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出自两汉刘彻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参考资料:

1、 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2、 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3、 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4、 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5、 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黄落:变黄而枯落。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中流:中央。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箫鼓鸣兮发棹(zhào)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鸣:发声,响。发:引发,即“唱”。棹:船桨。这里代指船。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极:尽。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奈老何:对老怎么办呢?

参考资料:

1、 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2、 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3、 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4、 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5、 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乐极哀来,惊心老至”,一谓“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皆为求仙起见,必作是解,于时事始合,而章义亦前后一线穿去”。诗中求仙之意不明说,只以“怀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点,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明人谢榛以为,《秋风辞》之起句,出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四溟史话》】。仅从字面看,固然不错;但两者的境界和情韵,却颇为异趣。“大风起兮云飞扬”,苍莽辽阔,表现的是风云际会中崛起的雄主壮怀;“秋风起兮白云飞” ,则清新明丽,荡漾着中流泛舟,俯仰观赏的欢情,联系后句,其韵味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也有观点认为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怀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间,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说,夜致其形貌于宫,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过去,武帝还是不能忘怀于她,终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牵念起这位隔世伊人了。这两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写武帝对“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鲁迅先生所说那种“缠绵流丽”的韵致。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重又振起,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萧鼓鸣兮发棹歌”一句,正是武帝自作《秋风辞》放怀高歌的生动写照。其蹒跚的步履,朦胧的醉态和叩舷而歌额度自得之情,悠然可见。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毫无直泻无余之感。在清丽如画的写景中,轻轻拨动怀想家人的思弦;于泛舟中流的欢乐饮宴,发为逸兴遄飞的放怀高歌;然后又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将这位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书写的曲折而又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秋风辞》之所以能以清新流丽之辞,与苍莽雄放的《大风歌》相敌并同流传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上)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75-177 .2、 李争光编著 .历代奇词怪诗鉴赏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5 :113-11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注释
辞:韵文的一种。
黄落:变黄而枯落。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中流:中央。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鸣:发声,响。发:引发,即“唱”。
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极:尽。
奈老:对老怎么办呢?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二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乐极哀来,惊心老至”,一谓“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皆为求仙起见,必作是解,于时事始合,而章义亦前后一线穿去”。诗中求仙之意不明说,只以“怀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点,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明人谢榛以为,《秋风辞》之起句,出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四溟史话》】。仅从字面看,固然不错;但两者的境界和情韵,却颇为异趣。“大风起兮云飞扬”,苍莽辽阔,表现的是风云际会中崛起的雄主壮怀;“秋风起兮白云飞” ,则清新明丽,荡漾着中流泛舟,俯仰观赏的欢情,联系后句,其韵味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也有观点认为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怀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北方“佳人”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间,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说,夜致其形貌于宫,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过去,武帝还是不能忘怀于她,终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牵念起这位隔世伊人了。这两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写武帝对“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鲁迅先生所说那种“缠绵流丽”的韵致。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重又振起,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萧鼓鸣兮发棹歌”一句,正是武帝自作《秋风辞》放怀高歌的生动写照。其蹒跚的步履,朦胧的醉态和叩舷而歌额度自得之情,悠然可见。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毫无直泻无余之感。在清丽如画的写景中,轻轻拨动怀想家人的思弦;于泛舟中流的欢乐饮宴,发为逸兴遄飞的放怀高歌;然后又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将这位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书写的曲折而又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秋风辞》之所以能以清新流丽之辞,与苍莽雄放的《大风歌》相敌并同流传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彻

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16篇诗文

猜你喜欢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经历大乱,流落到南国他乡,独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渔舟惊起水鸟,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杨花,飘飘扑来偎人依傍。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样,暮年诗赋满怀悲怆。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眼看繁华的宫阙街市毁成瓦砾,天崩地陷了,惨痛的浩劫大殃。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404页2、 李明春,于翔选编.九州情思: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11:第68页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pái)(huái)
途经:路过。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季重:吴质字。子山:庾信字。

眼看朝市成陵(líng)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朝市:朝廷与市肆。陵谷:高岸、深谷。劫:梵语“劫波”的省略。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404页2、 李明春,于翔选编.九州情思: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11:第68页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诗一开头,便点明了“世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见落梅”而人在“他乡”,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梅花。南方“他乡”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眼看”到“始信”,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786-178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曾参烹彘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随还,顾反为随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pēng)彘也。
  彘:猪.适:到……去特:只.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子:你,对对方的尊称.而:则,就.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烹:杀.随:通“汝”,你,你们。反:通“返”,返回。止:制止。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婴儿:小孩子有知:懂事曾子之妻之市:之,到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妻止之曰:之,他,曾子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子:孩子,子随(注意不是特指儿子)耳:罢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说了做不到和说谎。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要为以后着想。以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能信口雌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劳歌

: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暑天三月元头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夏季的三个月都没有下雨,只见飞土不见云阴覆盖。

深堂头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厅堂清静原想午睡一会儿,结果稍稍动弹便汗如雨下。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突然想起街上苦工最惨,骨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一生就靠缝补过的破旧衣服度过,为了养儿活女只能下苦力挣钱。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有钱人的牛马系在树荫歇息,只害怕牛马晒病,不能开耕。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老天爷生育一个人,历时既久又不容易,谁知还不如牛马有福气。

参考资料:

1、 张鸣等选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642、 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945-946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劳歌:乐府旧题,见《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暑天三月:夏季的三个月。合:合拢,指云阴覆盖。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hái)长彀(gòu)十石(dàn)弩。
骸:骨。彀:张满弓弩。石:古代的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石,十石,极言费力之大。

半衲(nà)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衲:缝补,这里指缝补过的破衣服。以力受金:犹言下苦力挣钱。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犯炎酷:指因炎热而受扰或被晒伤。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天工:一作“天公”,指造物者。作民:作育人类。

参考资料:

1、 张鸣等选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642、 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945-946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这首诗所写的是出卖苦力的劳工的艰难生涯。前四句写暑天长期无雨,云头尘土飞扬,深堂挥汗如雨,干旱酷热。中四句言“负重民”,身冒酷暑,奔走长街,衣不蔽体,弯腰负重,承受着惨重的劳累,换钱来养活儿女。后四句以富人家的牛马来与劳工对比,牛马能在高树下乘凉避暑,劳工哪有这种福气。全诗取材贴近现实,出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的同情。

  张耒出身贫寒,从政后又一直沉沦下僚,对广大人民的穷苦生活有所体察和了解,在苏门四学士中,他是最关怀民生疾苦的,也写过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这首《劳歌》是他的“古乐府歌词”之一。它以朴素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负重民”劳动神态的刻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诗的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天之热。一二两句写天气:说“云头不合”,则可见烈日当空;说“惟飞土”,既呼应了上句“三月元无雨”,又强调了气侯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赫赫,骄阳似火,深堂高卧,想动身而未动身,就汗如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四句对“热”尽情渲染,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铺垫。

  “忽怜长街负重民”,下一“忽”字,笔锋陡然一转,结上开下,中间四句进入对“负重民”的正面描写。诗人由己及人,对于苦力的劳动强度,生活境况,不发抽象议论,也不作全面介绍,而是巧妙地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把“怜”的感情交织进去,含蓄地表现出来,这种手法是很高明的。“筋骸长彀十石弩”,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的苦力形象,令诗人心碎。这一细腻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逼真地点明物体之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

  “以力受金饱儿女”,苦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分不易,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这就深化了主题。“半衲遮背是生涯”一句,使文意层层逼进。烈日曝晒,“负重民”尽管衣不蔽体,却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得一无所有,除出卖苦力外别无“饱儿女”之法。“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钱者,从事的又是如此费力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充其量也只不过勉强活命而已。这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不仅逼真感人,使文势跌宕,而且含意深长,从中也引发了一个问题:“是谁把“负重民”推向了苦难的深渊?”诗中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深刻,剪裁的精当。

  最后四句,变换韵脚,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以人与畜相比。牛马都有人爱护,拴在树下乘凉,唯恐其“犯炎酷”,而“负重民”如此艰辛,却无人怜惜,人还不如牛马。这样的强烈对比,更可看出“负重民”是生活在人间地狱,更能激起读者的深切同情。此外,作者有意换了入声韵,更表现出这是“凄厉萧杀”之音。

  这首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首先是因为诗人对劳动者有很深的感情,其次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描写技巧,刻意经营,发挥了艺术独创性。

  《劳歌》通过作者自己的切身体验,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全诗取材贴近现实,出语平易晓畅,不用一个典故,也没有一个怪字,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的同情和怜悯。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选注.宋诗三百首评注:齐鲁书社,2004年:145-1462、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92-6933、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历代文学名篇欣赏 宋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137-1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汪氏别业二首

: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游山谁可以同游?只有陵阳子明与浮丘公。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重山叠翠岭挡住了银河,连绵翠嶂横拦住斗牛星。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汪生的别墅面朝北山,池台亭馆幽雅而清静。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我来此更感到主人的情真意切,杀猪烤羊陈列着珍肴佳羹。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扫清石径静待着明月,开掘池塘将寒泉引入池中。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酒酣更觉意快气爽,饮酒作乐已忘记了秋夜的寒冷。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过去和您不相识,就听说您喜欢结交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您的别墅中随着山势建起楼阁,凿石营造池塘亭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大火在天正中约五月里,仲夏的风从南方吹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数枝石樱吐着如火的花朵,丈把高的荷叶中有莲花盛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恨不得在这个时候赶到您的别墅,同饮共开怀。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但我这次相访已是树叶凋落的深秋,月色昏暗,猿声悲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盛情的宴会通宵达旦,玉杯美酒又伴着吴歌慷慨。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酒酣时正要起舞尽兴,四座相佳的歌声已经唱了起来。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太阳从天边的云海中升起,车马仍在别墅内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大家又相约一起到龙潭一游,枕石望山,拂去石上的青苔。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6-858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子明:指陵阳子明,汉朝人。据《列仙传》载,其好钓,一次“得白鱼,腹中有书,教陵阳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浮丘:指浮丘公,传说为黄帝时仙人。《黄山图经》: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此山,故有浮丘、容成诸峰。

叠岭碍(ài)河汉,连峰横斗牛。
斗牛,谓南斗、牵牛二星。《史记正义》:吴地,斗牛之分野。

汪生面北阜(fù),池馆清且幽。
北阜:谢灵运诗:“卜室倚北阜。”刘良注:“阜,陵也。”清且:一作“涵清”。

我来感意气,捶炰(páo)列珍羞。
捶炰:屠宰的意思。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chóu)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畴昔:往昔,以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星火”句:火指心宿第二星,每年阴历五月间黄昏,心宿在天正中。按节气为夏至。按季节为仲夏。星火:一作“大火”。景风:夏至以后风。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léi)
金罍:古代酒器,形以尊,错以金纹。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yú)送琼杯。
吴歈:吴歌。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6-8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岁晏行

: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岁云暮(mù)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

渔父天寒网罟(gǔ)冻,莫徭(yáo)射雁鸣桑弓。
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书·地理志下》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鸣:弓开有声。桑弓:桑木作的弓。

去年米贵阙(quē)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这句是说米贵是由于朝廷赋税的繁重引起的。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zhù)(zhóu)茅茨(cí)空。
高马:指高头大马。达官:指显达之官。厌:同“餍”,饱食。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杼柚:织布机。茅茨:草房。这两句是说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显贵们饱食酒肉,而贫穷人民的一切却被剥削的干干净净。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rǔ)休枉杀南飞鸿。
汝:指莫徭。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这两句是说楚人不喜食禽兽之肉,即使莫徭射猎到飞禽也换不到多少钱,只是白白射杀了南飞的大雁,也不利于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况闻处处鬻(yù)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yōng)
鬻:出卖。男女:即儿女。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还:交纳。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往日用钱捉私铸(zhù),今许铅锡和青铜。
私铸:即私家铸钱。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这句是说你们何不干脆用泥巴作钱来欺骗人民,这样岂不是更容易得到好处吗?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不合:不应当。是说应当及时禁绝私铸恶钱,不使好钱和恶钱长相欺骗,同时通用。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万国:普天之下。此曲:指画角之声,也指他自己所作的这首《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平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