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山(一作沧浩诗,题云留别嘉兴知己)

:
一坐西林寺,从来未下山。不因寻长者,无事到人间。
宿雨愁为客,寒花笑未还。空怀旧山月,童子念经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皎然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397篇诗文

猜你喜欢

和袭美春夕酒醒

: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几年来无所事事漂泊于江湖,这一次又醉倒在黄公的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酒醒后才发现月亮挂在天上,花影映满全身需要有人来扶。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322-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97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lú)
傍江湖:江湖漂泊,此处指隐居。黄公酒垆:原指竹林七贤饮酒之处,此诗指自己的饮酒场所。

(jiào)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qìng)人扶。
觉:酒醒。倩:请。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322-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97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这是一首闲适诗。“闲适诗”的特点,向例是以自然闲散的笔调写出人们无牵无的悠然心情,写意清淡,但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方面。同时,有些佳作,在艺术上不乏可资借鉴之处。此诗是写诗人酒醉月下花丛的闲适之情。

  起句“几年无事傍江湖”,无所事事,浪迹江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反映了“泛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的无限自在。第二句中的“黄公旧酒垆”,典出《世说新语》,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放达纵饮的生活态度,从而标榜襟怀的高远。

  “觉后不知明月上”,是承前启后的转接,即前承“醉倒”,后启归去倩人搀扶的醉态。此处所云“不知”,情态十分洒脱;下句“满身花影倩人扶”是全篇中传神妙笔,写出了月光皎洁、花影错落的迷人景色。一个“满”字,自有无限情趣在其中。融“花”、融“月”、融“影”、融“醉人”于浑然一体,化合成了春意、美景、诗情、高士的翩翩韵致。

  这首诗着意写醉酒之乐,写得潇洒自如,情趣盎然。诗人极力以自然闲散的笔调抒写自己无牵无挂、悠然自得的心情。然而,以诗人冠绝一时的才华,而终身沉沦,只得“无事傍江湖”,像阮籍、嵇康那样“醉倒黄公旧酒垆”,字里行间似仍不免透露出一点内心深处的忧愤之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309-13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掩役夫张进骸

: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生死之间不悠远,全凭一气聚或散。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偶然也有喜和怒,转眼匆匆离人间。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为奴谁说天生贱?富贵并非神差遣。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一朝气短呼吸停,枯尸朽骨美丑莫辨。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终生勤劳来养马,铡草喂食无空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死后仅得小棺材,葬在城东的山下边。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无奈降雨山崩塌,坟墓冲垮路人怜。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白骨森森全暴露,骨架散乱收拾难。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幸亏随从来相告,亲睹惨景我泪涟涟。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古人的猫虎受祭拜,狗死马葬盖帷幔。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默立吊唁你孤魂,谁能再知我所干?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竹筐装载铲土埋,开沟护坡把水防。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只求我的良心安,不为你感恩在九泉。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孟春时节重埋骨,永州地方风俗传。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福泽万民非我辈,略报你劳苦在生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悠悠:即长久、遥远,还有悠闲之意。这里形容人的生死永别,表现了作者的自然主义生死观。气:元气,指人体的本原。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偶:偶尔或偶然。奄忽:指时间非常快速。辞:指辞世,即死亡。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孰:谁。

一朝纩(kuàng)息定,枯朽无妍(yán)(chī)
纩:指绵絮。纩息:就是用绵丝置于垂死者的鼻孔边,测试其是否绝气。妍媸:相貌美丽与相貌丑陋。

生平勤皂枥(lì),锉(cuò)(mò)不告疲。
皂枥:皂是指差役,枥指马槽。锉秣:为牲口铡草料。

既死给槥(huì)(dú),葬之东山基。
槥:粗陋的小棺材。椟:匣子。槥椟,即像匣子一样小的薄皮棺材。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崩:指山倒塌。湍:指激流。崩湍:就是能冲垮山坡的激流。荡析临路垂:指坟墓被冲垮后,尸骨暴露在路旁。

(xiāo)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髐:指骷髅。髐然:白骨森森的样子。

从者幸告余,眷(juàn)之涓然悲。
眷:回头看。涓:细小的水流,这里指作者的眼泪。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猫虎获迎祭:据《礼记》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伫立唁(yàn)尔魂,岂复识此为?
唁:意为吊丧,安慰死者在天之灵。

(běn)(chá)载埋瘗(yì),沟渎护其危。
畚:古代用蒲草编织的盛土工具,后改为竹编。锸:即铁锹。瘗:埋葬,此处作名词用,指埋葬品。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掩骼:“掩骼埋胔”。胔(zì):腐烂的肉。即掩埋腐烂的尸骨。春令:即孟春之月。著春令:意为正值孟春之月的时候,合乎习俗。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及物:指对天下人民的关爱。非吾事:一作“非吾辈”,意为像诗人这样无职无权的人是做不到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这首诗记录了掩埋役夫张进骸骨的始末,简要地勾画了役夫张进生前的坦直性格和勤劳品格,表白了诗人掩埋张进骸骨的动机与情感。诗的语言朴实亲切,似乎是在跟活着的张进叙谈家常。但是,在这种质朴亲切的叙谈中,却跳跃着诗人对劳动大众充满关怀和同情、对自己遭受排挤而治国济世之志不可伸的愤世不平的一颗心。正如诗中所说,他写此诗的动机,既不是因为做了一件极小的善事而宣传自己的善行,也不是为了让张进在九泉之下感恩戴德,图个什么好的因果报应,而是为了“我心得所安”和“顾尔私”。

  诚然,对于诗人这样一位具有知识良心和政治良心的官员来说,顾全私人交情和力所能及地为仆役人员办点好事,这是他做官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但这并非诗人写作此诗的真正意图,其真正意图是为了表达他“及物”的远大志向。一方面,他认为“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人生本来就没有贵贱之分。所以,以“捕蛇者”为代表的社会劳动大众和以张进为典型的生前死后无人扶助与殓葬的穷困孤寡者,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平等相待和扶助,让他们生有所养,死有所安。但另一方面,当时官府税赋沉重,人民不得聊生,十室九亡。如“捕蛇者”一家三代死于毒蛇之口数人,仍宁可续其捕蛇之役而不愿复其税赋。另外,当时官府的办事作风,如《黄溪祈雨》诗记载,则以敬鬼神为事,虚耗官银不办实事,人民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对此,诗人身在官场,却无实职实权去改变现状,还不得不经常陪同当权官员去干些违心之事。因此,他实在按捺不住愤懑之情而借孔子之言,表明自己是在“笃行”,倡“亲民”之说。

  听其言,观其行,然后知其志。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及物非吾辈,聊且顾尔私”,而其真正的写作动机则是为了表达他的“及物”(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诗人“及物”的愿望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齐欢颜”的愿望完全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柳子比较含蓄,杜甫比较激扬。所以,读柳子诗文,只要能够细心体会,时时处处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那颗爱民报国的火热之心的律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老夫采玉歌

: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作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4-87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18-619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zhuó)作步摇徒好色。
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

夜雨冈头食蓁(zhēn)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蓁:同“榛”。榛子可食。“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niǎo)袅。
斜山:陡斜的山坡。“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dèng)悬肠草。
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石磴:石级;石台阶。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4-87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18-619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这首诗是写采玉民工的艰苦劳动和痛苦心情。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老夫采玉歌》是李贺少数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义的奇想。如“龙为愁”“杜鹃口血”,是奇特的艺术联想。“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这些诗句渲染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浪漫情趣,体现了李贺特有的瑰奇艳丽的风格。

  从结构上说,诗一开头就揭露统治阶级强征民工采玉,是为了“琢作步摇徒好色”,语含讥刺。接着写老夫采玉的艰辛,最后写暴风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间,他思念儿女的愁苦心情,把诗情推向高潮。这种写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颇见李贺不同凡响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18-10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以前我曾经在长安和扬雄一样献《长杨赋》,那真是天开日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当时作为翰林待诏在承明殿里,朝廷中人都称赞我有扬雄之才,文章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皇上还敕赐我两匹飞龙天马,黄金打的络头,白玉做的鞍,威风极了。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可是好日子不长,浮云蔽日,小人献谗,我一去不返;佞臣陷害,总像那萧瑟的秋风力摧紫色兰花。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我头戴道士的角巾,向东出商山道去了洛阳;边采秀花,边行路,边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路上人都笑说我是商山四皓。两君分手以来,情况还好吗?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听说金陵是个虎踞龙盘之地,还可以与谢脁将军一同北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秋浦山峦重叠,千峰夹一水,更有五松名山四季清凉,可消夏寒。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铜矿井炼铜炉,热腾九天,仿佛当年黄帝在荆山前铸鼎。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陶安公精神矍铄,呼唤赤电火神,神态跋扈,飞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这里可不是久留之处,来这里是为了炼烧金丹,飞升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我爱听松风且喜松下高卧,飕飕清风吹尽炎气。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登崖独立,放眼望九州,欲奏阳春白雪,有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听说你往年游谒锦城成都,章仇兼琼尚书对你佩服得不得了,对你倒屣相迎。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并飞书奏章向明主皇上推荐你,天子还下诏天书降下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可你却傲然不愿去当官,至今到处都传扬你高尚的名字。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夫子你的文章举世奇绝,你在五松山的新作天下推举。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吾可不敢说我是谢脁,你是袁宏,但异代风流各一时,各领时代风骚。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和你相逢,其乐无穷,卷卷袖口,咱们拂着白云弹琴,先弹奏一曲《三峡流泉》的音乐。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从此一别,我要去武陵山了。去那里以后,桃花春水深,恐怕难以再见了!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秋浦:水名,在池州,秋浦县依此水立名。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锦城:即蜀郡成都府城。章仇尚书,章仇兼琼。《通鉴》:天宝五载,以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为户部尚书。《宝刻丛编》:章仇兼琼,鲁郡任城人,官至户部尚书、殿中监,谥曰忠。《三国志》: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王粲在门,倒展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白少府带领戍卒将去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试问关山送兵之事,与在州县劳苦相比怎样?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青青,使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更为威武。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料想谁可俘虏匈奴强虏,将星高照,此行定能击败匈奴。

参考资料:

1、 佘正松.高适诗文注评:中华书局,2009:1452、 3. 萧枫,桑希臣.唐诗宋词元曲:线装书局,2002:253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92

(jiàn)(gēng)登陇(lǒng)首,远别指临洮(táo)
践更: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此指服役的士卒。陇首: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临洮:郡名,原称洮州。天宝元年更名为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属陇右节度使。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关山事:指从军于关山隘口行役之事。何如:何及,哪赶得上。州县劳:任州县劳顿之职。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赤羽:赤色旗帜。树色:指树木的青绿色。青袍:指县尉之服。唐代不同级别的官员穿不同服色。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断单于臂:即斩断单于的右臂。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指敌酋。古时地理方位,如面向南,则西为右,东为左。匈奴在北,面南,则西为右,故曰断其右臂。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

参考资料:

1、 佘正松.高适诗文注评:中华书局,2009:1452、 3. 萧枫,桑希臣.唐诗宋词元曲:线装书局,2002:253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92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首联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作为远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紧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以士卒五更即出发而登陇山,道出军情之急。二句中分别用一“登”字、“指”字,既示征途渺远,又显疾进之态。这位即将与诗人离别的远行者,与诗人分手之后,到天快亮、东方欲晓之时就要赶到陇山,攀援登临其山岗之上,而此行要到的地点则是处在遥远的西北边塞的临洮。这样开头,不但表明友人离别的匆忙,同时也表明行者征人赶路的急迫。日夜兼程,行色匆匆,人马迅急,可见前方军情紧急,形势逼人。把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征人出征的景况与杜甫《兵车行》开头几句诗所展现的情景相比,是非常有意思的。杜诗云:“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而在高适的这首送别诗中则没有一点这种征人出征,亲朋相送的场景描绘,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豪雄气概。当然杜甫诗里出征的是士兵,而高适诗里远行的却是护送征夫的县尉,前者是被迫服役,后者则是渴望立功边塞而从军行役。这是两诗表现主旨根本不同的所在,从而其思想风格、情感色调也自然迥异。并且在表现手法上两诗也显然有所不同。杜诗是重墨铺染,而高诗则是概括精炼。“残更”、“远别”四字,用词就极为简洁,不但省去了惜别情景的展示,而且舍弃了行军途程中的一切耳闻目见,突出地表现了行人征夫一心一意手奔赴西北边塞以求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一“登”一“指”又动态地表明了赴边的迅急与行者心情的紧迫。细玩其意,“远行”二字中似乎还包含着诗人的惜别之情。总之,诗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以引发读者丰富的审美联想。

  颔联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认为从军行役之“关山事”,还不如作“州县”之吏那么劳顿,一为高适有任封丘尉之痛苦经历,故有此言;二亦可见其对军旅生活之向往,表现了诗人心中隐隐的一种得意。行者所要踏上的行程,其自然条件毕竟是险恶的,征程也是艰辛的,所以承接首二句下来诗人又通过一个设问,使一开始就高昂激越的情调旋律得到一个回环,由此以表现诗人对行者此次远征的关切。此次远行是由县尉送兵赴边,更可见当时边塞战事的紧张,补充兵力已刻不容缓。这看似简单明白的一问,却含意丰富,既表现出诗人对行者从军行役路途艰苦的体贴关注与惜别难舍之意,同时又赞颂了行者不畏险难的豪迈情怀。感情真挚,态度诚恳,耐人细读。

  颈联状疾进之军容,诗人通过想象所描绘出的行者送兵赴边途中的情景。赴边征人军容严正,刀枪林立,人不离鞍,马不停蹄。姓白的县尉参与其中,从而使这疾行猛赶、奋勇挺进的行军队伍中忽隐忽现、忽前忽后地闪现着标志着县尉作为使臣所执旌节上的羽饰;而道路两旁的林木,苍苍的树色中也不时有县尉所穿青袍的闪现。诗人侧面着笔,以象征热情之“赤色”相衬,中间“随”字与“引”字锻炼极为生动,既刻画出行者随军奋勇前进,风尘仆仆的劳苦形象,更刻画了行者一往无前的气概,以其随身装束之色彩,传出士卒昂扬奋发之神态,从而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气势豪雄的千里行军图;“树色”碧绿,中间用一“引”字,使穿“青袍”之白少府和碧绿之“树色”妙合无垠,给人以满眼生机,以及白少府义气慷慨之奕奕神采。“随”、“引”二字,使诗歌具流走之势,紧扣行军特点。“赤”、“青”二色,亮丽鲜明,颇具青春气息。可谓达到人境浑一,诗画交融之境界。

  尾联不直接表达唐军必胜的信念,而以“谁断单于臂”之反诘顿起,再以“今年太白高”作答,显示唐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这里自然表现出高适此时的一腔豪情。语言响亮有力,用典浑化无迹,此种虚处传神,使诗歌含蕴更为深厚。

  全诗的首联写白少府告别亲友带兵轮换到西北边地驻防时登临六盘山头,远离故乡直指河西临洮。颔联写自己作为守边官吏,烦劳地方官员为了关山战事辛苦带兵换防,实在是问心有愧,对不住人家。颈联却笔锋一转,语气豪迈:奔赴边关的将士们,军容齐整,红色箭羽紧随其身,在绿色的原野上青色战袍着身,格外耀眼夺目。言外之意是赞许白少府带兵有方,军势威猛。尾联诗人豪气冲天,尽显盛唐军人的气象:谁能砍断匈奴单于的臂膀,今年的太白星高悬,必有敌人进犯边境,杀敌报国,正等待着英武的军人和将士。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242、 匡扶.甘肃历代诗文词曲鉴赏辞典: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1203、 邵永杰.陇头歌 历代六盘山诗词选萃: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