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翰

刘翰,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三小传。 刘翰诗,以毛晋汲古阁影宋《六十家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断句合编为一卷。刘翰做诗追随“四灵”,王渔洋《香祖笔记》对其评价不高。 33篇诗文

好事近·花底一声莺

:
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钩,点飞英如雪。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钩,点飞英如雪。
花丛下面夜莺一声鸣唱,花丛上面斜挂着如钩般弯弯的半个月亮。要问月下那鸟儿在何钩啼叫?看,前方花枝颤动落英如同雪花飘飘。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东风吹来已把去年的愁绪一扫而光,催动着丁香花蕾朵朵绽放。金色的蝴蝶双双飞舞在小亭旁,惊动了花儿的安静,红花似雨洒落在地上。

花底一声莺(yīng),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
飞英:飞舞在空中的落花。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dié)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意指东风吹散了丁香花满腹的愁闷,如今它可以尽情绽放了。

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这首咏春词写出了从月落乌啼到天明之后一段时间春色之美。上片写天明之前花鸟的萌动。这时候曙色朦胧,但报晓的黄莺已经在花底发出了第一声啼叫。月落乌啼之处,晓风阵阵,飞英如雪,以花儿凋谢开放为标志,自然界旧的在不断离去,新的纷至沓来,新的一天开始了。下片写白天的浩荡春景,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前二句写东风劲吹,吹尽了冬天的寒冷,也为人们吹尽了去年的哀愁;它吹绽了丁香花蕾,像是为花儿解开了郁结的愁思。结尾二句写双双金蝴蝶翩翩飞舞,惊动园中小亭那儿落红如雨,尤显出春之热闹。全片描写精工细致,富有图画之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立秋

: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秋风吹来,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千家诗新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68页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43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299-300

乳鸦(yā)啼散玉屏(píng)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通常将立秋视为秋季的开始。乳鸦:幼小的乌鸦。啼散:啼叫着飞散了。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玉屏,精致的屏风。

睡起秋声无觅(mì)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无觅处:无处可寻。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千家诗新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68页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43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299-300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乳鸦啼散玉屏空”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起初小乌鸦还待在树枝上或屋檐上叫着,天黑了,乌鸦归巢了,就再也听不到乌鸦的叫声了。乌鸦有结群营巢的特点,所以傍晚时,乌鸦的叫声还是比较多的。老乌鸦不太喜欢叫,叫起来声音也粗砺,比较难听。而乳鸦比较喜欢叫,声音也柔和些,不是很难听。傍晚时玉屏上的字画还能看得比较清楚,天黑了,玉屏上的字画就看不见了,显得空空的了。当然,听不到乌鸦叫,看不见玉屏上的字画,于是屋内也就显得安静空旷了。

  “一枕新凉一扇风”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时的感受,夏天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因为空气的温度比较高。立秋扇风,觉得分外凉爽,因为秋天到来了,空气的温度也低了些。“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这种变化。当然这种感觉上的质变,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睡起秋声无觅处”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起初还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后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起床寻觅秋声,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

  “满阶梧桐月明中”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有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如首句通过声音能判断出是来自“乳鸦”,次句写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千家诗新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68页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