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登总持寺浮图

: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登上宝塔站在半空,一眼望尽了繁华的京都。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竹林环绕着渭水河,山峰连接着帝王园林。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四方耸立着皇室的豪宅,道路两旁坐落着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屡次经劫从初地开始,回忆儿童聚沙造佛塔。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在高塔上觉得与上天亲近,四处飘香散花尽落。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编著.孟浩然全集:崇文书局,2013.03:126

半空跻(jī)宝塔,时望尽京华。
总持寺:在长安城中。浮图:塔。跻:登。宝塔: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序》:“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二”塔,即浮图、地图,梵名率堵坡,又作塔婆、兜婆。京华:繁华京都。京都,繁华之最,故称京华。

竹绕渭(wèi)川遍,山连上苑斜。
渭川:渭水、渭河。上苑:帝王玩赏游猎之园林。

四门开帝宅,阡(qiān)陌逗人家。
四门:四方之门。帝宅:犹皇都、帝城,在此指长安。阡()陌:田间道,此泛指道路。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累劫:屡次经劫。佛家以世界生灭一次为一劫。初地:佛家术语。菩萨至佛果五十二阶段中十地之第一地,亦称欢喜地。

一窥(kuī)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功德:佛家对一切善事、善举统称为“功德”,即功业德行。弥益:愈益。道心:向道之心。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坐觉:自然感到。诸天:众天神之简称。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编著.孟浩然全集:崇文书局,2013.03:126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这首诗写诗人登总持寺佛塔所望长安景色以及对佛法的感悟。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联,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第二层是后三联,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

  诗的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开。

  由此,引发了诗人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二句既与塔有关,扣合题目,又具有佛理,构思十分巧妙。

  “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诗人这里讲述了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

  诗的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空香逐落花”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春红编著.禅诗精选: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王九

: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除夜有怀

: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都下送辛大之鄂

: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本诗是在洛阳送奚三回扬州的诗。主题、结构,和送辛大的诗《都下送辛大之鄂》完全一样。

  前四句说扬州是茫茫无涯的水乡,乘船回去都要依仗顺风。我羡慕你从此路回去,不久就可以见到家乡。“朝夕”即“旦夕”,亦即不久”。

  下四句说自己也离家已久,恨不能同你一起回南。将来如果你有书信来,我们也许可以在江上会晤。这意思是说:那时我也可能回家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友人之京

: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春天来临,堤边杨柳吐出新芽;回想起和友人相约的时光。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草木自己是没有感觉的,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时节决定。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山北的景象如旧,我还在岸边日日思念着你。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我们还没有在兰亭相会,我只能独自在这里空吟禊诗。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期:相约。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定:究竟。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fú)(xì)诗。
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之《兰亭集》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情

: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已厌交欢怜枕席,
相将游戏绕池台。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

: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