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扬帆起航小舟前进。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水与青天相合而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眺望归路水流浩荡,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徒然悲伤蕙草衰歇,又听那采菱之歌满含哀怨。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边的渡口,明亮的沙滩看见前边的小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见,眺望远方徒然增加离别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4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97-598

飘飘江风起,萧飒(sà)海树秋。
飘飘:一作“飘摇”。萧飒:稀疏,凄凉。

登舻(lú)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舻:船前头刺棹处。挂席:扬帆。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碧山:青山。

(yǎo)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星河:银河。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huì)草歇,复听菱歌愁。
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菱歌:采菱之歌。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kàn)前洲。
瞰:俯视。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离忧:即“罹忧”,遭忧之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4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97-598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飘摇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江风飘飘,海树萧萧,时值清秋。诗人登上舟船,扬起帆席,在江面上轻轻移动,明月挂空,气爽天高,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曹植《公宴诗》云:“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不仅是宜人之夜,而且还是适合于游乐之夜。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联系谢诗,此诗的“挂席”又多么充满诗情画意。“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舟行,则月似随舟而行;舟随碧山转,月也似随碧山而转,有“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之意。游兴正浓,故觉明月处处时时解人意,时时处处自来亲人;月色空明,水面开阔,故觉水天相连,水接天流。山色之“碧”,天色之“青”,正显出月色之明。诗中并未明写诗人的兴致,而兴致自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水色澄空,星河倒影,恍恍惚惚,仿佛已离开人间,在杳杳渺渺的星河上行舟。晋王羲之《镜湖》诗云:“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南朝陈释惠标有《咏水》诗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李白《清溪行》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都把至清的水比喻为镜,用的是明喻;此诗暗示江清如镜,因为天上的星河都映于水中,而且进一层说舟是在星河间行,写得更神奇,更有情趣。因为有天上星河行的感觉,因此所见云林也就有如天界之物,格外幽渺。

  “云林幽”以上的六句叙写“月夜江行”。“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两句过渡。上文写清夜曰“美”,写舟移曰“轻”,写月行曰“随”,写山曰“碧”,写天曰“青”,良辰美景,足见诗人心境的恬适。然而,回顾来途则归路浩浩,瞻望前路则见徂川悠悠,心中不觉升起一缕淡淡的哀绪。“浩浩”、“悠悠”,仍然是眼前之景,但景中已不露声色地注入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出“徒悲”,听歌愁,引出怀宗之,增离忧,情绪直转而下,用笔自然,不露凿痕。“蕙草歇”,回应“海树秋”;“蕙草”,一种香草,《楚辞》常用来比喻贤人。“徒悲蕙草歇”,有所思美人不可见之意。秋日怀人,情调凄楚。此时,又有菱歌泛夜,莲娃无忧无虑地唱着欢快的歌,无形中反而增添了诗人的哀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又是两句景语。河岸曲折,后浦迷不可觅;沙头明亮,前洲清楚可见。“后浦”、“前洲”暗应“归路”、“徂川”。归路凄迷,不知何时才能再同友人聚首;徂川汩汩,逝者如斯,不知来日还有几多。往日携手同游的一幕幕似又映现在眼前。《忆崔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有“忆与崔宗之,白水弄奇月”的描写,可见他们曾月下出游,眼前明月依旧,而两情异地,不能相聚,不禁叫人伤怀。“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本来,望远是望冀见到君面,但君既“远”,望又不能及之。既不能及之,望而反增忧愁。结二句,落在题面“寄崔”。

  月朗气清,江风猎猎,如此良夜,诗人登舻江行,怡然自得。面对江风明月,不觉触发怀念好友崔宗之之情。宗之和自己一样,有着白眼看鸡虫的傲岸个性,和自己一样能“吟诗作赋北窗里”,和自己一样“会须一饮三百杯”,月夜江行,无此良朋,不禁增忧。前半写景,景色清雅,优美如画,最初出游本无所谓忧。“归路”、“徂川”两句,触景生情,情绪陡转,或正面写蕙草歇,或反面听菱歌怨,愈写愈悲,愈写愈愁,结二句直吐对宗之的一片深情。用笔有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戛然而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97-5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
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扬帆起航小舟前进。
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水与青天相合而流。
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
眺望归路水流浩荡,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然悲伤蕙草衰歇,又听那采菱之歌满含哀怨
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边的渡口,明亮的沙滩看见前边的小洲。
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见,眺望远方徒然增加离别情怀

注释
崔宗之杜甫所咏“饮中八仙”之一,是好友,开元二十七年(739)左右任礼部员外郎。
⑵飘飘:一作“飘摇”。
⑶萧飒:稀疏,凄凉
⑷舻:船前头刺棹处。
⑸挂席:扬帆。
⑹碧山:青山。
⑺星河:银河。
⑻流水:流逝的江水,亦比喻流逝的岁月
⑼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⑽菱歌:采菱之歌。
⑾瞰(kàn):俯视。
⑿离忧:即“罹忧”,遭忧之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4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97-5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崔宗之乃李白好友。崔宗之先李白而逝,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云:“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没。惟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极深厚。这首《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是诗人在江南怀念崔宗之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97-5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飘摇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江风飘飘,海树萧萧,时值清秋。诗人登上舟船,扬起帆席,在江面上轻轻移动,明月挂空,气爽天高,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曹植《公宴诗》云:“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不仅是宜人之夜,而且还是适合于游乐之夜。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联系谢诗,此诗的“挂席”又多么充满诗情画意。“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舟行,则月似随舟而行;舟随碧山转,月也似随碧山而转,有“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之意。游兴正浓,故觉明月处处时时解人意,时时处处自来亲人月色空明,水面开阔,故觉水天相连,水接天流。山色之“碧”,天色之“青”,正显出月色之明。诗中并未明写诗人的兴致,而兴致自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水色澄空,星河倒影,恍恍惚惚,仿佛已离开人间,在杳杳渺渺的星河上行舟。晋羲之《镜湖》诗云:“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南朝陈释惠标有《咏水》诗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李白《清溪行》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都把至清的水比喻为镜,用的是明喻;此诗暗示江清如镜,因为天上的星河都映于水中,而且进一层说舟是在星河间行,写得更神奇,更有情趣。因为有天上星河行的感觉,因此所见云林也就有如天界之物,格外幽渺。

  “云林幽”以上的六句叙写“月夜江行”。“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两句过渡。上文写清夜曰“美”,写舟移曰“轻”,写月行曰“随”,写山曰“碧”,写天曰“青”,良辰美景,足见诗人心境的恬适。然而,回顾来途则归路浩浩,瞻望前路则见徂川悠悠,心中不觉升起一缕淡淡的哀绪。“浩浩”、“悠悠”,仍然是眼前之景,但景中已不露声色地注入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出“徒悲”,听歌愁,引出怀宗之,增离忧,情绪直转而下,用笔自然,不露凿痕。“蕙草歇”,回应“海树秋”;“蕙草”,一种香草,《楚辞》常用来比喻贤人。“徒悲蕙草歇”,有所思美人不可见之意。秋日怀人,情调凄楚。此时,又有菱歌泛夜,莲娃无忧无虑地唱着欢快的歌,无形中反而增添了诗人的哀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又是两句景语。河岸曲折,后浦迷不可觅;沙头明亮,前洲清楚可见。“后浦”、“前洲”暗应“归路”、“徂川”。归路凄迷,不知时才能再同友人聚首;徂川汩汩,逝者如斯,不知来日还有几多。往日携手同游的一幕幕似又映现在眼前。《忆崔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有“忆与崔宗之,白水弄奇月”的描写,可见他们曾月下出游,眼前明月依旧,而两情异地,不能相聚,不禁叫人伤怀。“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本来,望远是望冀见到君面,但君既“远”,望又不能及之。既不能及之,望而反增忧愁。结二句,落在题面“寄崔”。

  月朗气清,江风猎猎,如此良夜,诗人登舻江行,怡然自得。面对江风明月,不觉触发怀念好友崔宗之之情。宗之和自己一样,有着白眼看鸡虫的傲岸个性,和自己一样能“吟诗作赋北窗里”,和自己一样“会须一饮三百杯”,月夜江行,无此良朋,不禁增忧。前半写景景色清雅,优美如画,最初出游本无所谓忧。“归路”、“徂川”两句,触景生情,情绪陡转,或正面写蕙草歇,或反面听菱歌怨,愈写愈悲,愈写愈愁,结二句直吐对宗之的一片深情。用笔有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戛然而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97-5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登崖州城作

: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99-600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344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独:独自。帝京:都城长安。犹:尚且,还。程:路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zā)千遭绕郡(jùn)城。
似欲:好像想。住:止住,停住。百匝千遭:形容山重叠绵密。匝:环绕一周叫一匝。遭:四周。郡城,指崖州治所。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99-600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344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首诗,同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迁谪失意的人,写的同样是以山作为描写的背景。然而,它们所反映的诗人的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其意境、风格也是迥然各别的。

  作为身系安危的重臣元老李德裕,即使处于炎海穷边之地,他那眷怀故国之情,仍然锲而不舍。他登临北睇,主要不是为了怀念乡土,而是出于政治的向往与感伤。“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这种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诗所抒之情,和柳诗之“望故乡”是有所区别的。“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抒情因素。这里,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和屈原在《哀郢》里说的“哀故都之日远”,同一用意。

  再说,虽然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之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只不过因为他曾经是王叔文的党羽,弃置边陲,不加重用而已。他思归不得,但北归的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而李德裕之在崖州,则是白敏中、令狐绹等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采取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在残酷无情的派系斗争中,他是失败一方的首领。那时,他已落入政敌所布置的弥天罗网之中。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遭遇,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必然会贬死在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沉重的阴影压在他的心头,于是在登临看山时,着眼点便在于山的重叠阻深。“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诅咒这可恶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艰难意转平”的变态心理的反映。

  诗中只说“望帝京”,只说这“望帝京”的“高楼”远在群山环绕的天涯海角,通篇到底,并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是优游不迫,舒缓而宁静的。然而正是在这优游不迫、舒缓宁静的语气之中,包孕着无限的忧郁与感伤。它的情调是深沉而悲凉的。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89-99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卢溪别人

: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你的小船停泊在武陵溪口,溪水还要伴随着你向北奔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当你驶过荆门进入三峡的时候,切莫同孤月一样,听着猿的悲啼发愁。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驻:停留。扁舟:小船。

行到荆(jīng)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晚霁(jì)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晚霁:傍晚雪止或雨停,天气晴朗。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cán)时辈,垂丝学老翁。
鸣玉:比喻出仕在朝。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吴宫怀古

: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通往长洲的香径已经长满了荆棘,当年吴王射猎的地方到处是荒丘蔓草。当年奢云艳雨,纸醉金迷的吴宫如今已不再繁华,只有阵阵悲风在这废墟故址徘徊。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王夫差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切倒行逆施的举措都足以使国家灭亡,这和西施并无关系,后宫佳丽如云,一个西施又怎么能取代所有的后宫佳丽呢?

香径长洲尽棘(jí)丛,奢(shē)云艳雨只悲风。
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奢云艳雨:指当年吴王奢华绮丽迷恋女色的生活。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shī)胜六宫。
吴王:指吴王夫差。西施:本是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送给吴国,成为吴王夫差的宠姬。六宫:古代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共六宫。这里指后妃。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怀古》是一首七绝。前两句诗言穷奢极欲必然导致覆灭——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意在说荒淫腐化生活是吴王亡国的根本原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怀古喻今,蕴含深远。

  后两句与罗隐的诗句“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旨意相近。意思是,吴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这两句诗讲清了吴国亡国的因果关系,抨击了“女祸亡国”的论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捣衣篇

: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闺阁里的佳人还不到二十岁,她面对镜中的孤影,深感与丈夫离别的痛苦。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忽然看见江上的燕子飞回,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她用玉手拆封一看,不禁发出长叹息,原来她的丈夫如今仍在西域交河以北守边。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悠悠的交河之水万里北流,她多么想与她丈夫化作一对鸳鸯在河洲中双栖并游啊。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夫君的战马绕着边云,而她的红粉楼下也长满了青苔。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眼看着楼上春风将歇,一年之春又过,谁老愿意对镜看着形容不整的鬓发发愁呢?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她早晨在落花中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捣着征衣。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明月高高刻漏渐长,夜色已深,兰房门前垂着珍珠帘子。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床帐之上垂着同心结,琼筵上飘来了阵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琼筵和宝帐都用连理枝的图案装饰着,荧荧的灯烛照着她一人孤眠。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她将用剪刀为夫君裁做一个相思枕,让来使给他捎去。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她将庭中的兰花摘尽也不见夫君回来,红手帕都让她的眼泪湿透了。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明年夫君若是再出征边塞,她多么想化作巫山顶上的一片云朵,远随夫君而去呀!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35-236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pín)蛾对影恨离居。
嚬蛾:即蹙眉,皱眉头。嚬:即“颦”。蛾:指蛾眉。离居:分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尺素书:绢写成的书信。在纸张发明或通行前,古人多用一尺见方的绢写信,故云“尺素书”。

玉手开缄(jiān)长叹息,狂夫犹戍(shù)交河北。
开缄:开拆(函件等)。狂夫:称丈夫的谦辞。狂:一作“征”。交河:地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的雅尔和屯。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双燕:一作“双鸟”。中洲:洲中。

君边云拥青丝骑(jì),妾处苔生红粉楼。
青丝骑:用青丝为饰的马。一说指骢马。青丝:指马缰绳。红粉楼:女子居处。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春风:代指春天的时光,实指主人公的青春年华。日,一天天,与“将”同作“歇”的状语。歇:停息。揽镜:持镜;对镜。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员管:即筼(yùn)管,筼竹作成的管,西域的一种类似笛的乐器。一说“员”通“圆”,员管指羌笛,是一种吹奏乐器。戎衣:军服,战衣。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bó)掩兰堂。
刻漏:即漏壶,古代的计时器,有单壶和双壶两种。此指双漏壶。真珠:即珍珠。帘箔:就是帘子。兰堂:芳香华贵的居室。多指女子居室。

横垂宝幄(wò)同心结,半拂琼筵(yán)苏合香。
幄:帷帐。宝幄:华丽珍贵的帐慢。同心结:用锦带编成的菱形连环文结,以象征爱情的坚贞。苏合香:大秦国合多种香所煎制成的一种香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yíng)荧照孤寝。
连枝锦:用连理枝所装饰的图案。连枝:枝叶相连的花草,本喻兄弟关系,这里用以象征夫妻感情。荧荧:微光闪烁貌。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有便:一作“有使”,假设之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yīn)(yūn)。
氤氲:原意为云气迷漫貌,此指女主人公因流泪而视力模糊。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阳台:台名,在巫山,此用巫山神女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35-236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中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中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中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日暮(日将歇)以后,明月高照,兰堂之中,帘箔帷幄上触眼是象征恩爱的“同心结”、“连枝锦”;这些予人以温馨感的饰物在度日为年的漫漫长夜的刻漏声中,对“灯烛荧荧照孤寝”的人构成了喜与悲的极大反差。这一切都是由于迢遥的空间的睽隔,从距离又转念,纵使有使节往来,顶多也能为心上人剪制一个相思枕以寄怀想而已。接着“摘尽庭兰”,又重申远别忧伤之意,《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一首,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心终老”的咏叹,藉着记忆,人们立即能体会到思妇的幽怨之情,只有以泪洗面,任红巾染满氤氲的泪渍了。结以“愿作阳台一段云”,如神女行云似地以梦相随,更把思恋之情推到了极致。全篇有人有景又有心情刻画,倍极缠绵悱恻。

  明人胡应麟认为此诗有初唐格调,大概是因为初唐诗人写闺怨的诗极多,如王勃亦有《捣衣》,沈佺期有《独不见》、《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等,但初唐诗人的闺怨诗虽沿袭了梁、陈诗风的绮丽,却少反复叮咛的绵密情致。情致不至,作家本人投入的就不多,所沿袭的绮丽的诗风就更加突出。李白这篇虽也绮丽有余,却刻写真切,层层深入,情景交错,经得起唱叹,因此在绮丽中别有丰满和蕴蓄;而且抒情中以刻画人物的叙事为首架,上追汉魏人的乐府风骨。其实和初唐人的闺怨诗是大有区别的。结句的怨而不怒,更具有传统诗评的所谓“风人之旨”,与沈佺期《独不见》之类的徒诉哀怨有很大不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35-2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