,与前方战事的危急,形成异常鲜明的对比,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对战事国事的焦虑,以及对当道者的罪恶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

  全词文字直质。词人丝亳也不掩饰他的激愤之情,还很巧妙地运用《一剪梅》词上、下片二三、五六句同声同韵的特点,重叠地运用了“不见”、“也消磨”、“也能多”、“如何”四个词组来加重语气和感情的深度,也使整首词更富有讽刺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267—126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屈原塔

: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精魂飘何处,父未空哽咽。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未在哽咽哭泣。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楚:楚国,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歇:停止,休止。《说文》:歇,息也。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精魂:精神魂魄。

至今沧(cāng)江上,投饭救饥渴。
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为水为苍色,所以称“沧江”。沧,水深绿色,通“苍”。投饭:投下饭食喂河里的生物让它们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遗体。古时荆楚之人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饥渴:饥饿的鱼龟虾蟹,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就死:赴死。就,即也。

世俗安得知,眷(juàn)眷不忍决。
眷眷:依恋反顾貌,带不舍之意。决:别也。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南宾:忠州南宾县,如今的四川丰都。当时诗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经此地。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沦灭:消亡,消失。沦,没也。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此事:指诗人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考:老,长寿。折:断,指死亡。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死节:为了保全气节、节操赴死。《楚辞 九章》:或忠信而死节兮。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玲珑四犯·水外轻阴

: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晴天飞云、水边轻阴,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在过去也曾经系过马的树上。故地昔日的芳树还在,还是那样翠绿,可是昔日故人不见了,眼前空无一人,只得漫问树梢小桃故人的消息,而小桃无语。而可恨的燕莺,不了解人的痛苦,更不那抚慰人的痛苦,却隔如雨乱红飞去。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
少年时的恋情失意,此时也无法诉说我的愁怨啊。已成惊弓之鸟、怕听空弦的声响的我已远离江南,笼罩着雾气的草都如同在诉说愁绪。我多想写下这时的心情,怎奈何愁绪断肠,写不出新句。试问何时才能再见故人,欢会相伴。

参考资料:

1、 朱彝尊,汪森,魏中林,王景霓.词综 上.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09 :7762、 张永义.南宋风雅词笺.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10:104-105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jì)旧时芳树。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zhe)、小桃无语。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轻阴:淡云,薄云。做弄:故意播弄。吹断晴絮:风吹乱了阳光下的柳絮。还(hái):依然,仍然。系:结,拴。翠陌:绿草铺满的路。著:助词。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同“着”。乱红飞去:乱落的桃花随风飞去。乱红:乱落之桃花。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魂惊冉(rǎn)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此意待写翠笺(jiān),奈断肠、都无新句。问甚时、舞凤歌鸾(luán),花里再看仙侣。
春风意:指旧日恋情。冉冉:形如时间渐渐流逝。愁如诉:如同在诉说愁绪。此意待写翠笺:想把此时的心情写进翠笺。舞凤歌鸾:指欢会。

参考资料:

1、 朱彝尊,汪森,魏中林,王景霓.词综 上.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09 :7762、 张永义.南宋风雅词笺.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10:104-105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

  这首词是写暮春时节,晴天白昼,游故地怀故人。

  上片开头三句是写景,晴天飞云、水边轻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做弄得”是渐渐使得的意思。接着“驻马”、“旧时”点明故地重游,也是写人:词人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在他过去也曾经还是那样翠绿,但是,昔日“翠陌寻春”的人不见了,而且眼前周围也没有人,只好漫问树梢小桃故人消息,而小桃却是无语的。风景依旧,人事全非,令作者感到伤情。而可恨的燕莺,不了解词人的痛苦,更不抚慰词人的痛苦,却隔如雨乱红飞去。

  下片开头四句写感慨,好像是另笔,实际仍然是上片的“闲情”的发挥,并没有断了词意。接着两句,进一步写怨恨、写愁。前面系过马的树上。“旧时”两字告诉读者,这是故地重游了。在故地见到昔日的芳树还活着,只是说“怨恨”难于诉说,只是说“愁如许”,而此处则是到了“断肠”的地步了,到了要写“此意”“都无新句”的地步了,可见其怨恨之深,愁之深。最后两句以何时再见故人——仙侣作结,点明了题意。

  此词通篇白描手法,借景抒情,将词人重游故地却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怀念故人却无处寻觅的愁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严晓翠,余宁品.宋词三百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2、 熊依洪主编.宋元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01:180-18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后湖晚坐

: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湖水明净只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视觉阔原远,可以把荒芜的徐州城当作山林隐居。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青翠的树林仿佛与含着无限深意,悠然自得的白鸟安享几多悠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我这老病之身已在家赋闲,一生诗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此时,我的目光随归雁而消尽才收回,还仍痴痴地坐等暮鸦飞还。

参考资料:

1、 邓楚栋,邓亚文编注.五朝千家诗(中)宋元千家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982、 宋耐苦主编.配画宋诗一百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133-1343、 陶文鹏编著.新编千家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39-404、 王洪著.中国古代诗歌精译:朝华出版社,1993年:668-669

水净偏明眼,城荒(huāng)可当山。
后湖:在诗人老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瀛奎律髓》题作“后湖晚出”。净:指湖水清。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明眼:因湖水明净而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城荒:指徐州城荒芜。此句言权且把徐州荒城当山林隐居。青林:青翠的树林。余闲:闲情逸致。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身致:致身于。江湖:指隐士居住之处。伯季:古人以伯仲叔季作为兄弟排行的顺序。该句言文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故言伯季间,喻相差很小,难分优劣。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mù)鸦还。

参考资料:

1、 邓楚栋,邓亚文编注.五朝千家诗(中)宋元千家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982、 宋耐苦主编.配画宋诗一百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133-1343、 陶文鹏编著.新编千家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39-404、 王洪著.中国古代诗歌精译:朝华出版社,1993年:668-669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这首诗写诗人后湖晚坐时所见景致,及其悠闲情怀,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的几年家居赋闲之时。首联是写近景,通过浅水和荒城,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环境。颔联是写远景,写青林和白鸟,充满自由和生机,成为名句。颈联是抒发诗人的感慨,远离官场,隐居山林,名列苏门,颇感欣慰。尾联写归雁和暮鸦,寄托了诗人耿介自守的志气。

  全诗淡墨写景,诱人想象,情寓景中,耐人寻味。语言风格似陶渊明,淡而实绮,癯而实腴。

  前面两联写景不涉及人,但字里行间却隐然有一诗人在。晚坐后湖,首先扑入诗人眼帘的是后湖,故首句即写“水净”,也是因水之明净而觉眼前一片明澈,极写水之清亮。用“偏”字反映出乎寻常或意料的意思,具有强烈的感受语气:“那湖水竟是非同寻常的清澈啊。”

  次句写荒城。“城荒”,写诗人当时看见自己所居之城很荒僻。因城市荒僻而以为“可当山”,联系颈联的“身致江湖上”一句是说:尽管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隐于山林,只能隐于朝市,那么就把这座荒城权且当山吧。在意念之中,他便也就隐于山了。“偏”、“可当”,是诗人的感受、感觉,显示了在首联的带有主观感受色彩的景致外,还有诗人的存在。颔联写青林、写白鸟。暮色笼罩下,诗人看见远处青林中,不断地升腾起迷漫的雾气,蓊蓊郁郁,如同那青林怀着无限情意;又见白鸟时而停在湖边,时而集于树上,显得从容、悠然,仿佛极有余闲似的。其实,从这两句带拟人化色彩的景物描写中,读者又能够看到诗人自己:因为他遥望青林,其意无限,故觉青林似亦有无限之意;恰是他长时间(极有余闲地)瞩目白鸟,才以为白鸟也很有余闲。于写林、写鸟中,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悠闲情怀。

  颈联便明写诗人自己“身致江湖”,说明他此时正过着隐居生活,是一个无所羁绊的隐士(因而才能如此悠闲地长坐后湖,观赏着水、城与林、鸟)。“伯季间”,语本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又《晋书·王湛传》:“王济对武帝曰:‘臣叔殊不痴,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湛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此处当指苏轼、苏辙门下诸君。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说:“子瞻、子由门下客最知名者,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世谓之‘四学士’。至若陈无己(无己,陈师道的字),文行虽高,以晚出东坡门,故不若四人之著。故陈无已作《佛指记》曰:‘余以辞义,名次四君。’”后来陈师道、李廌与“苏门四学士”并称“苏门六君子”。

  尾联写景亦写诗人自己。天色已晚,暮空中,雁儿急急归去。诗人纵目追随着它们的归踪,直至在视野中完全消失。雁已归尽,人却不能兴尽而归,诗人还在饶有兴致地坐等着暮鸦归来。人的闲散,情的闲适,于此又体现出来了。

  此诗重复运用“白鸟”、“归雁”、“暮鸦”三种禽鸟意象,应是白璧微瑕。

  陈师道的诗在艺术上的最突出之处,便是表面淡而实际丰腴,此诗亦然。虽出以淡淡的笔墨,诗味却是极其丰腴醇厚的。诗人将自已那种无案牍劳形、无尔虞我诈伤神的无拘无束的悠闲之态、自得之情,蕴于淡墨描绘的景物之中,清神幽韵,而又苍劲雅健。

参考资料:

1、 宋耐苦主编.配画宋诗一百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133-1342、 陶文鹏编著.新编千家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39-403、 张海明著.林下风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228-2304、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58-65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巉岩。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风头突变,刚刚向北忽地又向南,风顺船快,转眼便由黄田过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巉岩。
依稀之间,船外似见朦胧一山影,掀帘急看,紫色险峰已扑到眼前。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3-246页2、 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10:第533页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黄田、谢潭:当是赣江上游的两处地名。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qiān)(wéi)急看紫巉(chán)岩。
褰帏:撩起帘幕。巉岩:指突兀险峻的山峦。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3-246页2、 霍松林著.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10:第533页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巉岩。
  写在疾驶的舟中所见。诗人这次赴广州,是溯赣江而上,越大庾岭入今广东境,再沿浈水至真阳、广州。开头两句,写风向由向北忽而转成向南,顺风行驶,舟行迅疾,转眼间已经由黄田到了谢潭。两句中“才”、“忽”、“转眼”等词语迭见,表现出客观物象的瞬息变化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生动地显示出船行的迅疾与舟中人意外的喜悦及轻快感。接下来两句,写在疾驶的舟中忽然瞥见山峰的情景——“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境岩。”舟行中忽然仿佛瞥见船外有一座山峰的影子,掀帘急看,那突兀险峻的紫色峰峦已经扑到了眼前。这里突出表现的仍是船行的迅疾。上句还是仿佛若有所见的缥缈峰影,下句却已是埃岩突兀在目,从仿佛瞥见到“褰帏急看”,不过瞬息间而已。这里利用同一物象在短时间内所引起的不同视觉感受,既透露出船行之快,也表现出旅人的突兀新奇感。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15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