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分别半年你我音书断绝,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相见很难,分别却很容易,转眼又到了玉楼繁华似雪的时节。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暗暗相思,无处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眼泪不停流淌,打湿红色衣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0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36-137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57-58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书:《全唐诗》作“信”。离肠:犹离情。结:谓离愁郁结。玉楼:即闺楼。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指暮春时节。

暗相思,无处说,惆(chóu)(chàng)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yuè)
烟月:指月色朦胧。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黦:黑黄色。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0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36-137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57-58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的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别后相思之词,不必过于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此词上片写远行人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别来”一句写别离时间半年而书信全无,故尤思念。“一寸”句写思念而痛苦的情状,“一寸”何其小,“千万”何其多,“思念”这一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千万结的寸寸离肠,表现得具体可感了。“难相见,易相别”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李句舒缓,韦词急促,读来如倾如诉。“又是”句,以景触情,倍增伤怀。

  下片从对面写来,写居者在春光里,无日无夜不在思念远人。“暗相思,无处说”,似直而纤,含义有三:一是相思无地方可以诉说;二是本不想说,但闷在心中更难受,还是说出来,说出来又无人理会,则更增相思;三是这种相思是用语言表达不了的。“无处说”将相思、烦恼、零乱的心情和盘托出。“惆怅”三句,由现实到回忆,再又回到现实,凄苦之情自见。

  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毫无掩饰。语虽浅直,而情实郁结。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分别半年你我音书断绝,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相见很难,分别却很容易,转眼又到了玉楼繁华似雪的时节。
暗暗相思,无处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眼泪不停流淌,打湿红色衣袖。

注释
书:《全唐诗》作“信”。
“一寸”句:意谓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离肠:犹离情。结:谓离愁郁结。
玉楼:即闺楼。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指暮春时节。
烟月:指月色朦胧。
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黦(yuè):黑黄色。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晋周处风土记》:“梅雨沾衣,皆败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这一首词,也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不是没有道理的。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情人别后相忆之词,不必过干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诗重在发端,词也是起结最难。发端处要开门见山,一下擒住题旨,才不致流于浮泛。所以况周颐说:“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娜动不得”(《蕙风词话》卷一)。“别来半岁音书绝”,正是实写,是全词抒情线素的起点,也是笼罩全篇的冠冕。它既点明了别后的时间是“半岁”,又倾诉了别后的情况是“音书绝”。以下的词意全从此语生发出来。不是别后半岁,音书隔绝,就没有这首词的创作冲动,就没有这首词的审美情趣。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迫于无法遏制的情感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了别后的心境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离肠即是离情,但离情是无形的、抽象的,离肠是有形的、具体的,便于用数字来表现离愁的程度。在极短的“一寸离肠”上系上“千万愁结”,通过两个大小悬殊的对比,更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韦庄不但喜用“离肠”,而且喜用数字。“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上行杯》),就是同一艺术构思。“别易会难”,古人所叹。而商隐翻之为“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用两个“难”字,说明“别”也是很难为怀的。柳永正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描绘。实甫也为崔莺莺设计过“柳丝长,玉聪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痴话。而词人却把这个成语,化为极其平淡的两句话,并没有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什么新的意境。而且似乎有些执着地坚持这个传统的看法。但若把“难相见,易相别”放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既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的原因,也是“又是玉楼花似雪”的过脉、大概半岁前在长亭送别的时候,正是“飞雪似杨花”;而在两地睽违的今天,又是“杨花似雪”了。飞花如雪,“玉楼”中人此时所见光景当亦同之。由此转入所忆之人,及彼此相对忆念之情。张砥中说:“凡同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这一结既是有效地照应了起句的“别来半岁”,又为下阕的词意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大有“水穷云起”、有余不尽的审美趣昧。

  下阕即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兄,无日无夜不在怀念远方的行人。“暗相思”三句,i黯谈而悲,情深而婉,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天下少妇的娇羞心情,她暗自咽下“别是一般滋蛛”的苦酒,而不敢在别人面前倾诉那满腔哀怨,万种闲愁。她在朦陇的夜色中,看到天上团圜的月,想起人问离别的人:想到自己在见月思人,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望月思乡?这月曾经是照过他们离别的。那“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容态,“除却天边月”,是“没人知”(《女冠子》)的。这月也是他们夜半私语时的见证,那“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思帝乡》)的绮语,也只有“月”才知道。可如今是“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叫她惘怅。于是她越想越觉得“人寂寞”、”恨重重”,“玉郎薄幸去无踪”(《天仙子》),越想越埋怨自己“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谒金门》)。真是“含恨暗伤情”(《望远行》),“万般惆怅向谁论”(《小重山》),于是情不自禁地“泪沾红袖黦”了。词人写过很多的泪,如“泪界莲腮两线红”(《天仙子》),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就充分肯定它说:“词用‘界’字,始于端己。宋子京效之云:‘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遂成名句。”说明词人是善于遣词造句的。只有在“新啼痕间旧啼痕”(秦现《鹧鸪天》)时,才会在红袖上浸渍着“黦”,所以它不但与“红袖”、“清泪”相映成趣,而且表达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了相思的清泪。王仕祯在《花草蒙拾》中特别拈出这一句话说:“着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纂组所及”,“山谷所谓古蕃锦者,其殆是耶?”就是对韦庄遣词造句功夫的最高评价:“富于万篇,贫于一字”,是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可见遣词造句,是艺术传达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就不能使艺术构思得到符合美的规律的表现。刘勰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好”(《文心雕龙·神思》),正是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容易在脑子里浮现一幅奇特的景象,等到把它变成语言写在纸上,就觉得平淡无奇了。此语很好地说明了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的辩证关系。还须特别指出的是:这个结句,不但表现了作者善于遣问造句的艺术才能,而且是采用“情结”的方式,环顾起句,有尽而不尽之意。下阕以“想得”二字领后两句,“此时”二字包前三句,悬想对方相思情景,得杜甫“今夜鄜州月”诗的思致。“此时”之“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半烟月”,又体现出两地同时,两人同心,亦彼事,亦己情,一齐摄入,映照玲珑,构想深微,笔致错落。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73-17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0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君马黄

: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君马黄,我马白。
你的马是黄色的,我的马是白色的。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马的颜色虽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都各自拥有千金裘,都是五侯的门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才能成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盘:游乐。

长剑既照曜(yào),高冠何赩(xì)(hè)

各有千金裘(qiú),俱为五侯客。
五侯:河平二年,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王商等五位为侯,世称五侯。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è)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急难:指兄弟相救于危难之中。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虽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汉乐府鼓吹歌十八曲之《君马黄》歌辞为:“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按明人胡震亨解释,这是一首隐言交友不终,各奔东西的诗歌。但“后人拟者,但咏马而已”,似未解其意。诗人李白不但深得其解,而且加以发明之,借以歌颂朋友相知相救的生死友谊。

  开头四句咏马起兴,以马色之不同作反衬,言人心之无猜。马色一“黄”一“白”,对照鲜明;马色与人心相比,一异一同,相得益彰。接下二句承上而来,写“我”与友人骑马外出游乐,双双行进在洛阳路上。洛阳是东汉的京城、唐代的东都。那里市井繁华,名胜林立,是游冶之佳处。“双行洛阳陌”一句不仅点明此行之豪壮,而且表现了行影不离之友谊。这好似李白与杜甫的交游:天宝三载(744)三月,李白得罪了高力士被放出翰林院之后,曾到过洛阳一次。当时杜甫也在洛阳。于是两位大诗人相会了。从此他们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翌年,杜甫在齐州所作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说:“醉眠秋虽被,携手日同行”,那虽是他俩同游历下的情景,但从中也可想象到他们当初在洛阳相识时,也是一见如故、情同手足的。

  下二句为了渲染人物之显赫,还描写了他们的衣着和饰物:佩着长长的宝剑,闪闪发光;戴着高高的红冠,十分耀眼。这样的装饰,不仅表现了外在美,而且揭示了他们超凡的精神世界。爱国诗人屈原在《九章·涉江》诗中说:“带长剑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他之所以“好此奇服”,是因为怀信侘傺,不见容于世,故迥乎时装以示超尘拔俗。李白与屈原千古同调,所以其崇尚也有相似之处。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二句一从经济着笔,一从政治落墨,意在表现他俩不寻常的社会地位。以上二句极言他俩家资丰厚,靠山坚实。

  “猛虎落陷阱,壮士时屈厄”二句转写友人遭到了不幸:正像奔突的猛虎有时不免误入陷阱一样,壮士也会遇到暂时的困迫。猛虎乃兽中之王,啸震山岗。落难亦不落威。此句以猛虎作比,言壮士落难后仍不失当年之威风。

  最后两句紧承上句诗意,既是对落难朋友的回答,也是诗人情志的抒发。“相知在急难”一句正体现了“危难见真交”的至情。俗语云:“人在难处思亲朋。”能急友人之难的人才是真正的“相知”,所以诗的最后说:一个人自顾自身修好,那会有什么益处呢!此句似他问似自语,余意不尽,惹人深思。

  这首诗虽然以乐府为题,写汉地言汉事,但诗的主旨却是为了以汉喻唐,即通过咏史来抒发诗人贵相知、重友谊的襟怀和赞颂朋友间彼此救助的美好情操。

  此诗采用乐府体,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而且融进了李白诗歌所特有的豪放风格。语言明快而活泼,格调清新而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豪宕之情。因此,高棣说:“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

  李白感情充沛,瞬息万变。为适应感情表达的需要,他的诗在结构上也变幻多端。此诗也如此,言事抒情既一气呵成,又抑扬有致。开头至“俱为五侯客”,是平叙,但调子步步升高,至“长剑”以下四句蓄势已足,然后突然一转——“猛虎落陷阱”,好似由高山跃入深谷,诗调变为低沉。最后二句调子又一扬,既承且转,似断实联。全诗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参考资料:

1、 常捷.豪放雄奇 跌宕生姿——读李白《君马黄》.课外语文,2013,Z1.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89-19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巨蛇横陈在洞庭湖畔,在江岛边将大象一口吞掉。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吐出象骨堆成巴陵,告诉我这个传说的是楚国的遗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三苗国在水的尽头、三湘道旁水多土少。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岁月峥嵘又到了年末,困境中的人显得多么苍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战乱不已我思归不得,远离放土悠伤满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郢都已成了废墟,章华台早就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悲风中猿啼多么哀苦,叶落雁飞秋来得太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夕阳隐没在赤沙湖,明月映照着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望断关山河川,妖雾该被清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我仰天长啸,老天你可知道?老天啊我在问你,你可知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5-916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修蛇:长蛇、大蛇。

积骨成巴陵(líng),遗言闻楚老。
巴陵:山名。

水穷三苗国,地窄(zhǎi)三湘道。
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即今湖南、江西一带。三湘:今湖南湘江流域。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yǐng)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郢路:今湖北江陵一带。章华: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华容,即今监利。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赤沙:赤沙湖,在湖南华容县南。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关河:关山河川。氛雾:雾气。诗中比喻乱贼。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hào)
苍昊:苍天。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5-916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尧曾派后羿在洞庭斩杀巴蛇(即修蛇,大蛇)。这条大蛇死后,蛇骨堆积得象臣陵一样,因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巴陵。古代还传说,巴蛇能吞食巨象:“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诗一开始,诗人就用这些传说作了一个比喻: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在荆州叛乱,就象那大蛇一样吞食巨象,在洞庭湖一带横行无忌,作恶多瑞。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这几句写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是说自己正流落在穷乡僻壤,加上岁暮将届,气候阴寒,时局充满危机。诗人被困居在这里,形容枯槁,憔悴不堪,虽然归心似箭,无奈又为动乱的现实所阻隔,真是有家难投,报国无门。

  “郢路方丘墟,意华亦倾倒。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前两句写社会环境:由于当时荆州一带战乱纷扰,破坏惨重。昔日繁华的章华台亦已倒塌。后两句写自然环境,点出时令和节候。时值深秋,秋风萧瑟,猿啸声声,落叶纷纷。鸿雁早已自北而南,飞回南方了。这几句写的都是客观现实和自然景物,但诗人愁苦忧伤的心情却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不能自已,大有物尚如此,人何以堪的深沉感慨。

  “日隐西亦沙,月明东城草。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吴!”《水经注》有这样的记载:“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看来诗人“临洞庭”的时间已经不短,太阳已被洞庭湖西的赤沙湖所吞没。一轮明月却从东方冉冉升起,照完了青草湖。

  末尾四句,诗人写得尤其沉痛:天色已晚,山河逐渐望不见了。有如烟氛迷雾的“荆州贼乱”理应统统一扫而光!我要高声地问问苍天:我的呼叫声你到底听得见还是听不见?由于时代动乱和个人坎坷的经历,在这首诗里,忧愤不平和感伤的情绪不免流露,但与此同时,也可窥见已是垂暮之年的诗人,仍然密切关注时局,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上层统治集团,他那豪迈不羁的性格和炽烈奔放的感情不减当年。

  全诗对“洞庭”的自然景物没有作精细的刻画和描写,只是选择了“荆州贼乱”这一客观事实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强烈的爱憎,达到“言怀”的目的。诗中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使诗意增添了浪漫主义的情调和色彩。这首诗除了首尾几句外,也有不少对偶的句子,但都自然而毫无斧凿痕迹,充分显示出诗人功力的深厚。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74-2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龙池

: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云母屏风张开,龙池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 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北京:线装书局,2011:2112、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3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jié)鼓声高众乐停。
龙池:既是地名,也是舞曲名。这里指隆庆宫。云屏:有云形彩绘的屏瓜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羯鼓: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xuē)王沉醉寿王醒。
漏永:漏是滴漏的意思,是古代的计时器。漏永形容漫漫的长夜。薛王:唐玄宗弟弟李业之子。寿王:唐玄宗的儿子李瑁。杨玉环先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看中,又将其立为贵妃。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 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北京:线装书局,2011:2112、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3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白居易的《长恨歌》对唐玄宗沉湎女色,荒废政事,招致国家大乱,有所讽刺和批判。但说到唐玄宗霸占儿媳——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时,却采取了“为尊者讳”的态度。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中晚唐以后,诗人咏玄宗杨贵妃的作品渐多,但对玄宗霸占儿媳的秽行,大都讳莫如深。李商隐的这首诗,把讽刺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嘲讽。

  诗选择了唐玄宗与其子李瑁会面的一个典型环境:玄宗在兴庆宫的龙池畔大摆筵宴,敞开云母石的屏风,内外无间,宫中女眷与男性亲属一起参加了盛大的酒会。次句继写酒宴上欢乐场景:羯鼓,其声促急,“破空透远”,响遏行云。这里借用羯鼓震响这一细节,透露出最爱听羯鼓演奏并会击鼓的玄宗的兴高采烈,同时也透露出宴会作乐也已进入得狂欢的高潮。

  上面把狂欢醉舞的气氛写得这样热烈,是为烘托后两句:夜半后,宴罢归来,宫中的铜壶滴漏声绵绵不绝,心中无事的薛王痛饮后早已睡去,而寿王却彻夜难眠,一个“醒”字非常警策,可见其当时的痛苦情状。第三句是纪实,但也是烘托寿王的“醒”,在这漫漫长夜中,他似也有“似将海水添官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李益《宫怨》).那样的感觉吧。

  这首诗通篇白描,但内蕴深远,一个“醒”字严于斧钺,尖刻地揭开了在礼义廉耻封建帷幕重重遮掩下的极其丑恶的乱伦关系。较之“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李商隐《骊山有感》)和“寿王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杨万里《题武惠妃传》),虽柔婉多了,而深讽冷嘲却犹有过之,是一首语极含蓄而讽意弥深的好诗。

参考资料:

1、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全解.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13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别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问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上寄元六林宗

: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
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
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
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秋天的霜落了,江水变得寒冷,可枫叶仍然是绿色,还没有脱落。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游客在外,路途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加上寒冷的秋季,心情更加悲戚。

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
大江烟波渺渺,长天浮云掩蔽白日。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
在山峦密林间泊船,猿猴哀啼不绝,使人心惊。

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
中夜起看天上河汉旋转,下视大江潮水汹涌。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
凉风萧萧,流水呜鸣。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
江浦沙滩干净如洗,明亮的海月,让人想拾取弄掇。

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
怀念你,高洁的朋友,身如琼树,心如惠兰,如饥似渴。

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
让我们相互勉励,让沧洲的高洁之心不因年老而屈服社会现实。

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
欣赏幽静的风景很自由自在,除你以外,还可以与谁豁开心胸交谈呢。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沧波眇川汜(sì),白日隐天末。
川汜:水滨。

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guō)

夜分河汉转,起视溟(míng)涨阔。
夜分:夜半。河汉:即银河。溟涨:大海。

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
活活:流水声。

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duō)
掇:拾取。

兰交空怀思,琼树讵(jù)解渴。
琼树:亦喻指友人。《古文苑》卷四李陵《赠别苏武》:“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xù)哉沧洲心,岁晚庶(shù)不夺。
勖:勉励。

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
兴远:意兴高远。豁:抒发。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