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湖上

: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67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88-90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3-34 .4、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30 .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pǔ)花桥路遥。谢娘翠蛾(é)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谢娘:此指游春女。翠蛾:翠眉。蛾:一作“娥”。终朝:一整天。晚:一作“晓”。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yīng)语空肠断。若耶(yē)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sī)
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归棹:归舟,以棹代船。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67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88-90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3-34 .4、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30 .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3-6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注释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
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
谢娘:此指游春女。翠蛾:翠眉。蛾:一作“娥”。
终朝:一整天。
晚:一作“晓”。
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归棹:归舟,以棹代船。
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
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67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88-90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3-34 .4、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3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3-6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51篇诗文

猜你喜欢

闻黄鹂

: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lí)鸣。
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际天:连天,一望无际。青波:指麦浪。

王畿(jī)优本少赋役(yì),务闲酒熟饶经过。
王畿: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优本:优待农民。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翻日迥(jiǒng)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zhǔ)
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翥:飞举。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伧:韩醇注:“楚人别种。”不思还:不想还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zǐ)
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生心:产生思念之心。桑梓: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shèn)行当熟。
闭声:停止鸣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务速:一定要快。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行:即将。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意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诗一开篇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杜鹃,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意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意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8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2 .3、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5 .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知君惯度祁(qí)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脱鞍(ān)暂入酒家垆(lú),送君万里西击胡。
脱鞍:一作“脱衣”。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功名祗(zhī)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8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2 .3、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5 .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亭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之激动振奋。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5 .2、 林家英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09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鞠歌行

: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美玉自知自身高洁无瑕,但不与桃李攀比,非要与之争个上下高低。但那些小人却不懂得谦虚、不争是一种美德,反而鱼目混珠,不分优劣,把劣质的当成好的,把美玉当成引以为耻的东西。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堂堂楚国,颠倒黑白的小人怎么那么多呢?价值连城的美玉屡次遭到谗言和毁弃。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怀抱美玉而痛哭于荆山下的卞和,本是忠信之臣,却遭到割足砍脚的不幸。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宁戚报国无门,在桓公门前唱小曲。管仲经过小妾的解释而最终获得了齐桓公的重用。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里奚流亡到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并任用他为大夫。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百朝歌的屠夫吕望在渭水之滨垂钓,九十岁终于得到周文王的重用。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周武王取得天下以后,封吕望在齐国营丘之地,治理齐国。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吕望一生都在渭水之滨垂钓,有谁人认识他,关注他呢?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如今的人,更是无人来关注像他这样的垂钓者了,目送飞鸿而去,却无意于他的报国之心。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biàn)和耻。
桃李: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人不善于言谈而很优秀。这里用的就是这个意思。鱼目:指伪造的劣质品。张协有诗“鱼目笑明月”。卞和:春秋时代的楚国人。

楚国青蝇(yíng)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chán)毁。
青蝇:比喻颠倒黑白的小人。连城白璧:指和氏璧,价值连城。赵惠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作为交换。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yuè)足鬼。
泣血人:指在荆山之下哭泣的卞和。忠臣死为刖足鬼:卞和本是忠臣,但两次被君王截去自己的脚。

听曲知甯(níng)戚,夷吾因小妻。
夷吾: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xī)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的大夫。后来他流亡到楚国,被楚国国君扣留。秦穆公就拿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用为大夫。

洗拂(fú)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洗拂:洗涤与拂拭尘垢。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pán)溪中。
朝歌:地名,殷代京城。在今河南省。鼓刀叟:指屠夫吕望。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钓六合:取得天下。

平生渭(wèi)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双目送飞鸿:这里用的是典故,这里指想对君王谈治国王霸之策,但却无人肯听,欲报国而无门。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鞠歌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卞和、宁戚、百里奚、吕望等人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用世之心,他期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报国无门,在诗中流露出了他抑郁不得志的愤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周天子:指周穆王。玉山:神话中的山名。《山海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鸣驺(zōu)辞凤苑,赤骥(jì)最承恩。
鸣驺:前呼后拥的驺从。驺:古代养马兼管驾车的人。赤骥:指火红色的马,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之一。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前两句叙述周穆王西域取玉的故事,后两句交代赤骥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终于有了纵横驰骋的天地,表达了诗人不愿困守书斋,沉沦下僚,渴望展示自己才学,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湘江曲

: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参考资料:

1、 金文.语文教学大纲重点推荐篇目 2 读破好唐诗 .西安市: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159页2、 《少年成长必读中外名著丛书》编委会.中国文学名著 唐诗 第2版 .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41页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潮:指波涛。发: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pín)茫茫鹧(zhè)(gū)飞。
白蘋:一种植物。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参考资料:

1、 金文.语文教学大纲重点推荐篇目 2 读破好唐诗 .西安市: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159页2、 《少年成长必读中外名著丛书》编委会.中国文学名著 唐诗 第2版 .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41页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759-7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