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
汉制荣车服,周诗美肃雍。礼尊同姓主,恩肃大名封。
外馆留图史,阴堂闭德容。睿词悲薤露,千古仰芳踪。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
凝笳悲驷马,清镜掩孤鸾。愍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28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淮上与友人别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杨花:柳絮。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xiāo)(xiāng)我向秦。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潇湘:指今湖南一带。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扬子江边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两者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词语同音字(扬、杨)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和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末句只是交代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缺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这首诗的深长韵味钧蕴含在这朴质的不结之结中。由于前面已经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的物象情景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更显示出分手握别的黯然神伤,天各一方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在这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不言中得到充分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出,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9-13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别山僧

: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弄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向上腾起身体顿觉离天很近,抬足向回而视只见众多的山岭很低很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戏谑放浪哪里肯居支遁之下,风流俊赏与远公慧远而齐名。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你我此番别离何日才能相见,相思难眠唯听得猿声阵阵。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70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jīng)溪。
水西:即水西山,在泾县西五里。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cè)踏云梯。
平明:天明、天亮。金策:禅仗。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三天:佛教称色界、欲界、无色界为三天。这里是指高空。

(xuè)浪肯居支遁(dùn)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支遁:晋代名僧,常隐于剡中,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故,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骏。”见《世说·言语》注。远公:即慧远,晋名僧。居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宗炳、慧水等结白莲社,净土宗推为初祖。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míng)猿啼。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70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弄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李白自从天宝三载辞京还山后,便浪迹天涯,过着游山览水,访僧问道、纵情诗酒的漫游生活,在天宝末年,他在皖南宣州(今安徵宣城)一带,盘桓最久,他为这里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所迷恋。除了与山翁樵夫、屠沽渔商、隐士逸人相交往外,还常常走观串寺,广与和尚道士交朋友。和李白交游的僧人道士,一般都是些精通佛玄、能诗善文的诗僧、学问僧或有学识才情的道士。此诗中所赠别的“山僧”,即是这样的一位多才多艺、道行高深的名僧。

  水西寺是唐代一所著名的寺院。此寺座落在安徽泾县城西。据《江南通志》记载,水西寺建在泾县西五里的水西山弄。这里“林壑邃密,下临深溪,旧建宝胜、崇庆、白云三寺。浮屠对峙,楼阁参差,碧水浮烟,咫尺万状。”水西寺是对水西山三寺的泛指。宝胜寺又叫水西奇,白云寺又叫水西首寺,崇庆寺又叫天宫水西寺。历代名人多到此游览,一些游方的僧人也常封这里挂锡访学。李白所结识的这位山僧,就是外地的云游僧,他也和李白—样是到水西寺游访,二人因此才相逢相识。因此,此诗开头就写道:

  “何处名僧到水西?”何处,并不表示诗人不知道这位僧人是从哪里来,而是说这位名僧不是此寺的僧人,而是从外地来的客僧。次句是说明这位僧人来自何方和来访的目的:“乘舟弄月宿泾溪”。“乘舟”一作“乘杯”。“乘舟”较为普通,“乘杯”更富有神奇色彩,以“乘杯”为善。既然诗中说的是位名僧,就应该有些传奇本领。传说刘宋时期有一位杯渡和尚,他能乘木杯渡水,无假风棹,轻疾如飞。此处说这位僧人也如同杯渡和尚一样,颇有灵异之气,是乘杯来到水西的。他来这里似乎不是为了学佛练禅,而是“弄月”。即他来泾溪是为了欣赏这里的风月美景。当然,高僧们不一定像普通和尚一样去坐禅诵经,苦苦修练,清风明月,无非禅心,只要有所妙悟,也一样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这也许就是高僧之所以高明之处。“宿泾溪”,泾溪就是在水西寺旁。不宿寺中而宿泾溪,足见此僧的脱俗之处。

  “平明别我弄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第二天清晨此僧就与李白告别而去,手携锡杖弄山走了。此僧来时是乘舟(或乘杯)顺水路而来,而分别时却走的山路。“金策”即锡杖,“云梯”,指的是山弄的磴道。因远观登山,如登梯而弄,高入云中,故云“踏云梯”。诗中不说此僧是扛着锡杖,沿着山中磴道攀山而去,这样写太平凡了,而是说他“手携金策踏云梯”,就把此僧的飘然之状,神异之色突现了出来。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这是从山僧站在山顶弄的角度,来写他的感觉。仿佛他是腾身云中、离天宫很近,而回看千山万岭,却都在脚下。而更进一层的意思是借此来寓意此僧的佛学修养之高,说他已近佛界三天(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中的最高天,而下视尘寰,远在脚下。以此来突出此僧道行的高深。紧接着后—联又顺手拉来历史弄两位高僧来与此僧比较:是东晋时的高僧。他精通《庄子》和《维摩经》,常与当时名士殷浩、郗超交往。他为人放浪不羁、善于玄辩。

  《世说新语》载:“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他博综六艺,尤善老庄,曾与陶渊明等名士三十多人结莲社,谈玄论道,吟诗作赋,颇有风流名士风度。为后代文人所赞赏。此联的意思是:此僧放浪形骸、谑浪口辩,风流名士的派头,足可以与慧远相提并论!李白将他与历史弄的名僧相比,更是为了突出此僧的风度和才情。由此可见,此僧还是一位善于谈玄论道、诗酒风流的放浪人物,以致于与他萍水相逢的李白也对他赞赏有加。于此,一个佛学高深,诗酒啸傲,行迹诡异,举止不凡的高僧形象,已从诗中唤之欲出,廖廖数句就刻画出了一位神态飘洒的高僧。可见诗人的技巧之高超。

  诗的尾联抒写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深切怀念。“此度别离何丑见,相思一夜瞑猿啼。”刚刚分别就想着何日能再见面。这样的朋友尤其是在僧人中的朋友,对李自来说不是很多的。“相思一夜”暗寓出李白因相思此友而一夜没有合眼。正是整夜相思不寐,所以李白才会感觉到夜间的哀猿一直在山间悲啼。而这哀猿的悲啼,更增加了诗人与朋友的相思离别之苦。虽然这首诗就在凄迷的夜猿声结束了,但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弄。

  此诗是一首七言排律,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一贯不愿受格律束缚的自由浪漫诗人的李白,却用七言排律写诗。李白这首七言排律,也和李白其他律诗一样,有“以古入律”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373-3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宗礼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戏赠

: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
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泥。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
尽管今天下着雨,农民喜欢这样的梅水天气,这样麦苗长得好,水塘里储满了水。

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泥。
知道你疾驰赶路,但要把马鞯安好以防泥巴沾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22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7-298页 .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dī)
梅天:即黄梅天,指春夏之交江淮流域梅子黄熟时期阴雨连绵的天气。

知汝(rǔ)使车行意速,但令骢(cōng)马著鄣(zhāng)泥。
使车:奉使外出的车。行意速:打算疾驰赶路。骢:一作“骏”。著:同“着”。鄣泥:即马鞯,一种丝织物之类做成的马具,垫在马鞍下,两旁下垂,用以挡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22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7-298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喜迁莺·街鼓动

: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探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街头鼓声雷动,皇城缓缓而开,赴朝庭应试科举的士子回来了。凤鸟衔着金榜从云彩中出来,顿时金鼓之声大作,让人间平地响起了雷声。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莺已飞迁,龙已化成,一夜之间满城车响马喧。家家户户神仙般的美人、小姐都聚在楼阁上,争着那登科中榜、一飞冲天的状元郎。

参考资料:

1、 周青著.《青蛾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72、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443、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252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禁城:宫城。人回:指应考举人看榜归来。凤衔:即凤凰衔书,谓传达皇帝诏令,公布本科新登进士名册。

(yīng)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cù)神仙,争看鹤冲天。
莺迁:古代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龙化:如龙兴起,发迹飞腾。神仙:这里指美女。唐代进士科放榜时,富贵人家即忙于从中择婿。鹤冲天:喻进士及第者从此一步登天。

参考资料:

1、 周青著.《青蛾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72、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443、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252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这首词写应试科举放榜时的热闹场面和词人进士及第后的兴奋与得意之情,一派升平气象。

  上片以浓墨重彩着力表现科举之日举子等待放榜的热闹场景,“天上探人回”写从朝廷应试而归。“凤衔金榜出云来”比喻天子授金榜,“平地一声雷”较为形象地刻画出男子得知放榜时自己已经金榜题名时内心极度的狂喜之情,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多年的艰辛有所收获,恍惚之间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下片描摹新科进士簪花游街拜府之时被众人争睹的场景,“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三句极写中举之人的欢快情景。“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这里写家家户户的小姐们争着看中举的士子们,心怀爱慕之情。从而衬托了中举士子年轻才俊的得意之情。“鹤冲天”这里比喻登科中举的人。晋陶潜所著《搜神后记》卷一有云:“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结末两句极尽张扬之势,主人公名成之后,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而后来,《喜迁莺》这一词牌又称《鹤冲天》。

  作品画面频转,热闹非凡,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一个神气十足、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的新科进士形象,以及纷繁喧嚣的现世风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21702、 夏华.《花间集》.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观胡人吹笛

: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92、 傅正谷选释.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03:33-34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秦声:秦地之乐曲。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梅花:笛曲,亦称《梅花落》,属乐府之《横吹曲辞》。敬亭:山名,在个安徽宣州市南。

愁闻出塞(sài)曲,泪满逐臣缨(yīng)
出塞:占乐府名,亦属《横吹曲辞》。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却望:再望,回望。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92、 傅正谷选释.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03:33-34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全诗即由观胡人吹笛,闻秦地之声,随寓而发眷恋宗国之情,或谓身在江海,而心存魏阙之意。

  全诗一二两句点题,叙写感慨的由来,是因为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闻国都所在的秦地之声,撩动了忧国之情,从而为下面的叙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接下四句即写所闻所感。三四两句侧重叙事,“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吴山晓”是写秋季肃爽,吴地的山丘更为疏朗。经过这两句交代叙写,“观胡人吹笛”一事的情况,读者就了然于心了。五六两句侧重抒情,抒写闻笛的的感受。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出塞》古曲,自然会联想起当时北部边境隐伏之患,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然而,自天宝三载遭谗被逐以来至今已近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之中,诗人眼看着国事日非,危机四伏,而自己却没有报国之路,作为被放逐的诗人来说他的心情是极其沉痛的。为此写出了“泪满逐臣缨”悲凉慷慨的诗句。更足以见诗人对国家的一腔忠愤。诗至此叙事抒情已经归结到了诗的主题。这就自然引出结尾两句的点睛之笔,“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起身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深感国都遥远,融景生情,流露出诗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恋主情”三字之前冠以“空怀”二字,写尽了诗人忧愤之深。

  全诗先点出“秦声”二字,继而写闻《出塞》曲以后的愁绪,最后归结到西望长安,空怀恋主之情。叙事抒情层次井然,结构完整。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于自然平淡之中又兼有一种苍凉激越的格调。所谓自然平淡,是从全诗的语言特点来说的。这首诗的语言既无夸张又无藻饰,诚是一派肺腑之言,所谓苍凉激越,是指诗句中寄寓的感情异常激烈。但是这种激烈的感情,又几经压抑,因而又有一种苍凉遒劲的况味。应该说这种特点是和诗人忧思之深分不开的。李白的五言诗,在其全集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少。许多人往往只注意诗人的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以及七言绝句,因为那些诗大都表现了诗人奔腾咆哮、豪迈飘逸的风格特点,但对于他的五言古诗论者却不多。其实这也是应该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阮亭《五言诗选凡例》中说:“唐五言古诗凡数变,约而举之: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居易录》也指出:“唐五言诗,杜甫沉郁,多出变调。李白、韦应物超然复古,然李诗有古调,有唐调,要须分别观之。”前人的这种观点首先指出了李白继陈子昂“复古”的大旗,一反梁、陈宫掖之风。同时又指出李白的五古,有古调、有唐调,这就是说,李白所提倡的复古并不是一味地走回头路,而是在恢复从《诗经》到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开拓,要求诗应该发自真情,真率自然,不因袭别人,不伪饰造作,创造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格调。由此可见,此诗既有“古调”,又有“唐调”,具有推陈出新的新诗风。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 王玉璋.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278-28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