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大入秦

: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270篇诗文

猜你喜欢

巫山曲

: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参考资料:

1、 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0-31页2、 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18页3、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试卷).济南市:黄河出版社,1996年:337-338页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qiào)十二峰。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上峡:高峡。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暮雨:指神女。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yuán)啼三声泪滴衣。
目极:极目远望。魂断:销魂神往。

参考资料:

1、 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0-31页2、 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18页3、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试卷).济南市:黄河出版社,1996年:337-338页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台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台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台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读者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257-2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大江分为九个支流,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观潮感到枚乘《七发》的壮观,凭吊屈原痛苦沉江。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大江分九流,淼(miǎo)漫成水乡。
明海:即指彭蠡湖,唐人往往称湖为海。流:一作“派”。淼漫:一作“淼淼”。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利涉:船的代称。至:又作“逗”、“经”、“过”。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五湖:泛指湖南、湖北一带的湖泊。一说太湖。经:又作“过”。三湘:漓湘、潇湘、蒸湘(或沅湘、潇湘、蒸湘)。泛指湖南一带。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涛:一作“潮”。枚发:枚乘《七发》曾写“广陵观涛”一段。沉湘: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所以说“沉湘”。

魏阙(què)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魏阙:宫门外阙悬法之所,因一代帝王所居。恒在:指常在。金门:金马门的省称。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遥怜上林雁(yàn),冰泮(pàn)也回翔。
上林雁:上林是宫苑名。冰泮:冰融,解冻。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这首诗清淡自然,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此诗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发,屈痛。 魏阙心,金门诏,上林雁”,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无发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这与“其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其咏诗,其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因之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还未仕。”之时有同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2、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282-285

(pó)皤岷(mín)山老,抱琴鬓(bìn)苍然。
皤皤:白发苍苍的样子。岷山:这里指蜀地的山。苍然:灰白色。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玉徽:玉制的琴徽。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sōu)(liú),忽在窗户间。
石林:林立的山石。飕飕:风声。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chán)湲。
绕指:手指弹琴时的柔韧动作。弄:拨弄。青丝,指琴弦。激:迸射。潺泼:水徐徐流动的声音。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演漾:声音飘荡。楚,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南方。虚徐,飘渺舒缓。韵,风韵。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兼:兼有。阳台,即阳云台,在巫山之下,这里指楚地。杂:夹杂。巫山猿,见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注。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幽:深远。净,纯正。便,适合。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楚客:指屈原。湘妃:湘水女神。相传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妃,闻舜死,泪下沾竹,竹叶上生了斑点。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青桐:梧桐,木可制琴。亘:横列。朱丝弦:红色的琴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递:传递。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知音: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后因此称知己朋友为“知音”。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zhāi)眠。
斋:屋舍。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2、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282-285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唐代诗人有许多写琴声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三句用三个形象:松涛、流水、霜钟来写琴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开头就以卿卿我我的亲呢情话作比,接着又用沙场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孤凤等形象来一再比喻琴声。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发白马

: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hū)(tuó)
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cuó)(é)
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金戈。
戢:收藏兵器。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进太宗

: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péi)回。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jù)能来。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讵:副词。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

  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参考资料:

1、 郭海文 .《唐代宫廷女性知识分子情怀——唐太宗贤妃徐惠诗文之分析》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2 :第149页 .2、 黄芸珠 .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载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 .陕西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1 :第58页 .3、 张红 .《唐代宫室女性诗歌创作研究》,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陕西西安 :陕西理工学院 ,2013 :第21页 .4、 郑光仪 .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1 :321-323 .5、 清湘 .好时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