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怀

春日寄怀

: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692、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34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64、 宫南.李商隐诗百首注译:九州出版社,2014:37

世间荣落重(zhòng)(qūn)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荣落:荣显和衰落。重:甚,很。逡巡:顷刻、急速。丘园:家园,乡里。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坐:渐、行将。四春:四年。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纵使有花兼(jiān)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纵使:即使。 可堪:岂堪。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与“无人”同慨。又,冯引一本作“更”。

青袍(páo)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年年定”,应上“四春“。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692、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34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64、 宫南.李商隐诗百首注译:九州出版社,2014:37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一、二两句言世间盛衰变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沦落;今隐于丘园行将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两句言丘园中虽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贫无酒可以消忧,又无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丧,四年杨弁平后移家永乐,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况且遇到丁忧,故云“年年定”也。五、六对仗衬贴,“青袍似草”、“白发如丝”,不惟设色相映,更叹官卑秩微而头颅渐大;草青、丝白,兼具衰飒之象;“年年定”,一年盼过一年,无丝毫升迁之迹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鬓发日日改白。一“定”一“新”,动感相映,所谓仕进无路,汲引无门也,所以最后感叹“未知何路到龙津”。

  全诗纯以对比之法结撰成章。首联领起人事花事二题, “荣落”指人指花都可。诗人首先将“世间”与“我”对比,然后写自己因守丧而困守家园的寂寞生活,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起承了五痕迹。唐代八、九品官着青色服,诗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联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与“白发”又形成对比。“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年年”与“日日”的叠字更进一步补足了对比之意。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龙津”即龙门,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抒发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春日诗失之于轻靡,或者说是百无聊赖,有的也有寄托,不过比较直露。李商隐这首诗,从主题上说这首诗没什么新意,但在艺术手法情景浑溶,低徊唱叹,富艳而多气,不多用典故而音节嘹亮,颇有杜诗境界。但在梗概多气上还是不如杜诗同类之作。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 ,2013:2712、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15963、 李商隐,《李商隐诗选评》,刘学锴、李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ISBN:978753253494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岳阳楼

: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浩浩的汉水巍巍的方城山,强盛的楚国统辖百蛮,四邻各国也没有谁议论这乱了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为什么自从迎娶了秦女做了一场高唐云雨梦,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心思去攻打武关。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等.李商隐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11-1122、 王士槾.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326-3273、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02

汉水方城带百蛮(mán),四邻谁道乱周班。
岳阳楼:岳阳西门城楼,唐玄宗开元中张说所建,俯临洞庭,为观览胜地。汉水方城:原指楚国誓死抗击齐国入侵的决心。此指楚国地域广袤。汉水:水名,又称汉江。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一说方城指春秋时楚国北面边境上的长城。带:领有。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高唐雨:此指男欢女爱之事。武关:古关隘,是秦国的南关。旧址在陕西商县东一百八十里处。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等.李商隐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11-1122、 王士槾.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326-3273、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02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这首《岳阳楼》咏叹楚国由强变衰,讽谕楚王沉溺女色,使国势衰颓。李商隐的咏史诗,常常嵌入统治者沉溺于女色的慨叹,咏史中兼有爱情的色彩,是其咏史一大特色。

  这首七绝前二句写楚国强大。楚国一度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为护城河,敢于与整个中原抗衡,秦国更不在话下。楚国统一了南方,若能乘胜前进,形势将有利于楚国。当时,诸侯四邻谁也不敢指责楚国打乱了周天下的秩序。这其实是借周失权柄、诸侯坐大之事暗喻唐王朝藩镇割据不服从中央。

  后二句,语气一转,以一个设问词“如何”领起,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楚王“一梦高唐雨”后,“自此无心入武关”?这“高唐雨”,自然是楚王在高唐梦见与女神交接。这件事是楚怀王还是楚襄王,历史上曾有很多争议。诗非具体的历史,不必去考证,只是泛指楚王即行了。历史学家会分析:秦楚之战,楚国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因素,故亡于秦。但是诗是靠形象来说话的,靠神韵、兴趣来表达。君王“一梦高唐雨”以后,楚国就走向颓势了,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声色而缺乏远图,以表达胸中的愤懑之情。这一总趋势完全正确,所以这首七绝倒是从大处着墨,抓住了历史主流的。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等.李商隐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11-1122、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237-2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宵自遣

: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315页2、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80页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胜:风景优美。遗:忘也。尘事:世俗交际之事。岁华: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当:对,映照。

石乱知泉咽,苔(tái)荒任径斜。
任:任凭。

陶然恃(shì)琴酒,忘却在山家。
陶然:舒畅快乐的样子。恃:倚赖。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315页2、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80页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这首诗层次分明,围绕诗题层层展开。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竹影风声,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页2、 刘学锴,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6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司勋

: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高楼上风雨如晦感动于杜司勋的诗文,他羽翼短小无力奋飞赶不上同群的人。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倾注心血刻意写诗感伤时事又伤离别,人世间值得推崇和赞誉的只有杜司勋!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6-12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5-716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yì)差池不及群。
风雨:抒写风雨怀人之情。斯文:此文,指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诗作。差池:犹参差。指燕飞时尾羽参差不齐。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xūn)
杜司勋:即杜牧,晚唐时期诗人、散文家。刻意:有意为之,此指别有寄托。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复:又。伤别:因离别而悲伤。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6-12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5-716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独特的感受。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好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应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也暗含杜牧。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暗寓“伤别”之情。这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

  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飞,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末句“唯有”相呼应。上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不独李商隐。他另一首《赠杜十三司勋员外》曾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同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只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三、四两句极力推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伤春”、“伤别”,高度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并揭示了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的艺术风格。“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之深厚,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唯有”二字极高评价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之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极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既评杜,又属自道。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0-11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芦叶萧萧作响,已经到了盛夏时分,暂且在驿馆里洒扫一下满身风尘。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从前我曾经是半纪漂泊的江南客,今日第一次成为弘农县的关外民。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听思子台边晚风呼呼急吹,遥想玉娘湖上明月应已经西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行人都己归去,只有芦叶的清音不绝,久久地在荒城中应和着那凄凉的砧声。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191页

芦叶梢(shāo)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jīn)
关:指潼关。盘豆馆:在河南灵宝县境,距潼关四十里。相传汉武帝过此,父老以牙盘献豆而得名。梢梢:状风动草木之声。邮亭:即驿馆,指盘豆馆。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关外心:用汉杨仆耻为关外民事,暗指诗人自己由校书郎之清职出为弘农尉,心情有如杨仆。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zhēn)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191页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首联“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平平写起,写芦叶,写邮亭,紧贴题面。既点明时令和驿馆,时逢深夏,地处荒僻,一路征尘,景物与行状的描写即透出内心的烦燥郁闷。

  颔联“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回顾自己漂泊流离一生。这联以昔年的“江南客”与今日的“关外心”作为鲜明对比:昔年江南之客,年少气盛,充满自信,自然也洋溢着许多美妙的希望;想不到二十年后仍要出关,去从事微不足道的弘农尉之职,这才令人深深体会到汉代楼船将军杨仆何以耻为关外之民的心态。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仆仆风尘,来到这荒野孤驿,让老母思子,娇妻念夫,人生至此,百感交集。

  颈联“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思子台边”等近景,“风自急”与首句“梢梢”和下句“清声”呼应,渲染夕暮景色的凄凉。“玉娘湖上月应沉’’,从“应”字可见不是写近景。这句应是承三句“江南客”,因此“湖”应指“浙水"而言,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由近景联想到远地,“风急”与嚣月沉”都是凄清昏冥之景,仍是喻半生生涯坎坷不顺和暗淡无光。

  尾联“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归结到“丛芦”,以行人断绝只有丛芦喧响应和着荒城的砧声,抒写途中的寂寞和郁闷。诗题是对丛芦有感,因而全诗写“丛芦”贯穿始终,通过映衬渲染,萧瑟的芦叶喧声的描写蕴含深远的情致,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怅惘。

  诗的前四句由丛芦而忆及江南,再由江南折出“关外心”,在曲折的思绪活动中,回溯了漫长悠远的时间、空间和有关生活内容。这种回忆,以及暂时因环境清幽而尘烦乍释的心境,对于逐渐萌生的“关外心”,起着引发和映衬的作用。后四句则由“关外心”扩展开去,思绪连绵,融合了对亲人的思念和长夜难眠之中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使“关外心”表现得更加充分和形象。纯粹写因丛芦触发而引起的种种感慨,这就为诗营造出一种哀感优柔的意境,体现出李商隐诗情绪色彩的特征所在。

参考资料:

1、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43页2、 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213页3、 刘学锴,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骊山有感

: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骊山温泉如同香汤,暖雾霭霭泛出芳香。九条龙嘴中吐出泉水,呵护着泉中的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每天清晨在长生殿,明皇与责妃成对成双。皇亲国戚都乘金舆去,不愿去长生殿的只有寿王。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5册),黄山书社,2009,3684-3691. 2、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 学林出版社,1997,281.

骊岫(xiù)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骊岫:即骊山;岫,峰峦。骊山在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南,因古骊戎族居此而得名,亦名郾山。飞泉:指温泉。“泛”,汲古注:“一作‘有’。”九龙:华清宫九龙殿,唐明皇御汤浴殿。呵护:阿禁守护。莲房:莲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yú)惟寿王。
平明:犹黎明。长生殿: 华清宫之斋殿,一说寝殿。金舆:皇帝的车驾。寿王:李瑁,明皇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5册),黄山书社,2009,3684-3691. 2、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 学林出版社,1997,281.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全诗对玄宗强占儿媳的秽行不着一字,而其荒淫已揭露无遗。 作者对玄宗因专宠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从此一蹶不振,深为慨叹,不仅屡刺其荒淫,且一再举出寿王,刺其无道之至,在当时文人中最为大胆尖锐。

  诗的首句写景,描绘骊山温泉的优美环境。次句表面上写温泉之景,实寓隐比在内。龙,在义山诗中本来就是男性的代称。九龙吐温泉水,由“玉莲房”承接,这一意象隐指明皇、贵妃在温泉池的相会。作者用“呵护”把龙拟人化,极妙。明皇宠幸玉环,用“呵护”十分形象。三四句一转,写寿王内心的怨恨,他不去长生殿,不愿看到父皇与昔日的“寿王妃”亲昵。诗人抓住这一细节,以之入诗,极有魅力。诗人对寿王是寄予同情的,这是李商隐正义感的品格显示。诗人对明皇、贵妃之恋从无好感,作者所有涉及明皇贵妃的诗都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 学林出版社,1997,2812、 储大泓. 历代咏史诗选注[M].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20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陶渊明诗中只是采黄菊的黄精。郢都歌曲中新传唱阳春白雪的白雪花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白色不同于黄在篱笆墙下发展(白居易有咏白菊自比白头翁诗),繁盛的白花繁白好像从月亮银水中出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浮照酒杯少摘一些又打开云云母屏风,连带露水全都移植好像连缀着月亮这个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偏偏称心的五字诗人客对您含着鸡舌香的郎官来称赞,您如这白菊花从此得地就开始欣欣向荣了!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yǐng)曲新传白雪英。
马郎中:即前水部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是马郎中的诗。陶诗:东晋诗人陶渊明之诗。黄金实:指菊花。陶渊明爱菊,诗中多有对菊花的赞美。郢曲:郢是战国时楚国都城,郢城中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等歌曲。此借《白雪歌》引出白菊之英。

素色不同篱(lí)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素:白。素色:白色。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zhuì)水精。
小摘:喻花未盛开。云母:谓花似白云母。水精:即石英。此形容菊上露珠之晶莹。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称:适合。含香:《汉旧仪)中说尚书郎在光明殿奏事之时,含鸡舌香,即丁香。得地:犹得所。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菊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爱物。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花的“身价”。不过人们赏菊,多数人喜欢黄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欢寒素的白菊。唐人也是如此。刘禹锡就在诗中写过当时“家家菊尽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虽有夸张。但却反映出大多数人的嗜好,因为“白花冷淡无人爱”(白居易《白牡丹》)。而李商隐这首诗则专为白菊写照,极言其美。

  诗一开头便写道:“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实”即花。晋代潘尼《秋菊赋》中就有“真人采其实花”之句。“英”也指菊花。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的诗句。“郢曲”与“白雪”都是用典。宋玉《砖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楚国都城)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园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诗人觉得东晋陶渊明在他有关菊花的诗作中只写黄菊,不写白菊,似乎不大公平(其实不是不写白菊,我国汉魏及两晋还没有培育出白菊),所以马郎中移栽白菊,并以白菊赋诗,真是难能可贵,其诗作如同《阳春白雪》之曲那般高雅,和者盖寡啊!

  接下去,诗人便着力刻画白菊之美。三、四两句:“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主要刻画白菊之色,而“移”字也随手带出。就色而言,白菊冰肌雪骨,如白玉琢成,似秋霜初降,确实不同于篱下生长出来的黄菊。它那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花朵似乎是从月宫生长出寿的,哪是人世间的凡花俗卉呢?

  五、六两句又一分一合更细致地描写白菊:“浮杯小摘开云母,部露全移缀水晶。”“小摘”是分开来看,“全移”是合观一体。此处诗人采取他贯用的写作手法,绕开描至对象本身,别出心裁,以他物出之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舛巧”。(《文心雕龙·神思》),如果直相描写白菊本身容易直白无味,所以诗人便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之亡者以喻白菊,浮杯小摘,即分开来帝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再“带露全移”,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花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真如水晶一般明亮这一联笔法精妙,极尽白菊之态。

  七、八两句:“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方荣。”着重赞扬马郎中其人及其移植白菊之事。清人陆昆曾评论这两句诗的时候就说:“含香句,谓花与人称。一经郎中移植,便庆得地。而芳荣自此始矣。”(《李义山诗集注》)。“含香”与“五字客”都是用典。《汉旧仪》中说:在汉代,尚书郎奏事于光明殿。而殿中用胡粉涂墙壁,尚书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即今丁香),伏其下奏事。”另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此处“含香”与“五字客”是赞扬马郎中其人。白菊为大多数人所不赏,却遇到马郎中这样如钟会一样文采风流的知音,生得其地,也可以一显芳荣了。

  这首诗句新意关。表现在:诗人写白菊之色不从白菊本身着笔,而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之。先是疑白菊生自月中。后又用云母水晶来比方。新颖别致,翻空出奇,同时本诗又使用了一些典故,美不胜收。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2、 靖宇.唐诗多用途 多功能辞典:辽海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78-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有感

: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并非是宋玉喜欢隐喻托讽常常有微辞,而是楚襄王沉迷艳梦醒来得实在太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自从那惊世名作《高唐赋》写成传开之后,有关楚天云雨的诗章被认为全都可疑。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4002、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 二:线装书局,2002:740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20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xiāng)王梦觉迟。
关:涉及。宋玉:战国楚辞赋家,事楚襄王。微辞:以委婉含蓄的言辞托讽。襄王:楚襄王。

一自高唐赋(fù)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楚天云雨:后以云雨指代男女合欢之事。此指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4002、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 二:线装书局,2002:740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20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这首即事议论之诗,借宋玉以写自己,含蓄深刻而措辞委婉。

  诗的前两句是说,并非宋玉特别喜爱隐舍不露的言辞托讽,正是因为襄王沉迷艳梦,迟迟不醒,这就暗示自己确有微辞托讽之作,而且是事出有因,不得不然。后两句是说,自从《高唐赋》问世以后,凡是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便都值得怀疑为别有托讽了。这就暗示说,诗人自己另一部分写男女情爱的诗作并不一定另有寄托,但人们因为受了微辞托讽的《高唐赋》式作品的影响,便都怀疑它们有所寄托了。李商隐用“尽堪疑”的词语,是想表明这种“疑”事出有因,同时又是想表明这种笼统的疑并不符合实际。

  李商隐与宋玉,都属于多情才子、沦落文人一类。由于遭际相似,李商隐的偏爱宋玉,更多表现为自叹与自伤。李商隐在当时境遇之中,常常是“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乐游原》)。深曲浓重的愁思,沉缅绵邈的情感,产生了“楚天云雨俱有托”的艺术表达和追求。诗人的拳拳之心应当得到后人的理解。然而诗人非但没有得到时人的理解,更被置之于无端的猜测和粗暴的责难之中。后二句“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既是辩说其诗并非篇篇寄寓世事,也是讥诮世人无知,徒然疑忌,其中更有“才命两相妨”、“多情岂自由”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安焕章.李商隐诗歌导读:广陵书社,2015:234-2352、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35-10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乱石

: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乱石如虎踞龙蹲满地纵横,陨星的光芒渐灭雨痕渐生。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不要把东西通道全都阻塞,会哭坏了那位厨头阮步兵!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

虎踞(jù)龙蹲(dūn)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虎踞龙蹲:形容怪石雄伟之状。此用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雨痕:雨点打在细砂、泥或粘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不须并碍(ài)东西路,哭杀厨头阮(ruǎn)步兵。
不须:不要。并:同时。碍:妨害,限阻。阮步兵:即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石点题。“虎踞龙蹲”既是写石,又是用典。以“龙蹲”代孔子,用“虎踞龙蹲”形容非常之人,才华之士,在唐人的作品中常可见到。如卢照邻《南阳公主集序》:“龙蹲东鲁,陈礼乐而救苍生;虎踞西秦,焚诗书以愚黔首。”李商隐在这里借以描绘石积于地,辨其姿态,如虎伏欲跃,如龙卧欲飞,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而“纵复横”三字则陡转急下,尽写虎石翻仰、龙石横陈的一片散落凋零,紧扣题目中的“乱”字,点出才士失志受挫之意。联系到《易·乾卦》中的“云从龙,风从虎”,更令人有志士沦落之感。“星光渐减雨痕生”一句也为用典。古人以为,地上之石,本天上之星,故《黄石公》曰:“石者,星质也。”《左传》以“陨星”解释“陨石”,并且有“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此处以陨星紧扣题目中的“石”字,并以天落之星来暗示才士不凡,回应上句中的“虎踞龙蹲”。然而,星堕人间,光采渐渐泯灭;雨水浸渍,又留下了道道深痕。这是艰难世道、无情风雨刻下的印迹,这是历经沦贱艰虞的生活标识。这两句的含意有四层:一谓石乃陨星,本质不凡;二谓落地化石,星光泯灭,遭际不幸;三谓石形如龙似虎,雄姿依稀;四谓纵横散乱,风雨剥蚀,饱尝艰难;层层转进,于写石之中寄寓了诗人的坎坷不平之志。

  诗的后两句因石而寄慨。阮步兵(阮籍)生当魏晋鼎革之际,社会现实的混乱动荡,政治斗争的血腥杀戮,使他非但才志不得施展,而又时有生命之忧,内心痛苦万状。《晋书》记载,阮籍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实亦借酒避祸)。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酒,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又常醉意驾车,不由路径,至不可行处,便恸哭而返。李商隐此处就是用阮籍之事以抒发自己的穷途之悲。“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即是说,星落光灭,散乱纵横,又加以雨痕水渍,使人观此石便已有世事险恶、人生唯艰之痛,根本不用像阮籍一样驾车寻路、至行不通时方悲途穷。这样的表达方式,比直说自己有阮籍穷途之悲更沉痛,而且纤徐委婉,耐人寻味。纪昀评此诗,曾谓冠阮籍以“厨头”,语言“粗鄙”、“不佳”(见《李义山诗集辑评》)。其实,阮籍名为求官,实为求酒,至官之日,便与刘伶痛饮。酒乃厨头所酿,称他为“厨头”,是以讥讽的笔调写阮籍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又是借阮籍为“厨头”抒发自己的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这也是李商隐诗的语意曲折之处。

  想要真正理解像李商隐这样喜用僻典、情思幽微的诗人的作品,就要注意分辨那透过客观物象以传达主观情怀的信号。《乱石》一诗,各注家说法不一:或以为是讥刺令狐绹,或以为是愤怨仕途不通,或以为是痛恨小人蔽贤;但莫不以诗中之石为阻碍路途的劣物。此意均由题目中的“乱”字生出。但是,“乱”本形容石落散乱之态,并非指石本身;以陨星指小人,也不符合古典诗歌的表达习惯;诗曰“光渐灭”、“雨痕生”义分明寄同情于陨石。而且,如果是乱石挡路,诗人就不必说“不须并碍东西路”了。可见诗中写石并不从“挡路”着眼。正因为那弃置散落、风雨侵蚀的星石的形象已凝聚了多重才士失志受挫的含意,所以引起屡试不第、沉沦漂泊的诗人的共鸣。“不须”二字,尤见悲愤。

  这首诗咏石而有穷途之悲,悲石之命运与己之不幸相同,悲石只为悲人。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桂林路中作

: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南方泥土中的温暖,使大地之上看不到丝毫北方秋日里肃杀萧瑟的景象。在这个晴朗的黄昏,冉冉西下的斜阳正将残留的余晖洒落在江上。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在这幽寂的日暮时分,我只听到秋蝉微弱而清脆的鸣叫声。这秋蝉犹如向我这个异乡人吟唱着生命即将离去的挽歌,倾诉着对大地的依恋,同时又似乎在向我寻求着最后的怜惜与呵护。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走进小小的村落,狗儿相互护卫着主人的家园,不让陌生人靠近。这时,一位僧侣走在江边平整的沙地上,独自归向自己的寺院。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我抬头向着西北望去,我多么想见到我来时的地方——长安。可是,又一次见到的只是从树丛中飞起来的鹧鸪。

参考资料:

1、 习古堂国学网.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huī)
路:全唐诗校:“一作道。”

空馀蝉(chán)(huì)嘒,犹向客依依。
嘒嘒:蝉鸣声。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zhè)(gū)飞。

参考资料:

1、 习古堂国学网.桂林路中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