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参考资料:

1、 丁三省编著.毛泽东诗词精读 增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01:第116-117页2、 罗财勇主编.初中文言文注译解练:人教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2:第175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mǎng)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惟:只。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áo)。(红装 一作:银装)
须:等到;需要。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án),只识弯弓射大雕。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丁三省编著.毛泽东诗词精读 增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01:第116-117页2、 罗财勇主编.初中文言文注译解练:人教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2:第175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参考资料:

1、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读词鉴赏 (第二版):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20-第125页2、 陈宗玉,梁士奇主编.初中文言文全解全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第16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丁三省编著.毛泽东诗词精读 增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01:第116-117页2、 罗财勇主编.文言文/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初中文言文注译解练:人教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2:第17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参考资料:

1、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读词鉴赏 (第二版):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20-第125页2、 陈宗玉,梁士奇主编.初中文言文全解全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第16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参考资料:

1、 季世昌,徐四海,王海清主编.毛泽东诗词学生读本:文艺出版社,2014.02:第53-55页2、 徐四海编著.毛泽东诗词鉴赏: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12:第10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点绛唇·万顷蓬壶

:

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萦回岛屿,中有舟行路。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何人住?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

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萦回岛屿,中有舟行路。
万里飘渺的蓬莱,在梦里我坐一叶扁舟而去。在那仙山岛屿中盘桓找寻神仙。其中必有到达仙山的道路。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何人住?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
海面上倒映着神山仙阁,随波而显得层层叠叠的。那陡峭的海岸像大锯剖开一样,连系舟的地方都没有。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46-49

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piān)舟去。萦(yíng)回岛屿(yǔ),中有舟行路。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蓬壶:即蓬莱。萦回:盘旋往复。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何人住?断崖如锯(jù),不见停桡处。
层层俯:楼台之水中倒影。断崖:陡峭的山崖。停桡[ráo]处:可以停船登岸之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46-49

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萦回岛屿,中有舟行路。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何人住?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

  王国维的这首《点绛唇》词借梦中寻仙,来表达内心的彷徨与焦虑。

  王国维这首词,就是以纪梦的方式写对蓬莱神山的追求。“万顷蓬壶,梦中昨夜扁舟去”虽然只是简单的叙述,但字里行间已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感发。“蓬壶”已经是无数前人历尽千辛万苦也难以长到的仙岛,“万顷”又是一个茫茫无边的广大区域;而“梦中昨夜”是多么短暂仓促,“扁舟”又是多么渺小轻微。这是远大、艰难,与仓促、简陋之间的对比,就突出了人的意志之坚强与实力之薄弱。“索回岛屿。中有舟行路”是已经进入神山海域,在群岛之间穿行,目标近在咫尺。这两句,让人感受到一种经过千难万险之后终于接近目的地的兴奋和对继续有新发现的渴望。

  “波上楼台,波底层层俯”就是新的发现,这是写神山仙阁及其水中的倒影。这首词写层层楼倒立于水中,又多了一种光怪迷离的感受。这种感受,与梦的环境是相合的。“断崖如锯,不见停桡处”就像用一把天工开物的大锯把高山纵向锯开的剖面,那么陡峭那么光滑,不要说向上攀登,就是一个可以系缆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所谓“天道幽远难求”,从希望到失望,从坚持到困惑,虽说只是一个梦,但它写出了一个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真实的心理历程。

  这首小词就以纪梦和游仙的方式表现了这种可望而不可及,内心的痛苦与焦虑。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46-4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满庭芳·水抱孤城

: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流水环绕着孤城,远方天空中的云已经散开,柳树上有几只乌鸦在栖息。当晚潮退去的时候,江边沙滩上留下起伏的波纹,夕阳照在上边,好像照在水波上一样。不知从哪里惊起的白鸟从容地飞走,汀洲有无边无际的芦苇,正是水鸟们的栖身之所。西风吹过,芦花飞舞着。远处一叶扁舟冉冉而去,白帆越来越小,直到消逝在视线内。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现在身处远方,回忆过去。当年的元宵时多么热闹,少女马车,明月当空。时过境迁,年华不在。当年桓温感叹自己种的柳树早已成材,而人却老去。如今我也有这样的感触,人在何方,不过是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看着夕阳落下,只剩下寂寞的我。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5(8).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qī)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tīng)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rǎn)冉去帆斜。
远戍[shù]:边境的军营、城池。平沙:水边沙滩。白鸟:泛指白羽的鸟。悠悠:闲适状态。汀州:水中小洲。蒹[jiān]葭[jiā]:泛指荻、芦等植物。飞花:这里指芦花。冉冉:缓缓移动。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jiē)。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长条:指柳枝。何许:何处。朱楼:高楼。倚残霞:谓倚楼而望暮霞。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5(8).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这首长调上片写景宁静闲适,颇有“无我之境”的味道;下片回想少年意兴引入羁旅秋风的悲伤心结尾倚栏人形象回应了前边的写景,可知前边景色皆倚栏人所见。从而引导读者返回去品味上片的写景,发现原来上片也不是单纯的“无我之境”,它已经在宁静淡远的景色之中隐藏了许多悲哀和无奈。

  “水抱孤城,雪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这几句一连串三组意象构成了一幅闲适、静谧的图画:流水环绕孤城,遮住远方天空的浮云已经散去,柳树上栖息着三三两两的乌鸦。这三组景物分别可以让人联想到故乡,对远方征人的期盼和对安居无忧的向往。因此,它们看起来闲适,实际上却是引发游子羁旅之愁的起源。“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通过一个“漾”给了这幅静谧安祥的图画增添了一种动态。

  “白鸟悠悠自去,汀州外,无限蒹葭”是镜头的转动,水鸟和无边无际的芦苇也承启了下面一句。“西风起,飞花如雪”这里的飞花,显然不是春天的柳絮而是上一句的芦花,正是这芦花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在这遥远朦胧的水面上“冉冉”的“去帆”那就是作者对自己遥远、朦胧的记忆中某些往事的回忆。

  下片开的“天涯,还忆旧”就很自然地把描写重点从景转向于情了。“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是忆旧,写的是当年元宵夜游的意兴。这一句明显是化用唐人苏味道的两句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无论当年有多么欢乐,可是到了“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的时候,人的意兴也就随之起了很大弯化,“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就是说的这种变化。“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就是通过一个倚朱楼而望暮霞的孤独身影十分含蓄地写出了一种往事如烟,良辰不再的悲秋情绪。“人何许”人就在那悲秋的高楼上极目远望,他已经与这寂寞景色融入到一个画面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9-3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仍从容:指劲松面对飞渡的乱云仍从容不迫。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天生:天设地造,未加人工修饰。险峰:在山崖上才能领略到这样无限的风光。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毛泽东1961年9月9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里。

  诗人有“从容”之心态,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也不难想像,当时全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崎岖小路上攀登,在艰难险阻中寻求治国自强的真理,并表现出浩浩傲然之骨气,正是有这样的领导集团,才得以顶住了强大的外来压力,战胜了来自国外的挑战,使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得以在困难中继续向前推进,“不畏劳苦的人”正在“劳苦”中苦苦寻觅。

  此诗头两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是说,在苍茫的暮色中,你看那刚劲的青松,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那漫天飞舞的云雾也显得从容不迫。这两句写劲松不屈不挠的战斗姿态。

  “暮色苍茫”描绘了“劲松”所处的时空环境,用来象征一种暂时混乱不清的局面。1959年到1961年,连续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大量减产,进口粮食又受到封锁,口粮严重短缺,人心不稳。再加上工业生产也急速下降,人们一时感到恐慌,前途渺茫,迷失了方向。

  在“暮色苍茫”的情况下,那些飞鸟也都躲在自己的窝里,惟有那棵不屈不挠的“劲松”送走了多少个“暮色苍茫”的夜晚,“乱云飞渡”是当时的实景,描绘出乱云的凶猛、它象征当时来自国外反动政治势力的压力。具体指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集团,疯狂叫嚣要反攻大陆;各国反动势力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进行了大肆攻击;苏联领导人挑起中苏论战,并把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巨大压力。面对暮色中的乱云,劲松仍然从容不迫地挺立在那里,毫不动摇;面对各国反动派反华大合唱,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但没有被吓倒,而且进行了顽强有力的反击,经受了磨炼,取得了胜利。“仍从容”表示临危不惧、毫不动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气魄。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仙人洞自然天成,它的无限风光在险峻的山峰之上。这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要想看到无限美好的风光,必须登上最险要的高峰。推而广之,我们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扫除各种反动势力的阻挠。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必须出大力,流大汗,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么对一个人来说,要想成为“劲松”,就必须经受住各种艰苦的磨难和考验。

  这首诗通过对劲松和仙人洞生动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本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寓理于景。毛泽东根据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首先塑造两个主要形象:“劲松”和“仙人洞”。然后塑造“暮色”、“乱云”、“险峰”等次要形象,它们作为背景出现在诗中,从而构成了庐山仙人洞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它不但形象生动,气势宏伟,使人深受感染,而且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使人得到启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为了实现理想要不懈地追求、奋斗;或者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受到挫折、身处逆境的时候,都应该充满必胜的信心,进行不懈的努力,敢于攀登险峰,去夺得最后的胜利。因此,这首绝句成为了寄情于景、寓理于景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毛润之.《毛泽东选集》 .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人民出版社,19442、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3、 潘强恩 等.《毛泽东诗词全集赏析》:延边人民出版社,2008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西风吹过孤城,城头上的红旗,正在夕阳映照下随风飘扬。保安城里来了新人,窑洞里酒宴待客笑语缤纷,招待刚走出牢狱的女作家。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她手中的笔,吊民伐罪带来文名满天扬,回顾四海谁能比得上?那不是毛笔啊,是三千手握钢枪的精锐武装。跨进革命军队的行列,昂首挺进向陇山。曾经的文人小姐啊,成了今天一身戎装的将军。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给丁玲同志: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保安:在陕西省西北部,当时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36年改名志丹县。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纤笔:细致描绘的笔,指丁玲的文笔。毛瑟:德国毛瑟工厂所制造的步枪和手枪。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枝笔胜于三千毛瑟枪。”陇山:在陕西省陇县西北,延伸于陕甘边境。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风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全词以丁玲行踪为脉络。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开头两句写丁玲来到保安时,已是初冬的景象。在唐诗中,“孤城”多指边城。而“孤城”与“落日”联系在一起,如“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夔府孤城落日斜”(杜甫),又往往与抒情主人公思乡的情绪相关。然而在这首词中,“孤城”指保安,没有传统的意味。因为保安这座昔日的“孤城”,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进驻了大批人马,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虽然已经是“西风漫卷”——初冬的天气,保安城却一派生机。“壁上红旗飘落照”,首句就给人以红旗飘飘、森严壁垒的感觉。现在,丁玲已经来到革命大家庭,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了,句中隐含欣慰之意。“红旗”在毛泽东笔下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是红色政权的象征。“西风”也是毛泽东常用的意象之一,本指秋风,也可以指初冬的风。其他的名句还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等。古人认为,西方主兵,在五行中对应于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欧阳修《秋声赋》)“西风漫卷孤城”,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还有仗打,这就为以下写丁玲的从军作了铺垫。

  传统诗词写法,是“说一说,加画一画”。(流沙河语)前面两句已经画一画,接下来就说一说——“保安人风一时新”,这句话是由丁玲的到来引起的,是说丁玲的到来为保安的革命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但又不仅仅是说丁玲。自从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的西北竖起了大旗,就不断有人越陌度阡,奔赴延安。所以丁玲的到来,才有这样隆重的欢迎仪式。丁玲后来回忆说,那时的感觉完全是被温暖包围着、被幸福浸泡着,只有一个念头:到家了!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两句写欢迎宴会的情景。据亲历者讲,当天的宴会是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窑洞里举行的。作为窑洞是够大了,可是作为会场还是有限的。这两句可以说是质木无文,却也因其朴素,转觉真切,甚至有点幽默。“洞中开宴会”,条件是艰苦的,同志的爱却是真诚的。这使人想起曹操《短歌行》的吟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词中称丁玲为“出牢人”,当然是实话实说。但至少包含两重意义,一重是丁玲坐过国民党的监牢,为革命吃苦了,有表示慰问的意思。另一重是丁玲终于被营救出来,重新获得自由,有表示庆贺的意思。

  下阕对丁玲的过去与现在作了高度的评价。“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是对丁玲过去创作成就的高度赞扬。“毛瑟”是指德国毛瑟工厂所制造的步枪和手枪。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毛泽东借用了这句话。“阵图开向陇山东”是指宴会后,丁玲随红军到了陇东前线。“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对丁玲今后选择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赏,言简意赅地表现了丁玲的这种转变。

  全诗写得轻松自如,同时又与丁玲的身份很吻合。毛泽东在这首质朴、清新、畅达的诗中为读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中国现代新女性形象,体现了毛泽东对丁玲的欢迎、重视、信任和礼赞,同时也绝不限于这一位女作家,而是体现了毛泽东对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与鼓励。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臧克家.毛泽东诗词欣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

: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 叶嘉莹 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sān)毵绿发覆烟鬟(huán)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毵毵:毛发或枝条细长貌。绿发:指眼前垂拂纷披的杨枝。烟鬟:指女子乌黑美丽的头发,喻指云烟缭绕的远山。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迟日:指春日。萧鼓:指春社祭神时的萧鼓。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 叶嘉莹 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柳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是首写山水风景的小词,流露出一种《人间词》中难得有的好心情和好兴致。

  起句“舟逐清溪弯复弯”是指小舟在清澈曲折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划行。“逐”,强调了舟行之随意,它不是故意做出曲折的姿态,而是随自然弯曲的溪水而行。正如苏轼论文时所说的“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那种“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书》)。“弯复弯”,与《阮郎归》中“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的用词虽同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川途弯复弯”是强调前途的艰难阻隔,这里却是写船行的自然随意。“垂柳开处见青山”的“开”字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小舟在杨柳稀疏之处忽然发现柳外青山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两句写的是放舟春游的自然环境,但也同时写出了人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到的自由和适意。“毵毵柳发覆烟鬟”是进一步描写近处垂柳和远处青山共同组成的画面。这一句实际上有双关的含义,既可以看作是写近景垂柳远景青山的自然风光,也不妨可以看作在写乘舟春游的美人。

  “夹岸莺花迟日里”写春暖花开的两岸景色,“归船萧鼓夕阳间”写的是游春之人的萧鼓丝竹之乐。古人说:“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阁序》),王国维自己也说过,“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晓步》)。大自然的春色提供春色每年都有,而且它如此慷慨地把这美色提供给人间,不分贫富也不论贵贱,只要你有悠闲的心情和审美的悟性,就能够得到尽情的享受。然而,这么简单的两个条件却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萧鼓楼船的达官贵人固然未必真正懂得大自然之美;忧生忧世的诗人则很少有“能狂”的闲暇和“能狂”的兴致。

  在《人间词话》里,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境界是一个空间。根据构成空间的要素,境界可分为景境(物境)、情景和意境。一般来说,空间的构成是多因素的,但是空间的维度是由要素决定的,景境是一维的,情境是二维的,意境则是三维的。比如说,在景境空间并非纯粹的毫无情感的景物描写,只不过其主要意蕴是表现物和景的。

  情境是二维空间,作品所表现的是景(物)和情,景既是情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情的背景,是情的衬托。《人间词》中以情境词为多,其中有表现恋情的,有表现思妇怀远人的,有表现伤感的。无论是哪一类情境词,大多采用以景衬情的手法,表现了圣洁的情境。“清溪弯复弯”表达的就是有我之境。作者平素难得欣赏这样的闲适美景,休养的时候身入其境了,所以作者在尽情地欣赏美景。“一生难得是春闲” 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对当前的美景是无限珍惜的,词中表现的景是优美的,情是深沉的。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 叶嘉莹 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