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芙蓉

:
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
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94篇诗文

猜你喜欢

答张五弟

: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对着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8-99

终南有茅(máo)屋,前对终南山。
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终年:全年,一年到头。长:一作“常”。闭关: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无心: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自闲:悠闲自得。

不妨(fáng)饮酒复垂(chuí)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垂钓:垂竿钓鱼,喻隐居生活。但:只,只要。往还:交游,交往。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8-99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这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挚感情。

  从诗的内容上看,此诗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兴致,招致他来相聚共乐。诗人首先描写他的隐居之所的清幽。虽是几间茅屋草舍,但面对着巍峨深邃、苍翠欲滴的终南山,开门即可观赏山色。头两句娓娓道来,不加丝毫藻饰,意在引起友人的联想。三、四句进而写自己的隐居生活情趣。从早到晚,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人打扰,更无机心杂念,煞是悠闲。为了吸引友人到来,又有意写自己终年无客,门虽设而常关,流露出几分寂寞。思念友人前来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后两句,又以饮酒、垂钓等赏心乐事相招,直率地表达希望友人能经常来聚会的心愿。

  从诗的写法上看,全篇以诗代书,写得朴实、自然、亲切。为使友人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诗中有意采用重复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连用两个“终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门面山的优势。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终南山的“终”字移用来创造给人以悠长、缓慢之感的时间意象。一个“终年”再叠加一个“终日”,两个同一结构的诗句反复、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闲的心态,使人感到诗人在山中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静静生活下去,对世事不闻不问,甚至不管岁月的流逝,惟一遗憾的是不能与张諲朝夕相处。四个“终字”,两个“长”字的叠用,诗句节奏显得非常缓慢。

  全诗写得轻松自然,毫不着力。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闲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散淡、安闲的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优钵罗花歌

: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在天山的南面,火山的北面,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那里有一种花,人们都不曾见识,它长着绿色的茎,碧绿的枝叶十分美丽。

叶六瓣,花九房。
它有六片叶子,花开时成九瓣;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夜里花瓣合拢,早晨开放,多有奇异的香味。为什么不生在中原而要生在西方呢?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如今它被移植在庭堂之下,令我的府邸大增光彩。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想必你一定是不耻于同媚俗的花草们为伍,才如此孤独高傲地自个开放于僻静之处!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为何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呢?在深邃的山坳谷地里饱受寒霜的摧残而凋折。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我暗自悲伤阳关一带道路漫长,我无法将你进献给君王。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2-2032、 廖仲安.边塞诗派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3-1253、 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41-44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bō)罗花,目所未见。天宝景申岁,参忝(tiǎn)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xiá),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suō)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lóng)(zōng)如冠弁(biàn)。嶷(yí)然上耸,生不傍引,攒(cuán)花中折,骈(pián)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yì),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jué)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bìn)于林薮(sǒu)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忝:谦词,辱居。摄:兼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官职前者掌出外推求、审查案情。后者掌纠察内外官吏、监诸军等亭。此都非本参实职,乃是朝廷加给升任官员的朝宫职称的虚衔。伊西:伊州、西州,隶北庭节度。公:公门,官府。婆娑:盘桓。寄敖:寄托傲世之情。交河:交河城,其地在天山南麓。巃嵸:高耸貌。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嶷然:高貌。骈:并列。景:日光。遐裔:边远地区。阴阳:阴阳二气,古人认为是生成万物的因素之一。厥:其,它的。适:如果。遭:遇到。摈:抛弃,斥逐。林薮:山林草泽。

白山南,赤山北。
白山:即天山。赤山:即火山,又名赤石山。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花九房:花有九片花瓣。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夜掩朝开;意即花瓣夜晚合拢,到早晨又开放了。中国:中土,中原,相对于西方少数民族而言。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公堂:官府的厅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委严霜:因受寒霜摧残而凋零。

吾窃(qiè)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窃:暗自。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曾:乃。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2-2032、 廖仲安.边塞诗派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3-1253、 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41-44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钵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优钵罗花即岑参所认定的印度梵语中的雪莲花,按照作者在序言中的说法,优钵罗花这个名字他最早是从佛经里读到的。唐代的西域居民多把优钵罗花想象成神山圣域里罩有灵光圈的小佛像。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四句写在天山南部、火山北部,一种人未曾识的奇花异草生长于其间,其茎干、叶片皆晶莹玉润,浓绿如翡翠,亭亭匀秀,美丽婀娜。

  “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四句写此花碧叶六片,翦翦如齐,花瓣有及,色如凝脂,夜晚掩合如羞,清晨幽心静放,笑对骄阳,其香清幽淡雅,沁人心脾,叹此花为何生于寒荒西域,而不生于物华天钵、人杰地灵的中原大地,使有道之士、高洁君子但有知音之赏、惺惺相惜,而不能植于静室,相濡以沫。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这几句写将此花移于官署,使其高情逸态、淡放幽香涤尽官署锈染浊蚀的纷纭伧俗气,增其恬淡,秀其玉色,也使诗人日日得以耳濡目染,声气相求。叹此花高洁秀逸,幽香独放,亭亭静植,不蔓不枝,有君子澹泊明净之心,有贞女沉静清淑之态。耻于与众草为伍,择地而居,深山幽谷,冰霜侵逼,抱寒寂对幽冷亦淡定自若,无怨无艾,不因无人而不芳,不为孤影而自怜。如握瑾怀瑜的君子啸傲林薮,抱道自持,也绝不同流合污,和光同尘。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二句写诗人叹此花清雅高洁,如高尚其志的隐士,定是佐王的股肱大才,必当献于君王以其光明和德化布于天下,怎奈山长水阔,阳关路远,君王难致。

  此诗长短不拘,随情感的波动而蜿蜒前进,显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和精湛的表现手法。全诗以花自喻,以花独居僻壤,喻自己穷居塞外;以花种类奇特,喻自己胸怀大略;以花的独自开放,喻自己的洁身自好、特立独行;以花的罕为人知,喻自己的怀才不遇;以花因路途遥远无法上闻帝王,喻自己远戍边塞,晋身无阶。古人以物喻人者为数不少,但像此诗这样切合得丝丝入扣,以至有花与诗人简直融为一体、难分彼此之感的则并不多见。这首诗堪称唐代以物咏志的边塞诗中物我融合较为完美的一首。

  此诗为歌行体,形式灵活自如,多用散句,穿插变化,以韵调、用意来调节字句,流畅和谐,调如辘轳,而圆转自如。词不妩媚,而清秀淡朴、婉转有致,也颇合于诗的内容和格调。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2-2032、 廖仲安.边塞诗派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3-1253、 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41-4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参考资料:

1、 黄占英注释.唐诗三百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147-1482、 周娜.唐诗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20

细草微风岸,危樯(qiáng)独夜舟。
岸:指江岸边。危樯: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参考资料:

1、 黄占英注释.唐诗三百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147-1482、 周娜.唐诗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20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参考资料:

1、 傅思均 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63-56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柏行

: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这句写柏之古老。柯:枝柯。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dài)色参天二千尺。
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bì)宫。
先主:指刘备。閟宫,即祠庙。

崔嵬(wéi)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yǒu)空。
窈窕:深邃貌。

落落盘踞(jù)虽得地,冥(míng)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独立不苟合。冥冥:高空的颜色。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jiǎn)伐谁能送?
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送:就木说,是移送:就人说,是保送或推荐。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luán)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jiē):古来材大难为用。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这首诗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联十六句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报效朝廷的理想。在这里,句句写古柏,句句喻诸葛,句句又隐含着诗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坚强,雄劲飞动,古朴厚重,正是诗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心肯。

  在杜甫看来,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这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

  如果说前八联还只是在赞赏武侯的同时暗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叹,那么后四联八句则在曲尽体物之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将古柏与自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材大难用的愤慨。以大厦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然而大木重于丘山,万牛都因不能拉动而回首去看,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这与武侯和刘备的君臣际会正是天壤之别。

  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像古柏一样朴实无华,不以花叶之美炫俗,英采自然外露,使世人惊异,愿意不辞剪伐,陈力于庙堂,但没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乃为鸾凤所喜。而自己的怀才不遇正是像这古柏一样。诗人最后终于发出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浩叹。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你高风义节纵贯古今,却在寥落中困在剑州不得升迁。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世人只知文翁能够移风易俗,却往往忘记了李广一生不得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路经滟灏滩时我一个人双鬓蓬松地望着自己的小船在水上起起落落。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这年月兵荒马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许是春风和煦的时节在仲宣楼中相见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60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liáo)落三年坐剑州。
使君:指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名字不详。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俗:一作“蜀”。李广:西汉名将。

路经滟(yàn)(yù)双蓬鬓(bìn),天入沧浪一钓舟。
滟灏:即滟滪滩,在四川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60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律诗受到声律和对仗的束缚,容易流于板滞平衍,萎弱拖沓,正如刘熙载所说:“声谐语俪,往往易工而难化。”(《艺概·诗概》)而这首七律写得纵横捭阖,转掉自如,句句提得起,处处打得通,而在拿掷飞腾之中,又能体现出精细的脉络。

  诗的前半篇写李剑州,热情地歌颂了他“能化俗”的政绩,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诗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这两层意思,使读者对他那沉沦州郡的坎坷遭遇,更深为惋惜。“文翁”和“李广”,用的是两个典故。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典故用得非常贴切,然而也仅仅贴切而已。可是在“文翁能化俗”的上面加上个“但见”,在“李广未封侯”的上面加上个“焉知”,“但见”和“焉知”,一呼一应,一开一阖,运之以动荡之笔,精神顿出,有如画龙点晴,立即破壁飞去。不仅如此,在历史上,李广对他自己屡立战功而未得封侯,是时刻耿耿于怀,终身为恨事的。这里却推开来,说“焉知李广未封侯”,这就改造了旧典,注入了新义,提高了诗的思想性。在这里,杜甫把七言歌行中纵横挥斥的笔意,创造性地运用、融化于律体之中。在杜甫诗歌里像“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时歌》)之类的句子,正是和这首诗有着一样的波澜。

  下半篇叙身世之感,离别之情,境界更大,感慨更深。诗人完全从空际着笔,写的是意想中的诗人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诗人“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在这里,诗人并未诉说他的迟暮飘零之感,而是以“一钓舟”和“沧浪”,“双蓬鬓”和“滟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如果把这两句诗比作诗中之画,那么借用杜甫另外两句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来说明画意,是颇为确切的了。尾联用“仲宣楼”点出诗人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他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而在此时,诗人回望蜀中,怀念故人,想到兵戈阻隔,相见无期,那就会更加四顾苍茫,百端交集了。

  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诗人自己,再由诗人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杜甫的这类诗,往往劈空而来,一起既挺拔而又沉重,有笼罩全篇的气势。写到第四句,似乎诗人要说的话都已说完,可是到了五、六两句,忽然又转换一个新的意思,开出一个新的境界。然而它又不是一泻无余,收束处,总是荡漾萦回,和篇首遥相照映,显得气固神完,而情韵不减,耐人寻味。

  杜甫七律风格的基本特征,是他能在全篇之中,营造出磅礴飞动的气势;而这磅礴飞动的气势,又是和精密平整的诗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工而能化”,“中律而不为律缚”,从这首诗就可以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47-54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