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69篇诗文

为政举措

政治
  ●政治体制
  在即位魏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登基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同时,曹丕整肃朝纲,于黄初二年(221年)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222 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消除割据
  此外,曹丕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汉末以来,青、徐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割据势力,他们虽归顺曹操,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对他们采取羁縻政策。曹操刚死,在洛阳的青、徐兵就发生骚动,曹丕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他们,控制了局面;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黄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因此后世推测,曹丕亲征的真实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不声不响地平定青、徐割据势力,充分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小心谨慎又不失坚决果断的素质。史学家田余庆评价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经济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曹丕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预作《终制》。

文化
  ●重视文教、礼乐
  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 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 人之法。

  黄初四年(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演奏起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

  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曹丕的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军事
  曹丕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

  ●与诸胡
  曹丕在担任魏王时,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 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因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表现出彩,多次击败鲜卑。

  ●与蜀汉
  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

  ●与孙吴
  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经过多次斡旋,魏吴最终走向敌对,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文学成就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

诗歌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
  学者叶嘉莹在《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里,列举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和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的评价。《诗品》将曹丕排在中品,认为他的诗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偶语”,即两个普通人在讲话),反观曹植则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文心雕龙》(才略篇)说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与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谓“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处境,曹丕是兄弟争位的胜方,人们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可谓为曹丕文学成就“平反”的宣言。叶嘉莹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理论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太子时,文中要点有: ①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 ②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 ③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教训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影响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 ②《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③其《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史评

三国
诸葛亮: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
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
卞兰:研精典籍,留意篇章,览照幽微,才不世出,禀聪睿之绝性,体明达之殊风,慈孝发于自然,仁恕洽於无外。是以武夫怀恩,文士归德。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逸句烂然,沈思泉涌,华藻云浮,听之忘味,奉读无倦。

两晋南北朝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远之有哉!
刘渊: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
葛洪:自建安之后,魏之武文, 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此则墨子之道, 有可行矣。
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隋唐五代
《陈思王庙碑》:魏高祖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彰魈茫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
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
张说周文王之为太子也,崇礼不倦;魏文帝之在青宫也,好古无怠,博览史籍,激扬令闻,取高前代,垂名不朽。
王锴:文帝八岁能属文,博览古今,贯穿经史。及居帝位,益尚谦和。坐不废书,手不释卷

宋明
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
郝经:丕特负赃胠箧之盗。操死丕直取,自以为可也,乃从容禅让,自以为舜、禹复出,其自欺也甚矣!且轻薄佻靡,未除贵骄公子之习,不矜细行,隳败礼律,刻薄骨肉,自戕本根,乱亡基兆,已在于是。孔明谓为土龙刍狗,宜哉!
张溥: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马名存钟《品》,则彪当亦能诗。又任城武力绝人,仓舒智慧出众。阿瞒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
王世贞: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

近现代
毛泽东:曹丕也是他儿子,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
郭沫若: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淫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
马植杰: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叶嘉莹:魏文帝在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县。他自幼天资聪颖,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年少成长的阶段,他广学博览,“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就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次年(211年),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坟墓。事毕,曹丕等乘马游观,经过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驻马书鞭,写下《临涡赋》。

夺嫡之争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且天性仁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曹冲深得曹操的宠爱,但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在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随后以风流文采而展露头角,深受曹操喜爱。于是就发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间的夺嫡之争。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不影响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拥护曹丕的有桓阶、邢颐、吴质、贾诩等人,拥护曹植的有丁廙、丁仪、杨修、孔、杨俊等人。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拥护曹植的杨修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别灵通,对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画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渐占优势,“几为太子者数矣”。但因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为曹操所不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作为储君驻守邺城,魏讽密谋攻邺,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众平定变乱,诛杀魏讽。

登基为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承丞相位,称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宝座的重要性。他一开始就从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五月,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甲午,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十一月癸卯,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乙卯,汉献帝禅让,曹丕三次上书辞让。 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

平胡征吴
  曹丕对外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山河志向。他积极折冲疆场,曾两次兴师伐吴。

  黄初二年(221年),吴国孙权攻击刘备,关羽败走麦城被杀,遂收荆襄之地。孙权害怕刘备报复首尾难顾,假意与魏曹丕修好“孙权遣使者奉章,并遣于禁等还。”曹丕遣“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孙权假意称臣。刘备愤孙权之袭关羽,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是年,攻破吴军巫口和姊归两处。

  黄初三年(221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是后西域复通,置戊己校尉。三月,封曹叡为平原王,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四月,封曹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兵法,哪有连营七百里抵抗敌人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这是用兵的忌讳,孙权打败刘备的上书快到了。”过了七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文书送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九月庚子,立郭女王为皇后。随后孙权因解除了蜀国的威胁,孙权遣长子孙登入魏为质一事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也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复郭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张郃、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然获胜,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十一月辛未,命镇西将军曹真率诸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封赏等,平定河西。过了十天,破胡告檄传到洛阳,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黄初四年(223年),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

  黄初五年(224年)四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临江观兵
  黄初六年(225年)二月,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同年,并州刺史梁习大破鲜卑轲比能。

  十月,曹丕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当年大寒,水道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期间,经过雍丘,到曹植处所,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十二月,曹丕一行从谯经过梁,派遣使者用太牢礼祭祀东汉太尉乔玄(与曹操为忘年之交)。

去世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壬子,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

  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让后宫淑媛、昭仪已下的都各归其家。同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轶事典故

喜爱葡萄
  曹丕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并对古作蒲桃。

  此于《与吴监书》、《诏群医》中有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曹丕在其诏书中也曾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由此可见,曹丕的确对葡萄钟爱有佳。

允文允武
  曹丕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

  有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共同饮宴。曹丕一向听说邓展精研武术,擅于运用各种兵器,而且还能空手入白刃,因此,曹丕就和邓展谈论起剑术,谈着谈着,曹丕直率地说:“我过去对剑术曾经有过研究,而且也得到高明的传授,我觉得你刚才所说的某处是不对的。”邓展听了曹丕的话,很不服气,要求和曹丕在实战中较量一下。此时,正是酒酣耳热之后,大家正在吃甘蔗,于是就以甘蔗为剑,下殿后对打起来,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都击中邓展的手臂,左右皆大笑起来。邓展不觉脸红,更不服气,要求再来一次。曹丕就故意说:“我的剑快而集中,很难击中对方的面部,因此只是打中了你的手臂。”邓展说:“别说了,我们再来一次吧。”曹丕知道这次邓展一定会突然间向中路猛攻,就装假不经意地向邓展进击,邓展果然如曹丕所料,猛地冲杀过来,曹丕却迅速退步闪过。出手如风,从上方截击,一下打中邓展的额角,这一下使得一同喝酒的人都禁不住惊叫起来。

  这一幕比剑结束后,曹丕和邓展二人还座继续畅饮,曹丕笑着对邓展说:“从前有一个名医叫杨庆的,他曾叫淳于意将自己的旧秘方全部抛弃,另外教授他的秘术,我看邓将军还是把旧技抛弃,接受新的重要的击剑方法吧。”话音刚落,满座都不禁欢笑起来。

临台立誓
  永始台是汉魏故都丞府建筑群的一部分,曹丕年轻时在此修文习武。曹丕娶郭女王之后,将她迁居此处,时刻伴于身边。二人情义相投,恩爱异常。但时间一长,郭女王愁容渐生。曹丕不知何故,便向她询问,郭女娲答道:“妾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伴君,今虽乐,恐难长久。”曹丕听闻,便向郭女娲立誓:”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这座殿台遂被人称作永始台。

哭吊王粲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与其交情非常深厚,亲临哭吊。在灵堂上,曹丕建议道:“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欢驴叫,我们就各学一声驴叫来送走他吧!”于是吊客纷纷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煮豆燃萁
  主词条:煮豆燃萁
  曹丕曾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非常惭愧。
  注:此事件不见于正史《三国志》,此诗亦不见于《曹植集》,其真伪历来争论不休。亦有人认为确有兄弟阋墙之事,但现存的《七步诗》为后人伪托。

预言成真
  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谯县上空出现了黄龙,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说:“这是何吉兆?”单飏回答:“以后必有称王的人在这里诞生,不到五十年,还会有黄龙出现,天象经常和人事相应,这就是天人感应。”内黄人殷登把这话默默记下来。四十五年后,殷登还健在。延康元年(220年)三月,黄龙又在谯县再现,殷登听到这个消息时说:“单飏的话,现在果然应验了。”

相士算命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曾在一次宴请中向相士朱建平询问自己的寿命,朱建平说:“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四十岁时会有小灾难,希望您多加小心。”曹丕果然四十而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曹操,字孟德,官至丞相、魏王、冀州牧,曹丕登基后追封为武皇帝。
母亲:卞氏,曹操之妻,曹丕登基后尊为太后,谥号武宣皇后。

后妃
皇后郭女王,曹叡继位尊为皇太后,谥号文德皇后。
皇后甄氏,生明帝曹叡,东乡公主。追谥文昭皇后。
贵人,生曹协。
阴贵人
柴贵人
潘淑媛,生曹蕤。
朱淑媛,生曹鉴。
仇昭仪,生曹霖。
徐姬,生曹礼。
苏姬,生曹邕。
张姬,生曹贡。
宋姬,生曹俨。
刘氏,汉献帝二女之一。
刘氏,汉献帝二女之一。
任氏,建安中废黜。

子女
儿子
魏明帝曹叡。
赞哀王曹协,子殇王曹寻。
北海悼王曹蕤。
东武阳怀王曹鉴。
东海定王曹霖,子东海王曹启、高贵乡公曹髦。
元城哀王曹礼。
邯郸怀王曹邕。
清河悼王曹贡。
广平哀王曹俨。
曹喈,早夭。

女儿
东乡公主,母甄氏。

后裔
曹霸,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杂诗二首

: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参考资料:

1、 殷义祥 .三曹诗文选译魏晋南北朝 :巴蜀书社 ,1990年 :50-52页 .2、 傅亚庶 .三曹诗文全集译注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年 :297-299页 .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烈烈:风吹过之声。

展转不能寐(mèi),披衣起彷(páng)(huáng)
展转:展同辗,指睡觉时翻来覆去。寐:入睡。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cháng)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天汉:指银河。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xiáng)

(yù)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郁郁:苦闷忧伤。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济:渡。梁:桥。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中:同“衷”。中肠: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浮云:漂浮的云。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车盖:车蓬。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适:正值,恰巧。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zhì)
滞:停留。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弃置:放在一边。陈:叙说。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参考资料:

1、 殷义祥 .三曹诗文选译魏晋南北朝 :巴蜀书社 ,1990年 :50-52页 .2、 傅亚庶 .三曹诗文全集译注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年 :297-299页 .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风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用“杂诗”做题名,开始于建安时期。《文选》李善注解释这一题名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也就是说,触物兴感,随兴寓言,总杂不类。所以,题为“杂诗",等于是无题,赋物言情,都是比较自由的。曹丕这两首杂诗则是抒写他乡游子的情怀。

  建安时期风气之一,是诗人喜作代言体诗。即揣摩客观人物的情怀代其抒情。曹丕是其中突出一个,如他的《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是代新婚者抒情,《寡妇诗》是代阮璃的遗孀抒情,《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是代弃妇抒情。《杂诗二首》也属于这一类,不过是代游子抒怀而已。它的高妙在于能真切地抒写出他乡游子的情怀与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却并不限于作者一身,这是与自抒己情的抒情诗不尽相同的。

  第一首的主要特色在善用赋笔,也就是善用白描的手法写情。诗人先不点明主题,开篇用了整整十二句诗,即占全诗三分之二的篇幅,着意描写主人公夜不安席、徒倚彷徨的情态。诗人将主人公置于秋夜的大背景中,用环境的丰富拓开一介广阔的描写空间,得以从容落笔,淋漓写情,整个画面情景相生,气氛浓郁。

  诗从季节、辰侯发端。 “古诗云:“愁多知夜长”。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首二句表面看来纯系景语,实际其中已隐含一愁人在,与三、四二句水乳交融,这是行笔入神的地方。人未见而神已出,全在诗句中酝酿的一种气氛,妙在虽不明言,却真切可感。三、四两句接着写出主人公心神不定,辗转难眠。五、六两句写主人公的思怀太深沉了,太专一了,竟然感觉不出时光的流逝,不知已徘徊了许久时间,露水都把风衫沾湿了。虽只两何诗,却极传深思痴想之神。他低头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滚动鳞鳞的波光;仰头纵观,也无非明月当头,夜色深沉,银河已向西倾颓,寥廓的夜空上镶嵌一天星斗。第七至第十这四句诗笔笔写景,却笔笔无不关情。主人公那一种百无聊赖、寂寞孤独之感,直从字里行间泛溢出来,与开端两句同样具有以景传情之妙。“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恰在此时此境,又是秋虫的阵阵悲鸣送入耳鼓,失群的南飞孤雁闯入眼帘,无不触物伤情,频增思怀愁绪。整个这一大段,以悠然的笔调一笔笔描来,情景如见,气氛愈酿愈浓。

  经过上面这一段高妙笔墨的描述,主人公思深忧重的情态已如在眼前。这时诗人才将笔头轻轻掉入主题:“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二句便有千钧之重。这力量不是来自两句直述语本身,而是来自前面那一大段精采的铺垫描写。那深愁难遣、寝息不安、孤寂无聊的形象,已把乡思推到了极点,因而使这二句平淡的叙语具有了画龙点睛的妙用,与前面的情景相映益彰。由此也可以悟出古诗章法的奥妙。诗人并没有就此打住,继续从欲归不能这个侧面展拓一笔:“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强烈的归乡愿望,更反衬出乡思的深浓。而还乡无望,把主人公推入更深的悲哀,因而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余味悠然,余情袅袅,颇有余音绕梁之妙。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虽然都是写游子题材,却截然不同。在艺术表现上,前一首多用赋笔,这一首则多用比兴。在思想内容上,前一首着重抒写他乡游子的缠绵深挚的思乡之情,这一首则着重表现游子身处异乡的不安之感。适应这一主题的需要,前六句运用比兴的手法突出揭示了游子身不自主流落他乡的情势。诗人将比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贴切传神,韵味浓郁。开端二句便奕奕有神:“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一朵飘摇不定的浮云本就与游子的处境极其切合,车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浮云形似车盖,又分外增一层流移飘荡之感。下面每两句一层,层折而下,把游子流落他乡的遭际写得笔酣墨饱。“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浮云本难滞定一方,却又命乖时舛,恰与突起的狂风遭遇。飘风,暴起之风。以浮云遭遇狂风表现游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奔走他乡,可谓形景切合,情理自然。因受飘风鼓荡,一去便千里迢迢,远至东南的极点了:“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句中没有一个感叹字眼,却有千回百转无限伤怀之味,“行行至吴会",无字不含远飓怨尤之意。这六句诗笔在浮云,意在游子,形象鲜明,意蕴沉深,耐人玩味。古人说诗写得好,要“意象俱足”,这几笔足以当之。

  开篇这六句诗中饱含对命运的哀怨。这哀怨固然来自游子飘泊之感,然而在这首诗中尤其是来自他乡难以驻足的怨愤。这就成为下文写游子异乡不安之感的先行之神。诗歌运笔前文能成后文先行之神,便前后关锁紧密,境界浑融,意浓味足。因此下文落笔便较为轻易了:“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吴郡、会稽这两个地方不是我的家乡,怎么能长久呆在这里!虽只是一种态度决绝的声音,这声音的背后却不知含有多少怨苦与愤懑。妙在千言万语已经涌到嘴边,却没有一宗宗倾诉出来,而只化为一句决绝的声音,表现出极其复杂的感情,饶有余味。末二句用了同样的手法:“弃置莫复陈,客子常畏人。”丢开不要说了,作客他乡是不能不“常畏人”的。游子驻足他乡,人地两生,孤立无援,落脚与谋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看人眼色。这极为复杂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现出来,有含蕴无穷之感。

  异乡不安之感,也是游子歌咏的老主题。《诗经·王风·葛藟》说:“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谓他人母,亦莫我有。”“谓他人昆,亦莫我闻。’’写尽了游子处他乡求告无门的境遇。汉乐府《艳歌行》中所写流宕在他县的兄弟几人要算遭遇较好的了,碰到个热情的女主人还为他们缝补破风服,但已遭到男主人的猜忌与斜眼,害得他们不得不表白:“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不过曹丕这一首没有像《诗经》、汉乐府那样,做某些细节的具体描绘,而是全用高度概括的笔墨,发挥虚笔的妙用。写得虚了,似乎说得少了,实际上概括得更深广,启人想象更多,包蕴的内容更丰富了。虚、实各有其妙用,艺术的辩证法总是如此。

参考资料:

1、 李景华 .三曹诗文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年 :71-76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河作诗

:
方舟戏长水,湛澹自浮沉。
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音。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
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方舟戏长水,湛澹自浮沉。
两船并排着在水上飘,水涌船动忽低又忽高。

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音。
船上响起阵阵弹唱声,悲哀的乐声久久不消。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
歌声传到了你的身旁,凄恻痛怆叫你把泪掉。

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你伤心时竟是在想谁?我很愿与你如漆似胶。

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希望我们都变晨风鸟,双飞双宿在北林树梢。

方舟戏长水,湛(zhàn)(dàn)自浮沉。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湛澹:河水波动的样子。浮沉: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

弦歌发中流,悲浮有馀(yú)音。
弦歌:和着琴弦伴奏索唱的歌。中流:河流中间。悲浮有馀音:歌声婉转动人,令人难忘,似乎久久浮彻耳际。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
凄怆:悲伤。

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晨风:鸟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歌行二首·其一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 一作:何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 雁南翔)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hú)南翔。(鹄南翔 一作 雁南翔)
摇落:凋残。鹄:天鹅。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qiàn)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慊慊 :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贱妾茕(qióng)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援:执,持。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jiǎo)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 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 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喜鹊为他们搭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 一作:何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óng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丕学习汉代乐府,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绎、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卢照邻、骆宾王那种隔句用韵、平仄相押的鸿篇巨制出现的时候,那时七言古诗就又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了。可见,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掩没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歌行二首·其二

: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分手之日容易,岂料相见之日如此难,山长路远,天各一方。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想念他以致忧思聚集,却不敢说出口,为解相思之情,想托飘荡之浮云寄去问讯的书信,但浮云一去而不见踪影。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整日以泪洗面,使得自己的容颜很快老去。百忧在心,谁能不独自感叹啊!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唯有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来聊自宽解一下,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夜深了,忧思煎熬难以入眠,只有披衣出去,徘徊于中庭。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抬头看云间星绕月明,然而人却没有团圆。可怜晨雾中飞鸽发出阵阵鸣叫声,留恋徘徊不能慰存。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yù)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郁陶:忧思聚集。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gěng)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耿耿:犹言炯炯,耿耿不寐的意思。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曹丕的《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雁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煌煌京洛行

: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庭院中繁华的红桃树啊,花朵虽灿烂却没有结果。虚美的东西不会有实效,偏斜的车轮经不住颠簸。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齐王韩信遭受五刑而死,那可是鸟尽弓藏的下场;能够功成身退远祸全名,只有那汉代的名臣张良。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深仇大恨不能约束根除,如同衣袍宽大没有束带;空洞的话太多没有诚心,最后只会导致事情失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苏秦身佩相印游说六国,六国从此以后走向灭亡;他因反复无常卖主求荣,最终逃不掉车裂的祸殃。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陈轸不愧是个贤良的人,既忠心耿耿又富于谋略;楚怀王不听从他的劝告,终于国破家亡不可救药。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吴起一生都和灾祸伴搭,因为心智太差希望太大,做河西守将时多么强健,被人杀害时又虚弱可怕。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感叹那聪明智慧的郭隗,他可是古代少有的人才。燕昭王亦具有远见卓识,君臣相得彼此没有猜疑。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伟大而又义气的鲁仲连,他具有高瞻远瞩的胸怀,有了功劳不收千金封赏,宁可跳进那汹涌的大海。

参考资料:

1、 贵州出版社《魏文帝集全译》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园桃:《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猝。汉室灭矣,园桃无子,所为作也。”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淮阴:指淮阴侯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吕雉杀害。子房:即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功成隐退,身名全保。

大愤不收,褒(bāo)衣无带。多言寡(guǎ)诚,抵令事败。
大愤不收:此指三大愤不收。褒衣:褒,大裾,言著褒大之衣、广博之带。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苏秦:战国人,合纵六国,为纵约长。

贤矣陈轸(zhěn),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陈轸:战国时期楚国人。此处暗喻陈琳。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吴起:战国时期法家、军事家。初事鲁,后事魏。此处暗指何进,参考曹操薤露行。

(jiē)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é)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仲连:即鲁仲连,齐国高士。帮助田单攻下聊城却拒绝田单给他封爵,遂逃隐于海上。

参考资料:

1、 贵州出版社《魏文帝集全译》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通过评价历史人物,表明了诗人的立场和观点。前四句直言虚美者多败,表明人才应具有真才实学,而不应徒有华丽的外表。五至八句论韩信与张良之事,通过对比表达赞赏张良的态度。九至十二句言行事不能太极端,物极必反,反则受其乱。十三至二十四句通过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不同的侧面补足前意。末尾句赞扬鲁仲连,与前面赞扬张良形成了呼应之势,至此也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1、 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诗集 :三晋出版社 ,2008年10月 :45-4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