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湘妃怨

:
二妃怨处云沉沉,二妃哭处湘水深。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飒风生斑竹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陈羽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70篇诗文

猜你喜欢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2、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3、 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2、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3、 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 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就是酒垆,垆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牡丹

: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恐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传情每向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爱情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8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jiān)怨别离。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红笺: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传情每向(xīn)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馨香:芳香。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枕席:泛指床榻。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爱情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8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81-7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秋

: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不觉:不知不觉。初秋:立秋左右。清风:清凉的风。习习:微风吹的样子。重:再次。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炎炎暑退茅斋(zhāi)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茅斋:茅草盖的房子。莎:多年生草本植物。露光:指露水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公无出门

: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天迷迷,地密密。
天迷迷,地密密,公无出门。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九头熊虺会吞噬人的灵魂,严霜大雪几乎会把人骨折断。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凶恶的狗呀,听谁使唤?闻嗅跳蹿,要把人掀翻。佩兰客,品高行端,可它们要舔舐足掌精髓,却偏把你挑选。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只有天帝指令它们乘轩升天,手持玉星宝剑,倚靠黄金横木,它们才会意足心满。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我虽然跨着大马,却无能归还,因为历阳湖波汹涌如大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剧毒角龙抖动蛇身花纹,张开大嘴如血口大盘;狻猊以虎豹为餐,猰貐以人肉为食。它们狂乱地吐着谗涎,等待把佩兰客送到嘴边。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鲍焦吐枣而死,是因为无能自食其力吗?颜回年少鬓白,是因为呕心沥血吗?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颜回之死并非血气衰竭,鲍焦之死并非违背天意。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天公无道,贤才早陨;之所以会这样,是昭昭上天遭到肆意吞噬。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天道公明还怕你不信,那你就看看屈原。在先王庙,在公卿祠,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伟谲诡,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作《天问》,抒发情思。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huī)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熊虺:传说中食人魂魄的九头毒蛇。

(sǒu)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嗾:唆使狗的声音。狺狺:狗叫声。索索:内心不安的样子。这里指狗向前闻嗅的模样。佩兰客:指品德高尚的人。出自《楚辞·离骚》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è)
帝:天帝。乘轩:乘车,坐车。玉星点剑:镶嵌于事的宝剑。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横木。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历阳湖:麻湖,在今天安徽和县。

毒虬(qiú)相视振金环,狻(suān)(ní)(yà)(yǔ)吐馋涎(xián)
虬:有角的龙。这里指巨大的毒蛇。狻猊:狮子。猰貐:传说中吃人的怪兽。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bìn)毛斑。
鲍焦:周代隐士,传说中他非自己种的粮食不吃,非妻子制的衣服不穿。后来饿在山中,吃枣子,受人责问,于是呕吐而死。出自《风俗通》。颜回:孔子的弟子。31岁就逝世了。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xián)啮,所以致之然。
衔啮:咀嚼。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呵壁书问天:屈原遭谗言被流放后,见楚国先王庙公卿祠上画着天地山川神灵等奇崛的景象,于是,写下了《天问》,对壁呵责,抒写胸中的愁思和满腔的悲愤。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雨

: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 :长春出版社,2010年:62.152.122.156.298.512.632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乡:家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乡乡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zhān)望。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肠乡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夕相处。无夕:日日夜夜。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残灯:不好的事。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空堂:空屋。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晓:到来,来临。正:此时。苍苍:纷纷。

不学头陀(tuó)法,前心安可忘。
头陀:苦行僧。安:怎么。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 :长春出版社,2010年:62.152.122.156.298.512.632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

  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

  “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

  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刘星辰.白居易诗集品鉴:四川大学 ,2005年:26-352、 王天慧.乐府诗研究:南京大学,2006年:50-583、 王维安.白居易作品鉴赏:北京大学,2003年:41-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