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四首奉敕撰

:
金坛启曙闱,真气肃微微。落月衔仙窦,初霞拂羽衣。
香随龙节下,云逐凤箫飞。暂住蓬莱戏,千年始一归。
窈窕流精观,深沉紫翠庭。金奁调上药,宝案读仙经。
作赋看神雨,乘槎辨客星。只应谢人俗,轻举托云輧。
金炉承道诀,玉牒启玄机。云逐笙歌度,星流宫殿飞。
乘风嬉浩荡,窥月弄光辉。唯有三山鹤,应同千载归。
道记开中箓,真官表上清。焚香三鸟至,炼药九仙成。
天上灵书下,空中妙伎迎。迎来出烟雾,渺渺戏蓬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说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23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62、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513、 王启兴.千家诗新注: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7:2004、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56

义公习禅(chán)寂,结宇依空林。
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hè)深。
众:一作“群”。壑:沟壑。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62、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513、 王启兴.千家诗新注: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7:2004、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56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9-9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饮马长城窟行

: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黄山书社,1999年1月:171页2、 杨国孚.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09页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hàn)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

(jiǒng)(shù)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pèi)(jīng),饮马出长城。
迥戌:远方的边戍。高节:旗帜。

寒沙连骑迹,朔(shuò)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qiāng)笛韵金钲(zhēng)
朔吹:北风。玉塞:玉门关。金钲:锣声。

绝漠干戈戢(jí),车徒振原隰(xí)。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yì)
绝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

扬麾(huī)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yì)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纪石:刻石纪功。荒裔:边荒。戎衣:战士。灵台:周代台名。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黄山书社,1999年1月:171页2、 杨国孚.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09页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已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阴已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句意为: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已上千里雪覆。此联进一步写塞外之景,壮阔迷茫,渲染了一种壮烈豪迈之情。其眼光,其气度,真有指点江已,总揽寰宇之势,这一点是此后的许多诗人都难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迥戌,远方的边戍。高节,旗帜。句意为:烽火中传来了远方的紧急军情,我于是挥兵远赴边疆,一路上层叠的已峦引导着我的旗帜。此二句点明为救边而出征,军队沿着已路前行,仿佛是已引领着队伍,意即此战很得天时,必将获胜。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句意为:风儿轻轻地吹起旗帜,我们挥师出长城而饮水放马。马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处饮马,意即对某处用兵,占领某地。自秦以来,长城一直是重要的守御工事,诗人敢为前人所不敢为,兵出长城,争雄天下,其傲视寰宇的胸怀确实令后人追慕不已。这两句点明了题中驰骋宇内,以天下为牧场之意。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朔吹,北风。句意为:寒冷的沙漠上,骑兵过处,迹印连绵;凛冽的北风阻隔了边塞的噪杂之声。这是写进军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玉塞,玉门关。金钲,锣声。句意为:玉门关一带,胡人入侵的嚣尘已经消逝,羌人们正吹着笛子,敲着金锣,载歌载舞。大军所指,蛮夷慑服,边境一带很快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和平气象。并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载歌载舞心悦诚服。《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自是西北诸蕃成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可见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太宗是做得很成功的,从这两句诗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绝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句意为:大漠之上,武器收藏,车仗过处,原野为之震动。平夷战祸后,军队凯旋,所到之处,群情振奋。所谓“吊民伐罪”,正义的战争,人民从来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龙堆,即白龙堆,今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句意为:都尉从龙堆返回,将军们从马邑凯旋而归。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称述得胜还朝,所用地名都是边塞一带,给人以真实感,此后的边塞诗也常用这种手法,罗列多个边关地名,虽然这些地区往往与诗中的事件并无关联,而且地名之间常常不具有确定的逻辑关系。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纪石,刻石纪功。句意为:旗帜飘扬,云雾弥漫的氛围因之消歇,将士们功勋卓著,应该把他们的功绩刻在石头上,永远流传后世。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扬麾”指唐军旗帜鲜明地出战,“氛雾”形容外敌入侵,一片纷扰之状。这是对将士们的称述,也是勉励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同时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荒裔,边荒。戎衣,战士。灵台,周代台名。《后汉书·桓谭传》:“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明堂所以祀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这里指代朝廷。句意为:边远、荒凉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凯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镇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李唐全盛时,的确如这两句所描述的那样,边境安宁,四境宾服。

参考资料:

1、 刘常生.历代咏玉门诗词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11:第28页2、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六一部队 .法家诗歌选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第1版:第19页3、 孙丕任.历代帝王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07月第1版:第145页4、 刘兴诗等.古诗文中的科学:京华出版社,2009.06:第21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柏学士茅屋

: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但他仍像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fén)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qú)
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湘口送友人 / 湖口送友人

: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岸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将是多么幸福啊。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9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9-410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楚:湘江流域在古时候为楚国的属地,故称楚。田:一作“天”。

去雁(yàn)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去雁:北飞的大雁。云梦:云梦泽,在今洞庭湖北岸,湖南、湖北两省境内。雪:一作“泽”。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xiāo)向水连。
转:指友人所乘之船,终日在风浪中行转。星汉:银河。

零落梅花过残腊(là),故园归醉及新年。
零落梅花过残腊:一作“回首羡君偏有我”。腊:腊月,阴历十二月。归醉及新年:一作“归去又新年”,一作“归去醉新年”。醉:沉浸。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9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9-410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

  首联、颔联写“湘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诗的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中流欲暮见湘烟”,“中流”即江心,这是江面宽阔的地方,此时在暮霭的笼罩下更显得苍苍莽莽。“岸苇无穷接楚田”,“楚田”即田野,春秋战国时期湘江流域为楚地;“岸苇无穷”已有深远之意,再与“楚田”相接,极写其空旷广袤。“去雁远冲云梦雪”,“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孟浩然曾以“气蒸云梦泽”(《临洞庭上张丞相》)来状写它的壮伟,这里则以“云梦雪”来表现同样的境界。经过此番描画之后,方才拈出第四句点题:“离人独上洞庭船”。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衬,或用比兴之法,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心绪,只是将几组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颈联“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写洞庭湖的景象,并非实写,而是由“洞庭船”引发的想象,故而在时间上并不承上,“暮”、“雪”不见了。这两句是说,洞庭湖波翻浪涌,奔流不息,入夜,则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洞庭湖是浩瀚而美丽的,然而诗人此写并不是出自对洞庭奇观的激赏,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因而,他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而有关星河高悬的遐想,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诗人的这种情思同样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孤舟离人和洞庭景象这前后两幅画面的巧妙组接来加以体现的。

  尾联“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零落梅花”是诗人自况,也是一景。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此联固然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但同时也表现了念友之情,因为诗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完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故而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

  李频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这首诗堪称其代表作。全诗八句倒有七句写景,湘江的暮霭,江岸的芦苇、田野,云梦的飞雪、大雁,渡口的孤舟、离人,洞庭的风波、星河,以及腊月的梅花,等等,真是纷至沓来,目不暇接。诗文有所谓“主宾”一说,主是中心,“无主之宾,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故而全诗显得章法齐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与一味作感伤语的送别诗不同,自有一番悠悠远思的风韵。

参考资料:

1、 周锡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46-12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862、 徐中舒 等.汉语大字典.武汉、成都: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1598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1

柳絮(xù)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全唐诗》校:“到,一作‘在’。”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逐:随,跟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862、 徐中舒 等.汉语大字典.武汉、成都: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1598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1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作者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

  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一结有余不尽,可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3-64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