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棐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羞管。意长笺短。
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juàn)。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jiān)短。
一春不识西湖面:指整个春天自己都独居房中,未去欣赏西湖春景。翠羞红倦:湖面上叶密花谢,春意阑珊。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笔。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意长笺短,言不尽意,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意。“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词人就是通过这四个意象段,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画出一条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动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茉莉

: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湖边

:

湖边开到木芙蓉,攘尽荷花十里红。红蓼莫惭颜色浅,荣枯同是一秋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泥孩儿

:
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
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欢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岂知贫家儿,生子瘦如鬼。
弃卧桥巷间,谁复顾生死?
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枯荷

:

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花子·挼柳揉花旋染衣

:
挼柳揉花旋染衣。丝丝红翠扑春辉。罗绮丛中无此艳,小西施。腰细最便围舞帊,袖寒时复罩香。误点一痕残泪粉,怕人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画堂春·一绡香暖看灯衣

:
一绡香暖看灯衣。领珠襟翠争辉。金球斜?雪梅枝。著带都宜。桃艳妆成醉脸,柳娇移上歌眉。一轮蟾玉堕花西。携手同归。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蜡梅江梅同瓶

:

苗裔元从庾岭分,两般标致一般春。淡妆西子呈娇态,黄面瞿昙现小身。

不羡腰金横玉贵,来寻嚼蜡饮冰人。只愁花谢香狼籍,桃李如何接后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门怨 其一

:

妾身如莲根,沉埋淤泥底。虽有白玉姿,无人为拈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斋即事

: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