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别的南浦飘着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红的荷花,润透了离愁别意;小船缓缓地摇进花丛,摇荡着我不安的心绪。西风扬起的波澜,隔开了,我和你。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4-25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楚女欲归南浦(pǔ),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yàng)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荷叶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国女子。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浦,水边,岸边。湿愁红:红指荷花,即雨湿带愁的荷花。红,一作“云”。摇漾:摇荡,形容船在水中划行的样子。漾,一作“样”。隔西风:小船已去远,隔风相望,所以说“隔西风”。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4-25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这首词写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哀愁是楚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归南浦,朝雨”点明人物、情事、地点、环境。紧接着“湿愁红”句,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小船摇漾入花里”写船行,“摇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轻悠地荡漾在花丛中的情态。“波起”写船行荡起层层涟漪。这里描述小船驶入花丛的情景,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描绘出一种极美的境界。雨湿花红,风吹浪起,如此离别的环境气氛,愁意自在其中。

  结尾“隔西风”三字,语言简洁,却深入地写出了送别女子的心情:西风吹起,碧波荡漾,人儿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满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笔写感情,给人以刚硬之感,表现出一种被强行拆散的感受。“西风”则是一种萧瑟的意象,与“朝雨”交加,更添凄凉,透露出送者与被送者的苦楚哀伤。

  此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能以少许断续的线条,绘成一幅饶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个“愁”字,一个“隔”字,写楚女悠悠离愁颇为宛转含蓄。全词“曲调节拍短促,而韵律转换频数,形式与五、七言诗大异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35-2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别的南浦飘着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红的荷花,润透了离愁别意;小船缓缓地摇进花丛,摇荡着我不安的心绪。西风扬起的波澜,隔开了,我和你。

注释
荷叶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分单调、双调两体。此词为单调小令,二十三字,四仄韵二平韵。
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国女子。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浦,水边,岸边。
湿愁红:红指荷花,即雨湿带愁的荷花。红,一作“云”。
摇漾:摇荡,形容船在水中划行的样子。漾,一作“样”。
隔西风:小船已去远,隔风相望,所以说“隔西风”。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4-25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词写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哀愁是楚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归南浦,朝雨”点明人物、情事、地点、环境。紧接着“湿愁红”句,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小船摇漾入花里”写船行,“摇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轻悠地荡漾在花丛中的情态。“波起”写船行荡起层层涟漪。这里描述小船驶入花丛的情景,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描绘出一种极美的境界。雨湿花红,风吹浪起,如此离别的环境气氛,愁意自在其中。

  结尾“隔西风”三字,语言简洁,却深入地写出了送别女子的心情:西风吹起,碧波荡漾,人儿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满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笔写感情,给人以刚硬之感,表现出一种被强行拆散的感受。“西风”则是一种萧瑟的意象,与“朝雨”交加,更添凄凉,透露出送者与被送者的苦楚哀伤

  此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能以少许断续的线条,绘成一幅饶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个“愁”字,一个“隔”字,写楚女悠悠离愁颇为宛转含蓄。全词“曲调节拍短促,而韵律转换频数,形式与五、七言诗大异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35-2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词写雨中送楚女驾舟晨归。丁寿田、丁亦飞《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云:“此细雨中送别美人之词也。”然其送别对象以及创作时间均未得确证。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35-2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5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pān)松桂触云行。
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寻幽:探访幽隐之处。攀:紧紧地抓住。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xiāo)吹一声。
箫:是一种乐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雪晴晚望

: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参考资料:

1、 滕咸惠 程相占.唐诗精选.北京市:金盾出版社,2002年:361页2、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3年:464页3、 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773页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qiáo)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危峰:高耸的山峰。

野火烧冈(gāng)草,断烟生石松。
石松:石崖上的松树。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却回:返回。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参考资料:

1、 滕咸惠 程相占.唐诗精选.北京市:金盾出版社,2002年:361页2、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3年:464页3、 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773页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但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现出清冷的诗风。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起笔即点出“望”字。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远山近水,显得更加秀丽素洁。极目遥天,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几乎多至“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和动态。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采樵人沿着隐隐现出的一线羊肠小道,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樵人初归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动静光色的摹写中,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它一明一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别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形象高大纯洁,“断烟”也不遮掩。

  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渐渐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

  就在写这首诗的圭峰草堂寺里,贾岛曾写过一首《送无可上人》,为无可南游庐山西林寺赠别,最后二句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尽管此后贾岛并未去天台山再度为僧,与无可结近邻,但在写诗当时,是起过这种念头的。这应是“闻打暮天钟”一语含义的绝好参证。同时,作者在那首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之下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几句在表现苦吟孤傲之中也明言有“归卧故山”的思想。

  “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静谧的,是望景。七句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泼的局面。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63-96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筹边楼

: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参考资料:

1、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51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诸将莫贪羌(qiāng)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边头:边塞前沿。

参考资料:

1、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51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诗的开首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高峻可知;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着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两句不但写得气象雄浑,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便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军们的目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战争的威胁。

  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意思是这座巍然耸立的高楼,它曾经是全蜀政治军事的心脏,成为西川制高点的象征;而此时时过境迁,登楼便能看到边地的烽火了。通过这样的对照,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人感时伤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陡然一转,与上文跳脱开来,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

  此诗前两句写景,气象万千;后两句叙事,说明时移势异。诗人的沉痛感受与前两句的壮伟大不相同,在前后对比描写之中,充分显示出女诗人心系国势盛衰的宏深器识和忧国忧民的生动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9-7802、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建安七子论作诗哪个比得此公?曹植刘桢也应当在您指挥之中。

荐衡刘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虽知当日推荐祢衡有个孔文举,可叹没有人再作“乞火”的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朝廷的楼台常常牵动您的魂梦,像那西江波涛远远遮蔽天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可惜您“故国三千里"的名句,白白地传唱在皇帝的后宫。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8页2、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01:第92页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七子:指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曹刘:曹植、刘桢,二人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荐衡(héng)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kuǎi)通。
荐:举荐。衡:祢衡。文举:孔融字文举。祢衡是汉末辞赋家,性格刚强。孔融爱其才,上书推荐他。乞火:用汉代蒯通典故,详见《汉书·蒯通传》。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北极:指北极星,此处喻朝廷。挂梦:梦中思念。西江:从西面来的大江,即长江。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xū)唱歌词满六宫。
可怜:可惜。六宫:皇帝的后宫。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8页2、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01:第92页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刘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宫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参考资料:

1、 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15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横江词·其二

: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海潮向南而去,远至寻阳,牛渚山历来比马当山还要险峻。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欲渡横江又嫌风高浪险,愁似长江之水,长流万里。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

海潮南去过浔(xún)阳,牛渚(zhǔ)由来险马当。
马当:即马当山,在今江西彭泽东北。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长江在安徽地界变为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是这里。牛渚,即采石,历来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可以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来形容,其险峻远远胜过马当这个地方。“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当时诗人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不似《月下独酌》其四所写的那样“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二十个字中用了三个“愁”字,而且愁到最后,连愁都不来了。

  严评本《李杜全集》载明人批此诗:“‘险马当’三字尚觉生硬。后二句语不甚深 ,以无意出之却妙。”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