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田家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微雨众卉(huì)新,一雷惊蛰(zhé)始。
卉:草的总称。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田家几日闲,耕(gēng)(zhòng)从此起。
耕种:泛指种田的事。

丁壮俱在野,场圃(pǔ)亦就理。
场圃: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归来景常晏(yàn),饮犊(dú)西涧水。
景:日光。晏:晚。犊:小牛。

饥劬(qú)不自苦,膏(gāo)泽且为喜。
劬:过分劳苦。膏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仓禀(lǐn)无宿(sù)(chǔ),徭(yáo)(yì)犹未已。
禀:储存谷物的屋舍。宿储:隔夜之粮。徭役: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方惭(cán)不耕者,禄(lù)食出闾(lǘ)里。
惭:羞愧。不耕者:做官的人。禄食:俸禄。闾里:乡里,泛指民间。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蛰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蛰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六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1224-1226页2、 罗汉编.罗汉品唐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04-105页3、 杨国安,王前进.诗说中国五千年 隋唐五代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39页4、 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三秦出版社,1997年:6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
田家:农民。
卉(huì):草的总称。
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犊(dú):小牛。
劬(qú):过分劳苦。
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惭(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禄食(lù shí):俸禄。
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参考资料:

1、 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六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1224-1226页2、 罗汉编.罗汉品唐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04-105页3、 杨国安,前进.诗说中国五千年 隋唐五代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39页4、 于庆元.诗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三秦出版社,1997年:6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432篇诗文

猜你喜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2-134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怀旧空吟闻笛赋(fù),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侧畔(pàn)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侧畔:旁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2-134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乡”指洛阳。一本作“郡”,郡指扬州。扬州是当时淮南节度使的治所,而和州是隶属于淮南道的。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诗的第三层,推开一步,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所以古今传诵,交口称赞。

参考资料:

1、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 Zhonghua Loose-leaf Collection, 2013年03期 2、 郭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J]. 现代家教 1995年05期 3、 骆玉明. 纵然挫败 不失豪爽——谈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7年06期 4、 袁由启. 为霞尚满天——《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J]. 初中生必读 2005年10期 5、 初中生必读, Required Reading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005年10期 6、 语文教学通讯,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1980年03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

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绿绮:琴名。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客:诗人自称。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馀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6-3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守岁

: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96年10月第1版:第374页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qǐ)宫。
芳殿:华丽的宫殿。下文绮宫亦同。丽:使动用法,使······美丽。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fù)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馥:香气。盘花:此指供品。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96年10月第1版:第374页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人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紧扣“守岁”,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从而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96年10月第1版:第374页2、 佘克勤,王远国著.中国人必读的节日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3:第283页3、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第374至375页4、 佘克勤,王远国著.中国人必读的节日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3:第28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乐游原

: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在青门里揉捏柳枝,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再将新酿的醇酒倒入杯中。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心里的无味只有寄托于诗中,可是吟诗之后内心又归于无味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梦:春天的梦。春原:春天的原野。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青门:泛指归隐之处。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也泛指柳树。紫阁:指仙人或隐士的住所。云松: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为伴侣。

(fú)(yàn)轻冰散,开尊绿酎(zhòu)浓。
开尊:即“开樽”,举杯饮酒。绿酎:新酿的醇酒。

无悰(cóng)托诗遣(qiǎn),吟罢更无悰。
悰:心情,思绪。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绝句二首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参考资料:

1、 聂巧平.唐诗三百首:崇文书局,2015:194-1952、 邓魁英.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453、 姜海宽.杜甫诗歌选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452-45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春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yāng)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碧鸟逾(yú)白,山青花欲燃。
鸟:指江鸥。花欲燃:花红似火。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参考资料:

1、 聂巧平.唐诗三百首:崇文书局,2015:194-1952、 邓魁英.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453、 姜海宽.杜甫诗歌选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452-45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拟人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162-164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3-5343、 傅德岷.唐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183-18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