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削迹松陵华寓

:
削迹松陵华寓。藏密白云深处。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归去。归去。海鹤山猿同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倪瓒

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21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拨不断·自叹

: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元曲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235-237
恰春朝,又秋宵(xiāo)。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lào)
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恰:才,刚刚。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消:消失,减退。落: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元曲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235-237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此曲由叹时光流逝之迅疾而生“月残花落”之深慨,抒发了一种老大无奈的伤感情绪,自叹亦复叹人。春花易逝,秋月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作者巧妙自然地借用李后主之《虞美人》词结合自己眼前的情与景,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和人情世故的不平和不满之意,流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若就诗意看,无非如此,似不足誉扬。但就内容表现而言,此词有一种令人感到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浅者,是因为“诗里落花,多少风人红泪”,人们已经见得很多了。而月残花落虽相似,各有心酸各有情。王和卿的这首小令从头到尾,春花秋月一路写去,别无一点“人事”的描述,其意旨归趣显得含蓄不明,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似熟还生、似浅还深之感,并由此而生吟咏的兴趣、索解的心理。

  若就律艺方面而言,这支小令六句六韵,由“春”、“秋”而衍“花”、“月”,然后似轱辘蝉联而下,一脉贯通。曲中“春”字、“花”字、“月”字各出现三次,“秋”字出现两次,春、秋、花、月,反复吟唱,造成一种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在全曲短短三十一字中,两用对偶,一为工对,一为流水对,整饬中又富于变化,显得和顺谐畅。同时用典自然浑化,若出己手,这一切却又使得它流光溢彩,具有了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王和卿,散曲作品并不多,既有滑稽调侃,粗俗嘲谑之风,也有空灵之作,如这首小令。但无论哪类作品,皆颇具特色。其题材、风格之多样,也可以说预示了元代散曲多元发展的端倪。

参考资料:

1、 蔡 践.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22、 赵其钧.元曲举要.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夜作

: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结不动,朦胧月色下草木湿湿润润。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旅居在客店中辗转难眠,正是万籁俱寂时,听得那一片枯叶落地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shū)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天上的星星很少。

(xū)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虚馆:寂静的馆舍。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点”“著”等替代,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揭傒斯的这首《寒夜作》,最令人欣赏的是一句“时闻一叶落”,落叶的声音很小,而一叶落的声音更小,还是“时闻”,真实反映了人不眠时,那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寒夜寒,风冷星疏,朦胧之月让林子披上薄薄一层冷光,人员稀少的旅馆,更显得孤寂难耐。这首诗,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无奈与悲凉,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到作者由宋入元,有改朝换代后的不适,“虚馆人不眠”,还为官有朝不保夕之感,“时闻一叶落”,也在诗中隐隐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语文360网.寒夜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春江渔父图

:

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

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青天一片,白鹭徐来,桃花绽开,江波浩渺,渔船在岸边拍打着浪花。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
渔父唤儿进城打酒,酒资则是刚刚捕捞到的鲜美鳊鱼。

参考资料:

1、 晓光.《儿童注音版·中华古诗三百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5-1:235

一片青天白鹭(lù)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白鹭: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条细长的长翎作为饰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桃花水:桃花汛,指春天桃花盛开之时,川谷冰融,河流涨满。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chá)头缩项鯿(biān)
呼:呼叫,让。槎头缩项鯿:此处借指上等鲜美之鱼。

参考资料:

1、 晓光.《儿童注音版·中华古诗三百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5-1:235

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

  这是一首题画诗,本诗前两句画景,后两句叙事,景物的和美与人事的温馨交融掺杂,使整篇诗歌洋溢着其乐融融的纯朴甜美的气息。

  首句写远景。青天一片,白鹭翩飞,诗人用淡雅的色彩为全篇染上一层明快的底色。一个“前”字,又给静止无垠的蓝天平添无限生机。

  次句写近景。桃花绽开,寓示着正是阳春三月的时令:春水猛涨,江波浩渺,渔船忽上忽下,在岸边拍打着浪花。在这里,诗人还特意指出,这是一条“住家船”。如此看来,江水是渔父赖以谋生的土壤,渔船则是渔父借以栖身的房屋。如今渔父泊船岸边,显然是有需要到岸上解决的事务,于是,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诗句。

  三四两句写渔父唤儿进城打酒,而酒资则是刚刚捕捞到的鲜美的“槎头缩颈鳊”,也就是武昌鱼。这本是极其普通的场面,打鱼人大多嗜酒,以捕捞所得与人换酒也是常事,而诗人正是希望通过这些日常普通的事物的描绘,显示以物易物的质朴、父呼子应的天伦之乐以及渔父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畅快。

  该诗的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对渔父生活的歆羡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那种宁静安详、无拘无束的境界的向往与渴求。

  作为一首题画诗,显然侧重对于画面的解释,这样的诗歌语言具有清新、明白、流畅的风格,取得了与画面、与主旨的一致。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12-1:183-18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楚汉两城

:
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
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
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
战败的楚王、战胜的汉王都被雨吹风打去,寂寞无声,只留下两座空城相互倚靠。

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
荒台破败,落日映照,使叶子红色更加浓重、枯深;古墓荒凉,秋风萧瑟,使白杨更加苍老、无力。

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
难道只是那些志在建功立业的有为者徒生感慨,就是那些无意功名的无事者也会生出岁月无情、功名成土的感慨和凄凉。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我犹豫徘徊,心潮起伏,不禁升起了对远在东南故乡的思念,却只看到了萧萧的芦苇和黄浊的河水。

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jiāng)
楚汉两城:项羽和刘邦历久对峙之地,现今河南荥泽县西南的广武山。东广武城为楚王所筑,西广武城为楚王所筑。

荒台落日酣(hān)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

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蟾宫曲·咏西湖

: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雨也适宜晴也适宜,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欢声笑语,笙歌弹唱,没有那一天不沸沸扬扬。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春暖时节百花芬芳,庄稼丰收四季安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tán),十里荷香。
百顷风潭:言西湖水域广阔。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rěn)时康。
稔:庄稼成熟,这里指丰收。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是作者歌咏杭州西湖两首小令中的一首。作品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西湖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