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

: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掉队的孤雁正迎风飞翔。已经没有适合休息的栖息地了。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田野中的射手看着被猎杀正在下落的大雁,家中的妻子正在忙碌着烹调。看来今天的晚饭多了一道美味的大雁肉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2(4)

天末同云黯(àn)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天末:天边。同云:雪云。黯四垂:雪云向四面布散。失行:离群。寥落:冷静。尔:指雁。安归:归向何处。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xī)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陌上:路上。金丸指弹丸。落羽:受伤坠地的鸟。闺中:内室。素手:女子洁白的手。调醯:调和作料,醯指醋。宵:作“朝”。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2(4)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国维写词刻意求新,这首词可以说是一篇代表之作。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中写出了诗的格调和意境,二是在咏雁的旧题材中写出了前人没有写过的新内容。

  古代的咏雁词,像张炎的《解连环》、元好问的《摸鱼儿》,也借对孤雁的伤感暗寓亡国之痛,但他们抒发主要是个人的悲哀,或者说至多是由个人遭遇引起的对国家的悲哀,而王国维这首词不同,它是一种沉甸甸的社会历史感,有一种生存竞争带来的血腥气味。可以说是一种洞察人类社会的眼光及由此而生的恻隐之心。这种哲人式的悲哀是王国维诗词中所特有的,在这首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天末同云黯四垂”预示首大雪将临的同时云彩已经在天边密布,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是环境渲染,给人一种灾难将临的暗示。“失行孤雁逆风飞”又在说一个生灵不屈不顾风雪将至的危险仍独自在空中飞翔。仅此两句,已不同于前人常写的那些传书的雁或惊弦的雁。作为喻体的雁,逆风而飞目的是要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躲避即将到来的风雪。然而“江湖寥落尔安归”又在说严寒的冬天,江湖中已经没有适合雁子栖息的芦塘。

  接着王国维在下半阕一转,没有接着写那些沉甸甸的东西,而是忽然变换了观察角度。“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一改上半阕的紧张、寒冷的气氛而变为轻松、温馨。这两句是对仗,上一句写射雁者的技艺和风采,下一句写殷勤体贴的妻子。当我们想到这血淋淋的“落羽”和“欢宴”中的佳肴正是那倔强的孤雁时,所有的轻松和温馨就全变成了沉重和寒冷了。但作者还嫌不够,又加了一句“今宵欢宴胜平时”。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著.王国维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第27页2、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城头上响起了晨鼓的声音,油灯早已经燃熄灭了。不管是睡着的还是醉了的也始终要醒了过来。听着天空中鸿雁的几声悲鸣。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的一生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散,不管是喜还是悲都是零星的点缀,全像那江中的浮萍一样零落其中。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33(9)

高城鼓动兰釭(gāng)(xi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高城鼓动:城中晨鼓响起。古代京城凌晨击鼓以解宵禁。兰釭灺:油灯熄灭。孤鸿:三国魏阮籍:“孤鸿号外野”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零星:零碎,少量。连江:满江。点点萍:江面的浮萍。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33(9)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高城鼓动”,说的是凌晨时分。凌晨击鼓是唐代京城的作息制度。后代写旧体诗词都喜欢以古说今,王国维当然也不能免俗。“兰釭灺”是说油灯已经点干了而自动熄灭。耳中听到城中的晨鼓,睁眼看到油灯熄灭,这代表了夜已结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这两句的口吻中,有一种不甘心和不情愿的情绪在。是睡还是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忽听孤鸿三两声”这句是对前面的一种含蓄的回答。“孤鸿”就是“孤雁”,而且“孤鸿”意味着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伴侣和得不到理解。

  “风前絮”,是说柳絮。暮春时节柳絮飞时纷纷扬扬,把天地搅得一乍朦胧。接着“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是说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风关的柳絮一样,最后结局只化作满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诗词中常代表着一种缠绵、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是这美好情意的一种令人感伤的结束。“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这几句,似乎已经把人生看透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鹊桥仙·沉沉戍鼓

: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远处隐约传来戍鼓的声音,马厩里传来马嘶鸣的叫声。起来看到满地寒霜,一下就想起了出门时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当时也正是这个时节分别的。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如今,我要北上,而我的思念却在南方。我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世间的事没有永恒的,但又怎么放得下这种追求永恒的执念呢。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4(4).

沉沉戍(shù)鼓,萧萧厩(jiù)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萧萧:形容马叫声。霜华:即霜,亦作“霜花”。伊:她。邮亭:驿馆。

北征车辙(zhé),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北征:北行。南征:南行。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除却:除去。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4(4).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这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中听到远处传来的戍鼓声和厩内马鸣,起来看到满地寒霜,突起思乡之念,想起了出门时和妻子分别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似从韦庄《女冠子》的“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化来,当然也是写爱情的。“戍鼓”和“厩马”联想到长途劳顿,“霜”的肃杀之气和“满地”的无所遁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是以感发的意象取胜的话,那么下片就走向理性的思索。不过王国维能够做到在理性思索之中仍不失感发的力量。

  “北征车彻,南征归梦”是说,我的人在向北方走,我的心却在向南方走,因为我所思念的那个伊留在南方。相反的方向,“车辙”和“归梦”是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所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难以解决的。“调停无计”已经是无可奈何,“知是”更有一种清醒的疼痛。作者悲欢的加上一句“但除却无凭两字”,无凭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凭”这个概念是永恒的。作者想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语态来表达空空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歌子·又是乌西匿

:
又是乌西匿,初看雁北翔。
好与报檀郎: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又是乌西匿,初看雁北翔。
太阳落山,又是一天过去。今年第一次看到大雁北飞。

好与报檀郎: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多么希望把这个消息告诉情郎。春天来了,夜晚开始渐渐变短。还是不要思念的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5-222.

又是乌西匿(nì),初看雁北翔。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于小曲。乌西匿:指太阳落山。乌这里是太阳的代称。雁北翔:大雁北飞,暗指春天到来。

好与报檀郎: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好与:叮嘱之辞。宵渐短:仲春时节日夜均分,过此之后日渐长而夜渐短,故有此说。思量:想念。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5-222.
又是乌西匿,初看雁北翔。
好与报檀郎: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的二十三个字,却十分细腻地刻画出一个思妇内心复杂的情感。

  首先,在“乌西匿”和“雁北翔”的自然景色之中,隐藏有一种对光阴流逝的忧愁恐惧。“乌西匿”是太阳落山,它点出白天已经过去,夜晚已经到来;“雁北翔”是大雁北飞,大雁北飞说明冬季已经过去,春天将会到来。

  其次,这首词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可是现在虽然是春光明媚、春宵帐暖,但这个女子的爱人却不在她身旁,则其孤独寂寞可想而知。这又是思妇心中悲伤痛苦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古人认为大雁可以给远方的人传书,因此这“雁北翔”的兴发感动之中也包含有传书的联想,所以才引出了下面一句“好与报檀郎”。思妇看到大自然中“乌西匿”和“雁北翔”的景象而引起了内心的兴发感动,因而要大雁给她的心上人带去两句话:“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自己因相思而痛苦时想到对方也在为相思而痛苦,自己正在遭受想思的煎熬却希望对方不要受到这种痛苦的煎熬,这是一种忘我的关怀与体贴。结尾这短短八个字,写得深厚缠绵,把思妇心中那些不尽的情意和感情都包含在这里边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5-2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

: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掉队的孤雁正迎风飞翔。已经没有适合休息的栖息地了。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田野中的射手看着被猎杀正在下落的大雁,家中的妻子正在忙碌着烹调。看来今天的晚饭多了一道美味的大雁肉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2(4)

天末彤云黯(àn)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liáo)落尔安归?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天末:天边。同云:雪云。黯四垂:雪云向四面布散。失行:离群。寥落:冷静。尔:指雁。安归:归向何处。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xī)丽人嬉。今宵(xiāo)欢宴胜平时。
陌上:路上。金丸指弹丸。落羽:受伤坠地的鸟。闺中:内室。素手:女子洁白的手。调醯:调和作料,醯指醋。宵:作“朝”。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2(4)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王国维写词刻意求新,这首词可以说是一篇代表之作。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中写出了诗的格调和意境,二是在咏雁的旧题材中写出了前人没有写过的新内容。

  古代的咏雁词,像张炎的《解连环》、元好问的《摸鱼儿》,也借对孤雁的伤感暗寓亡国之痛,但他们抒发主要是个人的悲哀,或者说至多是由个人遭遇引起的对国家的悲哀,而王国维这首词不同,它是一种沉甸甸的社会历史感,有一种生存竞争带来的血腥气味。可以说是一种洞察人类社会的眼光及由此而生的恻隐之心。这种哲人式的悲哀是王国维诗词中所特有的,在这首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天末同云黯四垂”预示首大雪将临的同时云彩已经在天边密布,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是环境渲染,给人一种灾难将临的暗示。“失行孤雁逆风飞”又在说一个生灵不屈不顾风雪将至的危险仍独自在空中飞翔。仅此两句,已不同于前人常写的那些传书的雁或惊弦的雁。作为喻体的雁,逆风而飞目的是要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躲避即将到来的风雪。然而“江湖寥落尔安归”又在说严寒的冬天,江湖中已经没有适合雁子栖息的芦塘。

  接着王国维在下半阕一转,没有接着写那些沉甸甸的东西,而是忽然变换了观察角度。“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一改上半阕的紧张、寒冷的气氛而变为轻松、温馨。这两句是对仗,上一句写射雁者的技艺和风采,下一句写殷勤体贴的妻子。当我们想到这血淋淋的“落羽”和“欢宴”中的佳肴正是那倔强的孤雁时,所有的轻松和温馨就全变成了沉重和寒冷了。但作者还嫌不够,又加了一句“今宵欢宴胜平时”。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著.王国维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第27页2、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02-1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转眼之间青春年华就已经流失,落叶萧萧寓意着秋天地来临。天边的草已经枯黄了,连着天边的云。夕阳西下,阳光从缝隙中照入,拉长的塔影斜靠在远方的城楼上。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自己孤独地站在荒郊寒风中,有话却不知道该对何人说,猛然回首,远方的皇宫峻立着。红色的宫墙在迷雾中看不清楚了,站在落日余晖中,看不清这一切,只缘身在高处。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2(7).

过眼韶(sháo)华何处也?萧(xiāo)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zhěn)孤城。
过眼韶华:在眼前经过但很快就消失了的春光。萧萧:风雨声成草木摇落声。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曰秋声。极天衰草:直到天边的枯草。漏处:指光线透出的地方。枕:临,靠近。

独立荒寒谁语,蓦(mò)回头、宫阙(què)(zhēng)(róng)。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荒寒:荒凉寒冷。谁语:没有人可以交谈。蓦:突然。峥嵘:山势高而陡。依依:依恋不合的样于。残照:落日余晖。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2(7).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这虽然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词。但开头两句却是意味深长的低慨叹。“韶华“和“秋声”有一个鲜明的对比:“韶华”是“过眼”的韶华。而且是“何处也”;“秋声”是“萧萧”的秋声,而且是“又是”的再一次到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春去秋来本是自然的规律,但春天为什么总是那么虚幻那么短暂,而秋天为什么总是那么现实那么难以逃避。这两句,以极简洁的笔法拉开了“悲秋”的序幕。

  “极天衰暮云平”和王维《观猎》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有些相似,一样是诗中有面。那画面的下部是枯黄色的无边衰草,上部是暗红色的一天乱云。夕阳染红了地平线上的云彩,从云层缝隙中洒出的霞光给那“一塔”和“孤城”的剪影勾出金色的光圈。这是一幅很有气势的横幅画面。“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那“漏”的金光云气、“枕”的居高临下、“一塔”和“孤城”的肃静沉寂,在秋的荒寒和暮的昏暗衬托之下,透出了一种庄严肃穆之美。天地的寥廓,愈发衬托出人的渺小;天地的永恒,愈发衬托出人的无常。王国维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孤独寂寞——“独立荒寒谁语”。这一句在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词中,是意味深长的。“谁语”,是“向谁诉说”。显然作者有许多要说的话,但实际上却一句也没说。因为这里并没有一个理解他和倾听他的对象。他只是回过头来继续写眼前景色,于是这些景色突然之间就似乎有了一种“造境”的迷离恍惚之致。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两句,在格律上有些问题。按照格律,此一体的《临江仙》下片重头,也应是前边七个字后边六个字,如魏虔取《临江仙》上片开头曰,“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下片开头曰“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平仄格式完全相同。而王国维这首词上片开头是“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下片开头却是“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这是不合格律的。在《人间词》中,不合格律的地方并非只有这一处。

  “蓦”字强调一种突然产生的感觉。“宫阙峥嵘”,是指“孤城”中的“宫阙”。它虽然在红墙和烟雾的笼罩之中,似乎有些虚无缥缈,却仍然显得高峻伟岸。而且,夕阳的那最后一点光线始终在宫阙“最高层”徘徊不去,似有依依难舍之意。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都是远望,都写到斜阳下的景色。但比较而言,上片的写景是比较客观的。而下片的写景则展开联想。“宫阙”、“红墙”、“高层”这些词语涉及到一个王朝。而那“红墙隔雾未分明”,一方面是说红墙和红墙中的宫阙看不清楚,一方面也可以说红墙中的某些事情外边的人粉不清楚。比如,穷途末路的大清王朝还有没有转机,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去。这一切,当时都在未知之数,所以是“未分明”。至于那“最高层”的宫阙,它可以象征皇帝,可以象征清王朝,但也可以象征作者的某种理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6-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红楼遥隔廉(lián)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nóng)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廉纤:细微、纤细。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沉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遥望您住的红楼,隔阻着迷细雨。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把树影照落我的窗前———是您家灯火的光辉。轻风摆弄着枝叶的影子,动摇不定,仿佛像我在西窗下迷离的梦境。梦醒时,人已远隔天涯,只听沉一阵阵落花飘酒窗上之声。两句情景交融。残梦落花,追寻已邈,此情此景,亦难为怀了。

  青年时代的静安,也总是在追求他的美好的理想,他没有找沉政治上正确的出路,他的理想也如梦影般破灭流散了。一缕缕拂不去的哀愁萦在心头,“梦”与“影”都是缥缈的意象,唤起的总是离愁别绪。作于1907年春暮。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què)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yuàn)柳宫槐(huái)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苑柳宫槐:喻承雨露之恩者。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因以指得宠者承恩之处。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借用宫词的体裁,以寓对“君国”的情思。封建宫廷中,专制君主和宫人的关系,纯粹是主奴关系,宫人们仰承君主的鼻息,盼望能得到恩宠,这与文人们希冀进入朝廷,谋取官位是一致的,所以历来文人宫词中的宫怨,实质上也就是文人失意时的怨愤。作于1908年秋。

  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中,正是秋半时候在宫殿的双阙中间,银河在浩荡奔流。是谁人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只听到晚风吹送来隐隐的箫管之声。凉露沾湿了她的衣裳,西风拂面。她自个儿在欣赏明月的清光———分别照着宫中两处的承恩和孤怨。苑中的杨柳和宫里的槐树,望去连成一片,唉,长门宫西去就是昭阳殿了。

  清秋时分的孤寂情思。这阕词用语深沉冷艳,“银汉”、“水精帘”、“凉露”、“清光”尽是冷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一片冰封的茫茫世界。静安先生常用这样的语句来搭建心中的“理想国”,愿常住于此,隔绝红尘,这是词人对自己人格精神的忠诚恪守,对“般若境界”的孜孜追求,诚如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评云:“拳拳忠悃”,让人唏嘘不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鹊桥仙·绣衾初展

: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铺展开绣花的锦被,剔亮灯烛,我们在灯下畅叙衷肠。如果年年的日子都像今晚,那就算胜却了人间一切的恩爱了。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转眼间就要离开,此后便是长年的相思怨恨,我的容颜也很难一直美丽下去啊。就算你在外边被封了侯,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更何况,封侯是多么遥远的事啊。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135页2、 王国维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76页

绣衾(qīn)初展,银红旋剔(tī),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diāo)蝉无数。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上下片首两句要求对仗。绣衾(qīn):绣花的被。前蜀韦庄《天仙子》词:“绣衾香冷懒重熏。”旋剔:新剔。旋,新,时间副词。剔,指挑起灯芯剔除余烬,使灯更亮。欢语:愉快的交谈。胜却:胜过。貂蝉:古代王公显宦冠上之饰物。此处泛指高官厚禄。

(shà)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mì)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霎时:片刻。经年:一年或整年。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青春年少。难驻:难以留住。寻常:平常,普通。无据:没有依据。意谓不可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135页2、 王国维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76页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全词系抒写男女缠绵之情,所创造的则是意境。词中有大量的景语,也有许多情语,颇工致可诵。

  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运用对偶小分句,通过特定器物及主人公的动作,点明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有关细节,合乎诗词作品叙事惯例。这是因为良人乍归,才急急忙忙地把久已不用的锦被重又铺在床上。一个“初”字,暗示其主人之久别重逢,而且显然是出乎意料的,这是紧接着上句的第二个动作。剔银缸,是为了增大烛光亮度。因为良人匆匆归来,妻子没有思想准备,一见之下,反而不敢相信,还以为是在梦里。下句“灯前”承上“银缸”。本应为“灯前欢语不尽”,因平仄及韵脚要求,句子成分排列有所调整。情人见面,喜出望外,千言万语,亟待倾诉。故“欢语”而至于“不尽”,亦人之常情。这三句,纯属写实,毫无夸饰,皆生活中习见者,笔调简淡,却另有一番情致。以下两句正面抒情,人世间有情人如果年年月月都能象今天晚上那样相亲相爱、相偎相依地生活在一起,就胜过享受荣华富贵多少倍了。上片五句,概括而言,在于写出相逢时的情和景,所点染的是乐多于哀的氛围。

  下片掉转笔锋,集中写离别。首句“经年怨别”,又言分手之久,别久则思,思极则怨。作情语细腻而有层次。“镜里朱颜难驻”,谓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苦短,而聚散无常。尤其是有情人总是离多会少,成为毕生憾事。最后两句推开一层,这两句是说,即便是夫婿升了官,发了财,有了显赫的地位,我也看得很平常,并不感到高兴。何况“封侯”之类,并非人人有份。此句感情强烈,语气果决,反映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也是与上片歇拍处“貂蝉”一词相呼应。

参考资料:

1、 潘慎,梁海主编.明清词赏析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09:第465-4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为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浓绿的苔藓封锁着通往长门宫的道路,只因为有着美丽的容颜而受到人们的嫉妒。从来知道,毁谤太多能使人骨也销蚀,何况是我洁白的肌体上那一点鲜红的守宫砂呢!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我只要使自己清清白白地活着,怎会悔恨生就这美好的容颜?从此以后,承恩之事连梦也不复做了,还是自个儿簪花打扮,对着镜子好好地欣赏自己吧!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é)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bì)(shā)娇。
蛾眉,女子的眉细长弯曲,如蛾的触须。因以代指美人。《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臂砂,守宫砂点于臂上,亦称臂砂。古人以为贞洁自持的象征。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zān)花坐赏镜中人。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静安先生这阙词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人间词·甲稿·序》 ,表现了词人最真切的内心世界。起句化用《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表达了词人身处诽谤之泥潭,处处受人诋毁。“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可谓静安先生创造语,甚是新奇,这是傲然的自在之美,不可凑泊。古来狷介之士与绝世之女在人格精神上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在向世人宣示一种不可玷污的独立人性,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大存在。狷介执着的静安先生对此会有更深的感受。

  陈寅恪先生在《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然则先生之志事多为世人所不解,因而有是非之论者,又何足怪耶?”如果用尼采的话来说,静安先生所拥有的正是一种“超人精神”,不为世人所理解才是自然,让那些诋毁、诽谤来得更猛烈些吧,先生依然如故,做一个“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