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337篇诗文

主要成就

  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见陆游《老学庵笔记》)等等。

  他的遣作有《皮子文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乐府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子》现被选入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板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轶事典故

  ——被座师开玩笑的皮日休竟开黄巢玩笑

  在气骨日渐颓靡的晚唐文坛上,被世人称为“皮陆”中的皮日休,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个文学家。由于他少年时期就很聪明能干,举凡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文学领域均有着显著的建树,因此他在20多岁时便已出名。

  但他的仕途却始终充满着丛生的荆棘。他早年嗜好喝酒,而且对于诗歌有着一种沉迷的执著感,这从他的字号叫“醉吟先生”、“醉士”乃至“间气布衣”等诸多名目,我们也可见出个大概。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时年32岁的皮日休被州官推荐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起先在城东南的永崇里才住上十来天,他的文名便传遍了长安。但他为人耿介,不爱阿谀奉承人,因此一些达官权贵对他也不怎么买帐,所以没有得到有效引荐的皮日休,在考进士落第后,遂只得黯然地离开了他所心仪的京城。

  受到这真切打击的皮日休回到家乡后,便致力于编撰他自己的诗文工作,把他现有的200余篇作品集为10卷,并定名为《皮子文薮》。第二年,也就是懿宗咸通八载(867年),他带上这些作品集向有关人士投赠,并又参加了进士考试。这一回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极为欣赏皮日休的诗文,还没有发榜时,他就派人把皮请到自己府衙里坐谈。郑愚原以为皮的诗文如此出众,人也应该是眉清目秀的。但他一见之下,却不由大失所望;因为皮日休的左眼角下塌,远远看去,简直就像仅有一只眼睛而已。民间所谓的“独眼龙”,大概就是他那副尊容的真实写照了。①

  见此情景,出乎意料的郑愚遂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您的才学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您仅有一只眼睛,那真是太可惜了呀!”皮日休对郑的玩笑很是反感,当即便反唇相讥道:“侍郎大人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您原本长有两只眼睛的人也丧失了眼力啊!”这话果然大大地刺痛了郑的自尊心,遂把皮从较高的中第位置拉到了最后一名。

  尽管考取了进士,但皮日休所担任的却始终只是小官卑宦,他就心生不满了。后来又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山东人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看看自己难以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按照黄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②

  黄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③

  按:① 此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② 《唐才子传》中“欲”作“始”者,误。③ 此据钱易《南部新书》丁卷,《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唐才子传》等均以此说为准;至于另有《北梦琐言》、《唐语林》等则以为皮日休在“黄寇中遇害”。编者按:这是根据阿袁《即陈忠远)《唐诗故事》全文载录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生平

  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

  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订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可资参考。

  唐末进步思想家皮日休出身寒微,参加过黄巢农民起义,在农民政权下任翰林学士。尽管其现存著作都完成于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但由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众苦难,故而其作品具有十分显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他讽刺黑暗现实,同情人民大众,曾自述:“赋者,古诗之流也。伤前王太佚作《忧赋》;虑民道难济作《河桥赋》;念下情不达作《霍山赋》;怜寒士道尘,作《桃花赋》。”他在鹿门隐居时作《隐书》六十篇,用“古”与“今”对比的形式揭示出封建地主阶级的暴政,说:“古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古之用贤也为国,今之用贤也为家;古之酗也为酒,今之酗也为人;古之置吏也净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他指出:“后世之君怪者,不在于妖祥,而在于政教也。”甚至敢于说:“金玉石,王者之用也”,由于王者贵金重玉,才使大家视金玉为宝,其实,真正值得珍贵的并不是金玉,而是粟与帛:“一民之饥须粟以饱之,一民之寒须帛以暖之,未闻黄金能疗饥,白玉能免寒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介绍

  皮日休,生于太和八年(834)至开成四年(839)之间,卒于天复二年(902)以后。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之竟陵(今属湖北天门)人。

  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曾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出为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巢败,不知所终

  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有唱和集《松陵集》。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他和陆龟蒙、罗隐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镳”(《小品文的危机》)。有《皮子文薮》。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70-672

未游沧(cāng)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沧海:指大海。骨:螃蟹身上坚硬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骨头,叫外骨骼。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莫道:休说,不要说。海龙王:传说海中的龙神。横行:横着行走。喻肆行无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70-672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一般被视为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皮日休在这首诗中所吟咏的螃蟹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认为此诗赋以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按照这种说法,在这首诗中,诗人热情地赞扬了螃蟹的铮铮之骨、无畏之心和不惧强权、敢于“犯上”的壮举,寄托了他对无私无畏、敢于“横行”、冲撞人间“龙庭”的反抗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大声呼唤。尤其是三四两句,说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怕海龙王的强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的颂扬之情。但也有人认为此诗对螃蟹形象的刻画,是塑造了一个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讽刺了社会上一些横行霸道之人。所谓诗无达诂,两种理解都不无道理。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技巧上很有值得称道之处。首先,是多侧面的形象描写。首句“未游沧海早知名”,是通过诗人久闻螃蟹大名,从远处来极写蟹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一个“早”字,既显示了螃蟹所负盛名时间之久,又表现了诗人对螃蟹品格爱慕之日深。次句“有骨还从肉上生”,重在描写螃蟹的外形。“有骨”,有甲壳,是螃蟹与无骨软体动物的重要区别,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手段。“有骨”二字暗寓了诗人对螃蟹身有傲骨的赞美之情。三、四两句“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是从心灵世界的角度为螃蟹敷彩。传说天帝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海龙王是水族的主宰,雷电是天帝怒气的产物。螃蟹不仅不怕天帝雷电,而且更不惧龙王的强权,即使在龙王的龙庭中,它也敢于“横行”。正是由于这多方面的镂刻,从而使螃蟹不畏强权的叛逆性格具有了立体感。

  其次,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也是此诗的显著艺术特色。封建秩序不容许叛逆思想的公开表达,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要求作者的思想倾向要尽力融入艺术形象中,这些都是诗人以“横行”之蟹的形象寄寓反抗意识的原因。诗中,诗人颂扬螃蟹的叛逆性格,并未流于直露,而是从“名”“骨”“心”“横行”等侧面逐层对蟹的形象赋之于人的品格、加以刻画、让读者从蟹那具有立体感的形象中自行品味蕴含其中的主旨思想。

  此诗语言形象、幽默、传神,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著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70-6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馆娃宫怀古

: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墙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昔日的西施,身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被冲散露出古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屟廊中已经让山中野花掩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艳骨已成兰麝(shè)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艳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兰麝土:言泥土如兰麝。兰麝: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

弩台雨坏逢金镞(zú),香径泥销露玉钗。
弩台:弩箭发射台。金镞:金属制的箭头。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

砚沼(zhǎo)只留溪鸟浴,屟(xiè)廊空信野花埋。
砚沼:又称上方池,在灵岩山顶。一说即玩花池。溪鸟:一作“山鸟”。屟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空信:一作“空任”。

姑苏麋(mí)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chuàng)怀。
姑苏麋鹿:意即吴国即将灭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姑苏:指姑苏台。怆怀:悲伤。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此诗透过吴国馆娃宫如今的破败景象,极写当年的奢华生活,寄寓奢靡必亡之理,抒发了怀古之幽情及对世事之慨叹。全诗寓情于景,托古讽今。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二句设定了全诗的场景:吴王夫差曾为西施筑馆娃宫,如今西施已故,宫殿成为遗迹。诗的开头就定下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二句从驽台、香径两个有代表性的遗迹来描写馆娃宫古迹的现状。“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驽台”、“香径”、“金镞”、“玉钗”这些意象显示出昔日的繁华,也表现了当时吴宫生活的奢靡。而“坏”、“销”二字则突出了如今的破败景象,表明即使再繁华奢靡,也已经是过眼云烟,就如一场空梦。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联,选取砚沼、屟廊两个典型遗址,进而描写其它古迹的现状。这里的“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感伤之意。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二句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汴河怀古二首

: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 :236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16 .

万艘龙舸(gě)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舸:大船。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应是到教(jiào)开汴(biàn)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尽道隋(suí)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yǔ)论功不较多。
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 :236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16 .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88-1289 .2、 游国恩 等 .中国文学史(二)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21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读书

: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家资是何物,积帙(zhì)列梁梠(lǚ)
何物:什么东西;什么人。积帙:积聚的书籍。梁梠:房屋的梁和檐。

高斋(zhāi)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高斋: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英贤:指德才杰出的人。相许:赞许。

案头见蠹(dù)鱼,犹胜凡俦侣。
蠹鱼: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这里借指书籍。俦侣:同伴。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夕酒醒

: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馀香在翠炉。
乐曲刚停就醉倒了我这蛮奴,醽醁的余香飘散在翠色酒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半夜醒来照明的红蜡快燃尽,蜡脂融泪变成一枝美丽珊瑚。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94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04-405

四弦(xián)才罢醉蛮奴,醽(líng)(lù)(yú)香在翠炉。
四弦: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称。这里代指音乐。罢:停止。蛮奴:诗人自称。宋以前男女皆可称“奴”。皮日休是复州竟陵人,竟陵春秋时楚地,中原地区称楚为“荆蛮”,故诗人自称“蛮奴”。醽醁:又作“醽渌”,古代的一种美酒,也称“醽酒”。醽,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馀:残留。翠炉:翡翠色的水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蜡:蜡烛。寒泪:春寒中熔化的蜡脂。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94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04-405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此诗从“四弦才罢”、蛮奴醉倒落笔,不正面描写宴会场面,但宴会气氛的热烈,歌伎奏乐的和谐悦耳,朋友们举杯痛饮的欢乐,诗人一醉方休的豪兴,无不透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来,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这种侧面透露的写法,比正面直述既经济而又含蓄有力。“蛮奴”上着一“醉”字,煞是妙极:既刻画了诗人畅饮至醉的情怀,又表明酒质实在醇美,具有一股诱人至醉的力量;这“醉”字还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环境、气氛。当诗人一觉醒来,“翠炉”的酒气仍然扑鼻,“馀香”诱人。这个细节,不仅写出了酃醁质量高、香味历时不散的特点,而且点出了诗人嗜酒的癖性。在古代,不得志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结下不解之缘。这里,诗人虽只暗示自己嗜酒,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愁。手法可谓极尽含蓄、曲折之能事。

  诗的后两句,写酒醒所见景象:“短”字,绘出红蜡残尽的凄清况味;“一枝”,点明红蜡处境孤独;“寒泪”的形象则使人仿佛看到那消融的残烛,似乎正在流着伤心的泪水。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不仅把“红蜡”写得形神毕肖,而且熔铸了自己半生凄凉的身世之感,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这时作者已进入中年,壮志未酬,人生道路正像这一枝短残了的红蜡。

  明胡震亨谓:皮日休“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唐音癸签》卷八)。这首中举后写的《春夕酒醒》与诗人得第前写的另一首诗《闲夜酒醒》相比,风格上有很大不同。两首诗同是写酒后醒来孤独之感,但与“朴涩无采”,语言清新的《闲夜酒醒》相比,《春夕酒醒》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四弦”的乐声,酃醁的“馀香”,“翠炉”“红蜡”的色彩,“珊瑚”的美丽多姿,辞藻华丽,斐然多彩,正表现出“才笔开横”、文辞“奇艳”的艺术特色。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97-109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