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相吴君新居

:

避世寻幽境,逃名爱息机。帘开山作障,堤束水流矶。

垂柳当檐荫,盘槐绕户围。香清兰欲茁,茶熟笋初肥。

钓可供鲂鲤,蔬方采蕨薇。处安随艮背,居静戒咸腓。

皋庑差堪托,卢堂得所依。吾生怅漂泊,乐此玩馀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杨倓

杨倓(603年-618年),隋炀帝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之长子,立为燕王,字仁安。603年,杨昭的大刘良娣生杨倓。606年,杨昭早逝。杨倓因聪明英俊,在炀帝之孙中,最受偏爱,常置于身边。杨倓好读书,重儒学。母亲大刘良娣早逝,每至忌日,杨倓都终日呜咽流涙。炀帝听闻后觉得很惊奇,就愈发钟爱他。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之前,杨倓事前察知。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欲进宫面奏炀帝,守卫宫殿的人阻碍、奏闻不达。之后,也被宇文化及杀害。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淮阳感秋

: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216-217页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秋风。

此夕穷涂士,郁(yù)陶伤寸心。
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郁陶:忧思积聚貌。

野平葭(jiā)苇合,村荒藜(lí)(huò)深。
葭苇:蒹葭芦苇。藿藜: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眺听良多感,徙倚(yǐ)独沾襟。
徙倚:犹徘徊、逡巡。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kuài)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作者从杨玄感反隋失利,隐于淮阳。这里借追怀樊哙寄托自己起事建功的心志。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虚生:徒然活着。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216-217页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3-4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江花月夜二首

: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傍晚江面风平浪静,远远望去似乎稳稳不动,岸边到处是正在盛开的春花。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流波滚滚,月影沉沉;潮水汹涌,星光闪烁。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春夜的露水含着淡淡花香,点点月色荡漾在小潭的水波里。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不知道面前的水潭是通往哪里,如果是汉水就有缘碰到汉水女神,如果是湘水,就有缘碰到娥皇女英。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yàng)月晖。
漾:水面微微动荡。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游女:汉水女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失题

: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点点,上下翻飞,流水潺潺,环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傍晚西斜的太阳将落,这场景让人一看就不免黯然惆怅。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àn)消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别诗

: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著地:碰到地。漫漫:遍布貌。搅:《说文》:乱也。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借问:敬词,请问。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

  这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莫愁乐·闻欢下扬州

: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
听闻郎君要东下扬州,小女子相送到楚山头。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两人伸手抱腰看,只见江水不再向东流。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
闻:听闻。听说。欢:喜欢之人,心爱之人。下:顺水行船。东下。扬州: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相送:互相送行。楚山:山名。即荆山。泛指楚山大地。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探手:伸手。探出双手。抱腰:抱着细腰。江水断不流:说江水已不再向东流,希望爱人不要走也。断,绝断。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女子听说情人要出远门,就匆匆赶来相送。首二句交代了送别的过程。句中的“欢”,是江南女子对情人的昵称。“扬州”是指南朝首都首都建业(今南京),商业极其繁荣,单单秦淮河就有“小市百余,大市十余所”。商人估客凭籍长江水利,往来其间,“贡使商旅,方舟百计”,故而六朝西曲颇多表现商妇贾客生涯,特别是女子之离愁别恨。诗首句特意点出“下扬州”三字,恐怕正是为了暗示这一背景。诗首句特意点出“下扬州”三字,恐怕正是为了暗示这一背景。她送啊送啊,不辞路远,一直送到了“楚山头”。楚山,泛指楚地之山。《莫愁乐》产生的竟陵(今属湖北),正属古楚地。在山头分手,利于目送征鸿,见得女子聪颖情深;但从全诗看,也是为了配合诗境,为末句的写景先垫写一笔。。她送啊送啊,不辞路远,一直送到了“楚山头”。楚山,泛指楚地之山。《莫愁乐》产生的竟陵(今属湖北),正属古楚地。在山头分手,利于目送征鸿,见得女子聪颖情深;但从全诗看,也是为了配合诗境,为末句的写景先垫写一笔。

  第三句描写欲别还难的场面。不难想象,分手之际自有种种情态,这里略去其余,仅选择了女子的一个动作加以刻画。“探手抱腰看”的主语是女子。海誓山盟、千言万语,一路上大概已说过了,分手之际,女子突然伸手将情郎抱住。这一举动急切、娇憨,使人想象到难分难舍的情景。“看”字下得极为传神,她是想把情人的音容笑貌刻印入脑海?抑或要看透情人的心灵深处?要知道,去处是扬州销金窟啊!这不会不使她感到忐忑不安。此句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她的一往情深却又隐含忧虑的复杂心情。 诗最后一句突然宕开笔墨,转而写景:“江水断不流”。一说,指女子希望江水不流,令“欢”不能乘舟东去。这样理解固然未尝不可,但终觉淡而寡味。这当是特定地点特定人物眼中之景。滔滔江水,不舍昼夜,自然不会暂停,但从山头高处远望,波涛似乎消失,水面平静如镜,不就像凝固了吗?这一景像,在切盼情人不要离去的女子眼中,更是似幻似真,由幻变真。这一句就像电影中一个采用特技的特写镜头,为整个场景平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我们仿佛听见女子遥指江面,娓娓劝说:“你看,江水也不流了,你为什么还要离去呢?”以景作结,耐人寻味,有含而不露、悠悠不尽之妙。 送别的歌辞,自然意在抒情。此首却无一语正面述情,全由动作、景物加以衬托,但读来唯觉感情深、情态真,有情在言外之功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