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终南山

: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
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元宗

张元宗,太和时人。诗二首。 2篇诗文

猜你喜欢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显明的正道在海内已经昏暗,皇帝的废立已经不按天之常道。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难道不知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崛起,是因为羽翼丰满的原因?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萧何曹参安稳了摇摇欲坠的国家,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现在虽无三台宰相高位,也不借取四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名义。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激昂的精神风生云起,犹如龙虎神采奕奕。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你二十来岁从燕赵来,德才俱佳的贤人对你逢迎有加。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你像鲁连善于谈笑,就像季布征服众多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讲究礼节了,常恐与他们不合群。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梦里常有忧思,纯洁的心地也已经受到损伤。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面对你这个青云人物,心有惭愧,又喝了你那么多美酒,真不好意思。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五百年前的山阳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如今山阳的绿竹又再次繁盛。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高歌振动林木,笑声喧喧犹如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你挥笔拨洒古篆文,好像云崩天裂使人吃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你吐辞鲜明华丽,宛如五色的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你的秀丽诗句传遍江南,华丽的辞藻,高妙的文才,天庭尽知。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在这艰难时刻当一县之长,城内空空如也。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居民如锄过的草,没有几个,遍地而扫,也找不到几个恩。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你来以后,恩惠遍及所有的生灵,农夫也全部回尽耕种。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万里长江水,流趟着你的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高雅的颂乐传播吴越,高昂的乐声直冲天空的星辰而去。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小子我离别了金陵,来的时候大家在白下亭送我。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就像群凤怜客鸟一样,熟人们被我哀鸣抱不平。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每个人都赞助了我一点小钱,钱不多而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但是钱真不多,花费又太大,如同舀一斗水去浇长鲸,不够啊。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弹着宝剑高歌苦寒曲, 寒风起于堂屋前的柱子间,呼呼地响。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天快亮了,月亮衔在东方七宿角宿中的室女座之间,秋霜落满牛渚,水静泉明。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长叹一声,回家吧!面临长江我彷徨不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早秋三首·其一

: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今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305页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泛:弹,犹流荡。

残萤(yíng)栖玉露,早雁拂(fú)金河。
拂:掠过。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还密:尚未凋零。

(huái)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今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305页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31页2、 朱宏辉,徐荣街.唐诗赏析: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1979.12:第19-20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chuò)弹。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呜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辍:停止。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照日秋云迥(jiǒng),浮天渤澥(xiè)宽。
迥:远。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lǐn)生寒。
座:座位。凛:凛然。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31页2、 朱宏辉,徐荣街.唐诗赏析: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1979.12:第19-20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11 第1版:第19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1-523、 胡光舟,周满江. 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87

海畔(pàn)尖山似剑铓(máng),秋来处处割愁肠。
海畔:畔,边。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剑铓: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千亿:极言其多。散上:飘向。一作“散作”。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1-523、 胡光舟,周满江. 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87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亿,散上诸峰以望故乡。全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颖,作者谪居的愁苦与望乡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达得深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东坡题跋·书柳子厚诗》)可见“海畔尖山似剑芒”,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自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事件”接踵而来,革新运动的骨干均被贬在边远之地。十年后,这批人有的已死贬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与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复出为边远地区刺史。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使他有“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回不到京国,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里的亲友。他曾写过“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诗句,这与此诗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都是触景生情,因景托喻,有异曲同工之妙。“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芒”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

  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前面已谈到,广西的山水别具风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联属。韩愈诗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设喻。登高远望时,无数山峰就像无数巨大的石人,伫立凝望远方。由于主观感情的强烈作用,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虽然离奇,却又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不是凭空构想,所以读来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这首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8-919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2:124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回乡偶书·其二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6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6-57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mó)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惟有门前镜(jìng)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6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6-57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